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折痕真的是冠心病的征兆吗?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t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細心的人会发现,一些年龄偏大、身体偏胖的人的耳垂上面会有一道明显的折痕。有人说这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有人将这种现象与冠心病联系到一起。那么,耳垂上有折痕真的意味着心脏不好吗?
  耳折痕与冠心病还真有点关系
  耳垂折痕并非与生俱来,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多于女性。耳垂折痕从外观上比较容易辨认:耳垂皮肤上有对角折叠或皱纹,从耳屏间切迹向后延伸约45°角。
  关于耳垂折痕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早在1973年由美国科学家Sonders T. Frank提出,称之为“耳折征”,也叫“Frank征”。据悉当时冠心病的死亡率很高,Sonders T. Frank希望寻找一些确切的冠心病早期表现,以帮助患者早期预防和有针对性的治疗。眼明心细的Sonders T·Frank发现了人群中耳垂折痕的现象,在经过初步的数据统计和研究之后,就写成论文发表了。
  2014年,针对1万余名年龄在20岁~93岁的人群随访长达35年的哥本哈根心脏研究结果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结果显示Frank征阳性的患者中有60%存在冠心病,所以很多人把耳垂有折痕当作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素。
  我国也有类似的研究。2017年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的文章探讨了耳垂折痕与冠心病的关系,发现耳垂折痕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018年发表在《中国医药》的文章探讨了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与耳垂折痕形成的关系,结果发现冠心病合并耳垂折痕的患者尿酸水平更高。
  多年来医学界关于耳垂折痕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络绎不绝,虽然研究结果大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但是由于样本量小且多为横断面研究,存在选择偏倚等,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确切的共识。
  耳折痕现象较为常见
  门诊上有耳垂折痕的人还是较常见的,如果不是特别提及,很多人并不会太留意。
  从生理角度讲,耳朵处于身体的远端部位,对缺血很敏感,如果该部位血流减少,就容易出现耳垂局部胶原纤维断裂情况,从而导致折痕的出现。有学者对耳垂组织进行活检,发现耳垂折痕处存在“前小动脉壁增厚”和“弹性纤维撕裂”的现象,提示终末动脉病变可能是耳垂折痕形成的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讲,耳垂折痕的形成常伴随局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耳垂折痕者与心血管病患者有许多相同的风险因素。
  在医院病房里,许多重症冠心病甚至需要心脏搭桥的患者耳垂上,有类似的折痕现象也很普遍。所以,有人提出来将耳垂折痕作为人群普查的重要体征,用以预测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有人把耳垂折痕跟冠心病直接画上了等号,认为出现耳垂折痕的人肯定也是冠心病患者。
  别老盯着耳折痕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临床观察,耳垂折痕与冠心病之间确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是相关性还不能说明有折痕的人一定会得冠心病,需要更多更大范围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得到更多的证据。
  在我看来,耳垂折痕更像是一个概率问题,毕竟衰老同样会导致皮肤内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过度分解,最终出现折痕,这就和年老的人皮肤容易产生皱纹是一样的道理。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视而不见。如果以耳垂折痕作为某种提醒,警示我们关注心脏及血管的问题,督促大家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必要时及时就医的话,起到这样的作用也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多年来学界做了大量临床研究,来龙去脉已经比较清楚了。根据《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的推荐,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等不可控制的客观因素之外,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肥胖和吸烟等。这些都是冠心病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任何人,只要有其中一项且长期存在,就有可能发展为冠心病;如果同时具备2个甚至更多的因素,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相比耳垂上有折痕,指南推荐的危险因素更加明确可靠。除了这些危险因素,假如患者有明显的胸痛等不舒服,也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比如做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冠脉CT和冠脉造影等,一般都能够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心血管病及其轻重程度。
其他文献
一种新式健身方法——吊颈健身登上微博热搜。沈阳的大爷、大妈们将一种所谓的“颈椎牵引器”固定在树枝上,然后将头用牵引器吊起,整个人的身体跟随绳索转圈摆动,全身的重量都由脖子来承担,做动作时解放双手双脚。这种器材的发明者孙春荣表示,他还给这种颈椎牵引器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据说该健身方式能够缓解颈部不适,对颈椎病有好处。吊颈健身真的如此神奇吗?  吊颈健身或加重颈椎间盘退变  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
期刊
前段时间,湖南长沙一大二男生与同学掰手腕时,突然感觉一阵剧痛,手部出现变形,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粉碎性骨折。医生發现,患者的骨密度竟然比很多老年人还差。  坏习惯会偷走你的骨量  一提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都觉得那是老年人的“专利”,而实际上,骨质疏松已经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腾海指出,骨骼是人体各项机能的支撑支架,不少年轻人对骨骼健康重视不够,很多不良行为习惯都会无意
期刊
当下,温度不断攀升,空调使用得也更为频繁。不过,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不少人却发现自己只要一进空调房里,立刻开始咳嗽,且反反复复不见好。专家表示,夏季里尤其要注意防范“空调咳”。  或是对冷空气过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智说,一进空调房就咳嗽,很可能是因对冷空气过敏而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他表示,炎夏里,当人大汗淋漓地由室外进入开着空调的室内时,人体虽然感觉凉爽畅快,但对于抵抗力差、过
期刊
1/3的肿瘤可以预防,1/3的肿瘤可以根治,1/3的肿瘤可以减少痛苦,延长生命。肿瘤的发生除了遗传、环境、生活压力等客观因素外,80%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吸烟  【专家解读】吸烟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原因。据统计,30%的肿瘤发病与长期吸烟有关,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更为密切,约15%的吸烟者将有可能患肺癌。每日吸烟量越多,吸入越深,开始吸烟年龄越小,吸烟年份越长,诱发肿瘤的危险性就越大。吸烟还可诱发食管
期刊
老王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血脂有点高,马上就慌了,要求医生开降脂药,当医生告知他可不用药物治疗,先改变自身生活方式调节时,老王不解了,“为啥血脂高了还不让我吃药”?  长期血脂高可造成肝硬化  ●本刊记者:血脂是人体血浆中脂类的总称,可血脂到底来源于哪呢?  ○孙宏涛:血脂的来源主要有兩个途径,一条是外源性的,就是每天进食中脂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而成。另一条是内源性的,就是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由
期刊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癌症就代表着绝望与死亡,当从一位专攻肿瘤的院士口里听说“肿瘤科医生患癌多数都治好了”时,不禁让人备感意外。为何医生容易拿到“存活通行证”?他们是怎么做的?  【故事1】  膀胱癌:3年没复发  螃蟹张(笔名),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医生  我是一名肿瘤内科医生,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毕业十几年。一次路过体检中心,看到人少,我一时兴起做了个体检,查出膀胱肿瘤。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如今,3
期刊
最近有几位读者询问,二尖瓣大量反流到底是用修复手术好,还是置换好。本期,就让孙博士来谈一谈。  尽量保留自己的瓣膜  ●本刊记者:修复还是置换应该是很多患者纠结的问题,您怎么看?  ○孙宏涛:对于一个二尖瓣关闭不全大量反流的患者,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两种,第一种是瓣膜置换,换一个人造的瓣。另一个手术方法叫二尖瓣成形术,也就是二尖瓣的修复。修复是在原有的瓣叶基础上,用自己的这些底子,再辅助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