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2010年起,中国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应该看到的是,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的持久性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危机中所暴露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问题值得深思。因此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就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从当前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来看,以金融助推消费升级、进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是新时期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际对比彰显
中国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
投资、消费、出口一直被誉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三驾马车”的拉动力量分化越来越明显。从GDP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到,2000年以来,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投资和出口所占的比重则逐渐上升;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受到冲击,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发明显,居民消费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则降到了35%以下。这与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有明显差异。
而从美国和日本GDP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消费一直在美国和日本的GDP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 以上,日本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另一方面,从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其消费占GDP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这表示,伴随着经济模式的成熟与经济结构的日渐合理,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反观中国现状,我国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明显偏低且发展趋势不甚合理——这些结果一方面展示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未来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无限潜力。
政府政策为消费金融的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达6629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中国的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也由原来的生存型向现在的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居民的消费升级步入快车道。消费的升级必然会带动产业的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届政府已经高度重视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李克强总理在年中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研究部署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不仅要“助推消费升级,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等信贷需求”,还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消费金融具有额度小、办理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在风险控制系统的支持下,无抵押的消费分期付款业务能大大提高城乡中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与创收能力,进一步帮助各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享受现代金融产品带来的便捷生活,享受普惠金融。为了贯彻三中全会的精神,银监会在11月22日正式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增加了允许境内非金融企业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以促进消费金融公司股权多样化,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消费金融优势资源,扩大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异地业务,放开营业地域的限制;这些都为消费金融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微观数据揭示
消费金融发展的广阔空间
2009年初,美国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是企业(非金融、非农场)持有的金融资产的2倍以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各种金融产品开始成为居民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在居民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而我国家庭对消费金融的参与情况还和美国存在极大的差异。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于2011年在全国24个城市开展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金融调查》,其微观个体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消费金融发展的广阔空间。
根据该数据计算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城镇家庭的负债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家庭的负债总额和负债的参与率都不高,即使金额最高的房贷也仅仅占到总资产的4%。而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理性的家庭应该合理地选择负债来平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消费,例如对于28~35岁的青年家庭正处于结婚生子阶段,面临买房、生子等人生重大的开支,但这些家庭的主要成员往往刚完成学业步入工作岗位,还没有充足的积蓄来满足这些消费,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贷工具提前消费,然后用中年阶段工作的收入来偿还贷款,通过信贷工具将中年阶段的一部分消费转移到了青年阶段,不至于因为积蓄的不足而推迟一些人生目标的完成。但我国还有大于三分之一的家庭从未利用各种信贷工具,来最大化地合理配置不同生命阶段的资源,满足不同生命阶段的消费需求。这些结果说明在我国开展消费金融的普及教育,引导适度合理的消费,我国在消费金融领域将展现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广义的消费金融包括四大领域:房贷、汽车金融、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其中房贷的金额最大,远远超出其他三项,这与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高企,房屋总价要远高于汽车、旅游、教育以及日常支出有关。房贷的参与率仅有18%,分析其原因,发现被调查样本中有63.9%的家庭已经拥有自住房并且无房贷,这部分家庭无刚性的购房需求。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中国城镇家庭的传统观念中攒钱买房仍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家庭选择攒足钱再全款购房。
在参与率上,可以看出信用卡的参与率最高,达到33.1%,这说明我国信用卡在城市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有相当一部分人群选择信用卡作为日常支付的手段,但信用卡信贷负债额度比较低,占家庭每月平均支出总额的13.5%,这一方面说明在日常消费中,信用卡的支付功能受到了渠道的限制,另一方面说明信用卡的信贷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前更多地是承担支付的功能,其信贷功能仍有深度挖掘的空间。
汽车金融的参与率最低,仅有2.3%,金额也远远低于房贷,这可能是由于汽车本身价值相对较低,而且保值功能远远低于住房,多数家庭购买汽车仅仅为了消费,而不会像购买住房时具有投资的动机,所以在购买汽车时会倾向于选择全额购买或者不购买。
与其他三项相比,消费贷款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和参与率都非常低,分别为0.1%和5.9%。我国城镇家庭消费金融中在扣除住房和汽车贷款后,消费贷款金额的比例很低,仅有2.4%,而在美国,扣除这两项之后的消费比重仍高达 25%,其他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的比例也远高于我国水平,也反映出我国消费金融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总体上看,与成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展示了未来我们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第二,新一届政府的各种政策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微观数据显示我国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现实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真正与消费活动直接相关的产品规模相当有限,二是消费金融产品提供主体较为单一,商业银行是消费金融市场主要的提供者,除此之外则是少量规模较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直接从事消费、流通行业的非金融企业则几乎没有参与。
追本溯源,造成我国消费金融发展迟滞的原因,除了与中国人传统的量入为出的观念有关外,还与我国目前能够提供消费金融产品的机构较少以及相关产品种类比较单一有关。在消费金融发达的美国,提供消费金融的机构除了有传统的商业银行外,最主要的就是专业性的消费金融公司,如金融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商等。同时,其消费金融产品种类丰富,有房屋净值贷款、分期付款、个人信用额度贷款以及发薪日贷款等。在今后消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和不同的服务对象,大力发展专业性的消费金融公司,努力扩大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同时针对不同收入水平、教育背景的消费者在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上实行差别化信贷服务,有针对性地推出消费金融业务品种,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开发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作者单位: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
国际对比彰显
中国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
投资、消费、出口一直被誉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三驾马车”的拉动力量分化越来越明显。从GDP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到,2000年以来,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投资和出口所占的比重则逐渐上升;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受到冲击,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发明显,居民消费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则降到了35%以下。这与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有明显差异。
而从美国和日本GDP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消费一直在美国和日本的GDP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 以上,日本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另一方面,从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其消费占GDP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这表示,伴随着经济模式的成熟与经济结构的日渐合理,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反观中国现状,我国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明显偏低且发展趋势不甚合理——这些结果一方面展示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未来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无限潜力。
政府政策为消费金融的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达6629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中国的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也由原来的生存型向现在的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居民的消费升级步入快车道。消费的升级必然会带动产业的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届政府已经高度重视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李克强总理在年中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研究部署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不仅要“助推消费升级,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等信贷需求”,还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消费金融具有额度小、办理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在风险控制系统的支持下,无抵押的消费分期付款业务能大大提高城乡中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与创收能力,进一步帮助各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享受现代金融产品带来的便捷生活,享受普惠金融。为了贯彻三中全会的精神,银监会在11月22日正式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增加了允许境内非金融企业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以促进消费金融公司股权多样化,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消费金融优势资源,扩大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异地业务,放开营业地域的限制;这些都为消费金融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微观数据揭示
消费金融发展的广阔空间
2009年初,美国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是企业(非金融、非农场)持有的金融资产的2倍以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各种金融产品开始成为居民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在居民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而我国家庭对消费金融的参与情况还和美国存在极大的差异。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于2011年在全国24个城市开展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金融调查》,其微观个体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消费金融发展的广阔空间。
根据该数据计算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城镇家庭的负债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家庭的负债总额和负债的参与率都不高,即使金额最高的房贷也仅仅占到总资产的4%。而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理性的家庭应该合理地选择负债来平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消费,例如对于28~35岁的青年家庭正处于结婚生子阶段,面临买房、生子等人生重大的开支,但这些家庭的主要成员往往刚完成学业步入工作岗位,还没有充足的积蓄来满足这些消费,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贷工具提前消费,然后用中年阶段工作的收入来偿还贷款,通过信贷工具将中年阶段的一部分消费转移到了青年阶段,不至于因为积蓄的不足而推迟一些人生目标的完成。但我国还有大于三分之一的家庭从未利用各种信贷工具,来最大化地合理配置不同生命阶段的资源,满足不同生命阶段的消费需求。这些结果说明在我国开展消费金融的普及教育,引导适度合理的消费,我国在消费金融领域将展现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广义的消费金融包括四大领域:房贷、汽车金融、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其中房贷的金额最大,远远超出其他三项,这与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高企,房屋总价要远高于汽车、旅游、教育以及日常支出有关。房贷的参与率仅有18%,分析其原因,发现被调查样本中有63.9%的家庭已经拥有自住房并且无房贷,这部分家庭无刚性的购房需求。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中国城镇家庭的传统观念中攒钱买房仍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家庭选择攒足钱再全款购房。
在参与率上,可以看出信用卡的参与率最高,达到33.1%,这说明我国信用卡在城市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有相当一部分人群选择信用卡作为日常支付的手段,但信用卡信贷负债额度比较低,占家庭每月平均支出总额的13.5%,这一方面说明在日常消费中,信用卡的支付功能受到了渠道的限制,另一方面说明信用卡的信贷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前更多地是承担支付的功能,其信贷功能仍有深度挖掘的空间。
汽车金融的参与率最低,仅有2.3%,金额也远远低于房贷,这可能是由于汽车本身价值相对较低,而且保值功能远远低于住房,多数家庭购买汽车仅仅为了消费,而不会像购买住房时具有投资的动机,所以在购买汽车时会倾向于选择全额购买或者不购买。
与其他三项相比,消费贷款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和参与率都非常低,分别为0.1%和5.9%。我国城镇家庭消费金融中在扣除住房和汽车贷款后,消费贷款金额的比例很低,仅有2.4%,而在美国,扣除这两项之后的消费比重仍高达 25%,其他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的比例也远高于我国水平,也反映出我国消费金融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总体上看,与成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展示了未来我们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第二,新一届政府的各种政策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微观数据显示我国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现实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真正与消费活动直接相关的产品规模相当有限,二是消费金融产品提供主体较为单一,商业银行是消费金融市场主要的提供者,除此之外则是少量规模较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直接从事消费、流通行业的非金融企业则几乎没有参与。
追本溯源,造成我国消费金融发展迟滞的原因,除了与中国人传统的量入为出的观念有关外,还与我国目前能够提供消费金融产品的机构较少以及相关产品种类比较单一有关。在消费金融发达的美国,提供消费金融的机构除了有传统的商业银行外,最主要的就是专业性的消费金融公司,如金融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商等。同时,其消费金融产品种类丰富,有房屋净值贷款、分期付款、个人信用额度贷款以及发薪日贷款等。在今后消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和不同的服务对象,大力发展专业性的消费金融公司,努力扩大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同时针对不同收入水平、教育背景的消费者在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上实行差别化信贷服务,有针对性地推出消费金融业务品种,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开发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作者单位: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