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重庆市国有企业厉行改革,重庆国有资产翻了三番,极大的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形成基础设施投融资、金融、工商业的“4:3:3”的合理格局。通过分析重庆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其一系列战略性措施的选择,得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重庆 国有企业 改革 模式
一、引言
2010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1]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全市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农村,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庆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缩影。另外重庆是最早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国有企业数量多、分布分散,公有制经济比例较高。因此重庆国有企业改革模式的“重庆模式”将有别于任何一种改革模式。近年来重庆国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已成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力量,为政府扩大民生支出提供了巨大的财力空间。本文从广度上来分析“重庆模式”的特点及其更广范围内推广的可能性和经验积累启示。
二、重庆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分析
重庆市国有企业改革,1997年直辖以来直到2003年重庆市国资委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企改革才开始。2002年,重庆开始大规模的扩展重庆市交通规划,以期将重庆打造成西南地区的枢纽。随后,通过政府主导的八大投来整合重庆的各方面的资源,同时又吸收整合各种投资,实现各种不良债务的处置以及产业优化的重组等投资融资工作。截止2010年末。重庆国有企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国有资产总量上有了五到六倍的增长,其结构分布上也更显合理,甚至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非国有经济的飞速发展。
从2003年市国资委成立以来,国企改革模式开始从战略上转变思路,主要围绕“重组”来寻求其突破口,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债务重组、资源重组、集团重组、产权重组、金融企业重组,是近年来重庆国企改革的主线。”[2]重庆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甩掉历史性包袱,然后在资源重组、做大集团、推进产权多元化方面实现突破,通过完善金融企业的改革重组为国企发展提供支撑,国企才能迅速发展。截止到2010年重庆国有企业经过短短今年时间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有人戏称其为“苦菜花”到“迎春花”的转变。
三、几点启示
我国既是发展中国家也是转轨中国家,复杂国情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因此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近年来重庆的重点产业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启示:首先,由于政府直接参与经济运作和资源分配,“政企合一”、“官商勾结”作为一种常态,经济参与人员承担着巨大的道德风险。因此,从长期来看,民主建设对于重庆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次,重庆国有企业的改革通过效率导向模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仅靠效率却不能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政府的“抓大放小”会导致各产业之间相互割裂,从而压抑经济活力。第三,重庆市通过建立资本营运平台来消除国企历史债务、提供发展资金的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10月18日
[2]黄奇帆:重庆资产重组将迈入新的阶段[N].上海证券报,2007年3月7日
参考文献:
[1]崔之元.重庆国企发展模式的意义[N].重庆日报,2009,9(5): 13.
[2]崔之元.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地票交易促城乡统筹发展[J].重庆经验”探索,探索,2010(5).
[3]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刘瑞明、石磊: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5] 林毅夫、蔡昉、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作者简介:胡雨嘉(1989—),女,汉族,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重庆 国有企业 改革 模式
一、引言
2010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1]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全市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农村,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庆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缩影。另外重庆是最早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国有企业数量多、分布分散,公有制经济比例较高。因此重庆国有企业改革模式的“重庆模式”将有别于任何一种改革模式。近年来重庆国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已成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力量,为政府扩大民生支出提供了巨大的财力空间。本文从广度上来分析“重庆模式”的特点及其更广范围内推广的可能性和经验积累启示。
二、重庆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分析
重庆市国有企业改革,1997年直辖以来直到2003年重庆市国资委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企改革才开始。2002年,重庆开始大规模的扩展重庆市交通规划,以期将重庆打造成西南地区的枢纽。随后,通过政府主导的八大投来整合重庆的各方面的资源,同时又吸收整合各种投资,实现各种不良债务的处置以及产业优化的重组等投资融资工作。截止2010年末。重庆国有企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国有资产总量上有了五到六倍的增长,其结构分布上也更显合理,甚至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非国有经济的飞速发展。
从2003年市国资委成立以来,国企改革模式开始从战略上转变思路,主要围绕“重组”来寻求其突破口,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债务重组、资源重组、集团重组、产权重组、金融企业重组,是近年来重庆国企改革的主线。”[2]重庆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甩掉历史性包袱,然后在资源重组、做大集团、推进产权多元化方面实现突破,通过完善金融企业的改革重组为国企发展提供支撑,国企才能迅速发展。截止到2010年重庆国有企业经过短短今年时间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有人戏称其为“苦菜花”到“迎春花”的转变。
三、几点启示
我国既是发展中国家也是转轨中国家,复杂国情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因此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近年来重庆的重点产业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启示:首先,由于政府直接参与经济运作和资源分配,“政企合一”、“官商勾结”作为一种常态,经济参与人员承担着巨大的道德风险。因此,从长期来看,民主建设对于重庆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次,重庆国有企业的改革通过效率导向模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仅靠效率却不能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政府的“抓大放小”会导致各产业之间相互割裂,从而压抑经济活力。第三,重庆市通过建立资本营运平台来消除国企历史债务、提供发展资金的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10月18日
[2]黄奇帆:重庆资产重组将迈入新的阶段[N].上海证券报,2007年3月7日
参考文献:
[1]崔之元.重庆国企发展模式的意义[N].重庆日报,2009,9(5): 13.
[2]崔之元.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地票交易促城乡统筹发展[J].重庆经验”探索,探索,2010(5).
[3]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刘瑞明、石磊: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5] 林毅夫、蔡昉、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作者简介:胡雨嘉(1989—),女,汉族,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