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界限 以文育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w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教学是一个让学生去了解文化、提高素质、拓宽思维的课程教学。作为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其技能,了解其文化上多做思考。期许通过融通界限达成以文育人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英语阅读;人文素养;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21-02
  英语教学,应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课程的教学。最为比较特殊之处是英语教学可以实现学生跨文化底蕴积累和升华,可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作为英语教学,需要注重英语阅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挖掘,需要在通融界限的基础上,重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促使英语教学的以文育人。
  一、人文素养的挖掘需思考其重要性
  英语教学,学生学习英语,在当今学生比较充满自主意义前提下的英语学习,人们不能仅看到学生就是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更应当多看到英语知识技能以外的具体作用。如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能够通过英语教学活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去磨练学生的意志等。这就让人们比较有意义地感到:英语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也是极具意义的。人们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多在人文素养的挖掘上进行思考,对学生而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英语教学不要局限于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应当将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实现着界限的融通,将知识技能人文素养融通为一个整体。需要人们去思考的是,英语教学中的界限融通,需要进行人文素养的挖掘。因为,英语文本中的人文素养也不就是现成的,就是某些单词和语句极具英语国家文化的特色,但如果不去进行英语国家相关自然、地理风貌、人们的生活习惯上进行挖掘,那也体现不出比较理想的利用价值,比较深刻意义上的教育价值。初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也有一定的思想,也获取着一定的发展。但现实还显得不可令人欣慰。学生的各方面显得尤其不够成熟,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多挖掘人文素养的资源,则可能够引导学生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生观,去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应当说,就是英语文化,也不竟全是精华,也有其一定的糟粕。让学生形成理想的人文素养,需要利用精华,需要去其糟粕。何为精华?对于一般学生还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亟需教师对相关人文素养的资源进行挖掘和优化整合,以期达成优化利用的目的,以期有利形成学生良好人文素养。
  二、人文素养的挖掘需思考其利用性
  人文素养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教材文本所蕴含着的人文素养内容是比较普遍和广泛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利用英语教材文本中的人文资源,对初中学生的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等都是利大于弊的。但需要人们去思考的是,作为英语教学,人们不能就简单地利用一个教材文本去奢望着所有人文素养的形成;也不可将一个教材文本去做十分广泛的人文素养的挖掘。从某种层面上说,需要思考其可利用性。对英语教材文本之人文素养的可利用性,需要人们去做比较切实的多方面研究和思考。在一般的教学中,人们为了达成文化教育的目的,仅研究教材文本中的人文因素,这样的研究是形成不了理想的人文教育价值的。我们还应当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如果不去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不知道自己的教育对象在人文素养形成中的需求,甚至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渴求。那所进行的人文教育从一定的角度去说,不是对牛弹琴,就是劳民伤财。现在的初中学生,说其有着通病是毫不为过的。多数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去思考学生的这些问题,不去思考相关人文素养的可利用性,那学生则不可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不良的社会现中解脱出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中,研究教材和学生是极为需要的,两手都要抓,且两手都要硬。研究学生,研究初中学生,需要将其放在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区域进行研究。如我们所教的学生,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对节日礼物都不当面打开,因为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在研究着所教学生之特殊心理时,让学生去接纳英语国家文化的截然不同,学生会感到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而且予以一定的称赞。
  三、人文素养的挖掘需思考其实践性
  应当这样去思考,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需要的,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英语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仍然会出现一些不可让学生进行充分实践的内容,这不可实践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也可思考的是,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可学生进行实践的也多可让学生去进行相关的模拟实践。所以,人文素养的挖掘需思考其实践性。所思考的实践当应是自身可进行的实践,自身以外可进行的模拟实践。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随着优质均衡教育的不断深化,随着优质均衡教育的不断深入人心,校园影视文化开始活跃起来,业已开始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如制作相关的影视片段不再是相关人士的专利,我们教师业已开始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操作。这也是人文素养的挖掘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充分实践所利好的一面。如在相关的文本教学前,为学生制作一些英语国家文化的影视材料,给学生进行欣赏,学生可以从相关人物的交往活动中看到西方人们在称呼、招呼、感谢、谦虚、赞扬等方面的现象。在学生看到如此现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做出比较带有浓厚实践意义上的比较,那学生便会很快地比较出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等方面的差异。又如在相关文本的教学中,运用英语电影、电视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学生可以在耳染目濡的前提下,了解到更多的外國艺术,了解到更多的外国历史,了解到更为广泛区域内的风土人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本稿主要以初级日学习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听写测试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中文汉字在日文汉字习得的过程中产生的迁移影响。在日语教学现场,可以通过预测这些可能存在的迁移影响,尽量避免负迁移,并利用正迁移帮助学习者更快的掌握日文汉字。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汉字;简体字;繁体字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17-02  中日两国
期刊
【摘要】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高地,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探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建构“大创业观”视野下的四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快创新创业顶层设计和基层实施,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249.2;G6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
期刊
【摘要】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推广,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应用。微课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将微课内容从课堂教学扩展到社会工作、生活等领域,满足广大学习者的各种需求。实践表明,微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们应将微课引入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切实推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微课;传统课堂;大学
期刊
【摘要】根据现下中职教育现状来看,均是倡导采取校企联合方案来推广“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开展,不仅有效提高中职教育的综合质量水平,还为企业发展输送新的高技术人才,以达到“双赢”的目的。本文笔者先以中职学校中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以例子,将“现代学徒制”运用于专业中的教育方案进行总结性规划,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物流服务;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期刊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1]综合性学习对于刚入学不久阅历甚少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让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72-01  前言  在教育大系统中,家长是一个非常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家长的理解与配合程度,极大的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家长群体积极乐观,阳光思维,正能量充足,会促进学校教育;家长群体爱抱怨指责、牢骚满腹,负能量爆棚,学校教育将阻力重重。因此,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争取家校一致,达成教育合力,是每一个班主
期刊
【摘要】德源于生活,道德为了生活。学生的品德是在生活世界中形成的,德行养成经由生活。所有的德育教育,只有和生活实践紧密相结合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生活德育就此应运而生。本文试图从生活德育的提出背景、在学校构建的必要性、操作路径、存在问题等角度出发,对生活德育做一简介,同时笔者认为生活德育是未来学校德育教育的大方向。  【关键词】德育;生活德育;學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寄宿制学校问题学生的特点,探究如何充分利用爱心这一剂良方,从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立、引领学生心灵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构建安全屏障等方面,不断强化寄宿制学校问题学生管理。  【关键词】寄宿制;问题学生;自立;心灵;安全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76-01  寄宿生大多都是离家比较远,上学不方便,父母外出打工,在家
期刊
【摘要】作为农村的班主任,其实是身兼数职: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等,这是由农村特殊的条件和环境赋予教师的特殊使命。据笔者观察,当前农村学校班主任面临着三苦三乐,三苦分别是留守儿童数量多、问题大、受异化了的价值观影响,而三乐指的是满足了使命感和自我实现欲、提供了最好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田野点、带来了成就感和被需要感。面对问题,最积极的态度是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尽力以最小的代价将班
期刊
【摘要】班级管理主要靠班主任,班主任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核心,肩负着培养教育学生、凝聚班级战斗力的责任。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大都不在孩子的身边,他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平时孩子们过着很“自由”的学习生活,已经形成了非常懒散的学习习惯,而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