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建立现代税收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宏观税负也必须要符合当时代的改革主题并不断从结构个总量上优化。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纵向变化情况分析,对比世界各国宏观税负的演变,对我国和其他经济转型国家的宏观税负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应从现代税收制度的视角下检视,税收需要从法律、征管、体系和结构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现代税收制度 税收职能 宏观税负
一、现代税收制度和宏观税负概述
1、现代税收制度
现代税收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指出的。伴随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呈现新常态,新一轮税制改革被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即不仅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且是要增强税收治理能力,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提升治理能力保驾护航。
2、宏观税负
宏观税负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税收负担总水平,通常以一国一定时期的税收总量(T)除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NI)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
3、现代税收制度和宏观税负
现代税收制度下税收兼具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税收经济职能中的优化资源配置职能、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职能,税收社会职能中的公平分配职能,分别包含了效率和公平的内容,不过税收职能和税收的效率和公平原则虽具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别。合理的宏观税负也必须满足经济、政治、社会的要求,也必须符合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统一。
二、我国宏观税负分析
(一)宏观税负衡量口径选择
在定义层面,小口径是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口径是指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口径是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小口径是字面意义上的宏观税负,中口径则是弥补了我国社会保障税缺失情况下较为合理的统计口径,比小口径更能体现实际负担。因大口径没有固定的标准统计,故以下分析主要是从小口径和中口径进行。
(二)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宏观税负的纵向考察
改革开放前,我国税收收入只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因此小口径宏观税负较低,总体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大大低于中口径宏观税负的水平。自九四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为了提高“两个比重”,我国进行了比较大的税制改革,从而开始扭转了税收收入、则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此前逐年下降的势头,一定程度上使得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小口径宏观税负逐年上升,2000年后增幅较小,近年稳定在18%左右。中口径宏观税负也逐年上升,近5年稳定在20%左右。
(三)世界各國宏观税负的演变
1、发达国家宏观税负演变
西方国家的宏观税负在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升速度非常快。直到七十年代凯恩斯主义面临“滞胀”明困境,经济发展停滞,同时通货膨胀严重,凯恩斯主义面临亚重质疑,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新自由主义理论被重视。自八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减税,此浪潮影响了全世界许多国家。而西方国家的宏观税负没有出现大规模下降,美国宏观税负仍然维持在26%左右,八十年代后期总体上升,超过27%, 2000年甚至高达29.5%。英國中央政府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宏观税负先有微小下降,1979年宏观税负为31.89%,但八十年代初急剧上升,1982年宏观税负达到该时期最高点38.51%,其后宏观税负仍然较高,几乎在38.51%以上。
2、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演变
发展中国家的税负水平要低于发达国家的税负水平,就税收收入口径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一般在14%-19%之间 , DECD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税负一般在33%-35%之间。就财政收入口径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一般在24%-28%之间,而DECD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税负一般在33%左右。可见发达国家平均宏观税负水平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较大。
(三)总结
造成我国微观主体税收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征税缺乏规范性,非税收入成为政府税收收入以外的绝大部分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罚款收入等。非税收入虽然在性质上不属于税收,但微观主体却必须向政府缴纳,这无疑增加了微观主体的经济负担。因此,认为在衡量微观主体税收负担时应该采用大口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我国对非税收入的数额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目前尚无法准确掌握我国大口径税收负担的具体变化趋势,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我国微观主体的实际税收负担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微观主体的实际税收负担仍然过重,这主要是有我国不断增加的非税收入造成的。
三、税收制度视角下的结论以及现代政策建议
1、结论
中国的税收水平在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并没有较大变化,但具有乱收性质的非税收费使得社会经济主体的“财政负担”没有下降的迹象。此现状归结于中国大部分收费处于一种无序、临时、分散、隐蔽的状态,导致普通社会个体将收费负担强加于税收这种显性的强制性征收上,认为是税收使得他们的“财政负担”有所增加。因此,税负水平比较高的原因:第一,税收法定原则落实不到位;第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相对较小;第三,税制结构不合理。
2、建议
我国现代税收制度的构建既尊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税收的功能和作用,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税收制度框架应当是“目标明确,作用科学;法治完备,征管到位;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税负公平;运行稳定,机制有效”。
第一,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积极推进依法治税;第二,进一步完善税制;第三,中央应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加大地方所占共享税的比例;第四 ,提高税务人员素质,加强征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秋生,对当前若干经济问题的宏观思考[J],中国统计,1991。
[2]刘飞鹏,税收负担理论与政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3]马栓友,宏观税负、投资于经济增长:中国最优税率的估计[J],世界经济,2001。
作者简介:
何坤,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
摘 要:建立现代税收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宏观税负也必须要符合当时代的改革主题并不断从结构个总量上优化。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纵向变化情况分析,对比世界各国宏观税负的演变,对我国和其他经济转型国家的宏观税负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应从现代税收制度的视角下检视,税收需要从法律、征管、体系和结构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现代税收制度 税收职能 宏观税负
一、现代税收制度和宏观税负概述
1、现代税收制度
现代税收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指出的。伴随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呈现新常态,新一轮税制改革被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即不仅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且是要增强税收治理能力,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提升治理能力保驾护航。
2、宏观税负
宏观税负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税收负担总水平,通常以一国一定时期的税收总量(T)除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NI)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
3、现代税收制度和宏观税负
现代税收制度下税收兼具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税收经济职能中的优化资源配置职能、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职能,税收社会职能中的公平分配职能,分别包含了效率和公平的内容,不过税收职能和税收的效率和公平原则虽具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别。合理的宏观税负也必须满足经济、政治、社会的要求,也必须符合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统一。
二、我国宏观税负分析
(一)宏观税负衡量口径选择
在定义层面,小口径是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口径是指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口径是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小口径是字面意义上的宏观税负,中口径则是弥补了我国社会保障税缺失情况下较为合理的统计口径,比小口径更能体现实际负担。因大口径没有固定的标准统计,故以下分析主要是从小口径和中口径进行。
(二)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宏观税负的纵向考察
改革开放前,我国税收收入只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因此小口径宏观税负较低,总体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大大低于中口径宏观税负的水平。自九四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为了提高“两个比重”,我国进行了比较大的税制改革,从而开始扭转了税收收入、则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此前逐年下降的势头,一定程度上使得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小口径宏观税负逐年上升,2000年后增幅较小,近年稳定在18%左右。中口径宏观税负也逐年上升,近5年稳定在20%左右。
(三)世界各國宏观税负的演变
1、发达国家宏观税负演变
西方国家的宏观税负在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升速度非常快。直到七十年代凯恩斯主义面临“滞胀”明困境,经济发展停滞,同时通货膨胀严重,凯恩斯主义面临亚重质疑,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新自由主义理论被重视。自八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减税,此浪潮影响了全世界许多国家。而西方国家的宏观税负没有出现大规模下降,美国宏观税负仍然维持在26%左右,八十年代后期总体上升,超过27%, 2000年甚至高达29.5%。英國中央政府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宏观税负先有微小下降,1979年宏观税负为31.89%,但八十年代初急剧上升,1982年宏观税负达到该时期最高点38.51%,其后宏观税负仍然较高,几乎在38.51%以上。
2、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演变
发展中国家的税负水平要低于发达国家的税负水平,就税收收入口径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一般在14%-19%之间 , DECD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税负一般在33%-35%之间。就财政收入口径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一般在24%-28%之间,而DECD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税负一般在33%左右。可见发达国家平均宏观税负水平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较大。
(三)总结
造成我国微观主体税收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征税缺乏规范性,非税收入成为政府税收收入以外的绝大部分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罚款收入等。非税收入虽然在性质上不属于税收,但微观主体却必须向政府缴纳,这无疑增加了微观主体的经济负担。因此,认为在衡量微观主体税收负担时应该采用大口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我国对非税收入的数额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目前尚无法准确掌握我国大口径税收负担的具体变化趋势,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我国微观主体的实际税收负担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微观主体的实际税收负担仍然过重,这主要是有我国不断增加的非税收入造成的。
三、税收制度视角下的结论以及现代政策建议
1、结论
中国的税收水平在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并没有较大变化,但具有乱收性质的非税收费使得社会经济主体的“财政负担”没有下降的迹象。此现状归结于中国大部分收费处于一种无序、临时、分散、隐蔽的状态,导致普通社会个体将收费负担强加于税收这种显性的强制性征收上,认为是税收使得他们的“财政负担”有所增加。因此,税负水平比较高的原因:第一,税收法定原则落实不到位;第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相对较小;第三,税制结构不合理。
2、建议
我国现代税收制度的构建既尊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税收的功能和作用,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税收制度框架应当是“目标明确,作用科学;法治完备,征管到位;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税负公平;运行稳定,机制有效”。
第一,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积极推进依法治税;第二,进一步完善税制;第三,中央应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加大地方所占共享税的比例;第四 ,提高税务人员素质,加强征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秋生,对当前若干经济问题的宏观思考[J],中国统计,1991。
[2]刘飞鹏,税收负担理论与政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3]马栓友,宏观税负、投资于经济增长:中国最优税率的估计[J],世界经济,2001。
作者简介:
何坤,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