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获取文字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想、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研究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二:
一、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学生虽然年纪较小,但是已经具有了自身的生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乡愁》时,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离愁别绪,体味诗文中的离别意境;在教学《春》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春天的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教师要注重反复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对文章形成深刻的了解,尤其是精彩的语段,一定要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此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在感受,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差异性,因此,他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如果学生的认识有误,教师也不要轻易地否认学生,而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阅读热情不被破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例如,在教学鲁迅的《社戏》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社戏并不好看,那么作者热衷于看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有的说是为了追求刺激,有的说是喜欢自由,有的说是为了欣赏夜景,还有的说是为了看热闹。学生的发言积极踊跃、畅所欲言,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踊跃思考,敢问敢说。在学习《闲情记趣》这一课时,笔者会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解,比如:作者为什么写生活中的小事?文中的“物外之趣”是什么?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层层深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思考、敢问敢说,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点,从文章重点、中心以及过度点处入手探究,让思维从这里向四周延伸,挖掘文章的奇点、矛盾点,逐步形成“质疑——择疑——解疑”的良性循环。学生不再是问题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了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答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边读边画边思考。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养成了走马观花式的习惯,光读书不动笔墨。这种阅读方式下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无法深入下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随文笔记,边读边写边思考,将重点难点标记出来,把自己的阅读心德和精彩语段记录下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层层深入,有序阅读。例如,在学习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文章的内容;随后提出思考问题,明确思考方向,强化学生的理解认识;最后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大家分享,交流心得。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推进阅读教学改革进程。
三、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情感熏陶作用,注重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体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领导作用,突出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优秀文章,如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以及近现代的鲁迅、老舍、朱自清等,他们将自己经典的文学作品留给了我们,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其中恰到好处的修辞和丰富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车静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7)。
[2]张继初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我之见[J].科技资讯,2008,(19)。
[3]常海玉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04)。
[4]梁红妮 初中语文阅读之我见[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Z2)。
[5]李茂明 如何进行有效性的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08,(01)。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研究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二:
一、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学生虽然年纪较小,但是已经具有了自身的生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乡愁》时,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离愁别绪,体味诗文中的离别意境;在教学《春》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春天的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教师要注重反复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对文章形成深刻的了解,尤其是精彩的语段,一定要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此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在感受,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差异性,因此,他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如果学生的认识有误,教师也不要轻易地否认学生,而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阅读热情不被破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例如,在教学鲁迅的《社戏》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社戏并不好看,那么作者热衷于看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有的说是为了追求刺激,有的说是喜欢自由,有的说是为了欣赏夜景,还有的说是为了看热闹。学生的发言积极踊跃、畅所欲言,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踊跃思考,敢问敢说。在学习《闲情记趣》这一课时,笔者会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解,比如:作者为什么写生活中的小事?文中的“物外之趣”是什么?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层层深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思考、敢问敢说,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点,从文章重点、中心以及过度点处入手探究,让思维从这里向四周延伸,挖掘文章的奇点、矛盾点,逐步形成“质疑——择疑——解疑”的良性循环。学生不再是问题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了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答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边读边画边思考。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养成了走马观花式的习惯,光读书不动笔墨。这种阅读方式下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无法深入下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随文笔记,边读边写边思考,将重点难点标记出来,把自己的阅读心德和精彩语段记录下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层层深入,有序阅读。例如,在学习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文章的内容;随后提出思考问题,明确思考方向,强化学生的理解认识;最后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大家分享,交流心得。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推进阅读教学改革进程。
三、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情感熏陶作用,注重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体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领导作用,突出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优秀文章,如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以及近现代的鲁迅、老舍、朱自清等,他们将自己经典的文学作品留给了我们,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其中恰到好处的修辞和丰富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车静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7)。
[2]张继初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我之见[J].科技资讯,2008,(19)。
[3]常海玉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04)。
[4]梁红妮 初中语文阅读之我见[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Z2)。
[5]李茂明 如何进行有效性的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