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当孩子们感冒时,他们发烧、咳嗽,家长会根据这些信号判断出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但当孩子“心理感冒”(心理危机)时,家长们却往往对一些“信号”视而不见。目前全球范围内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率约为20%。
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6%~22%,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各种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困扰。家长需要读懂孩子的心理求救“信号”,积极为孩子疏导心理,有必要的话及时就医。
三类创伤性事件
儿童青少年的创伤事件大概可分3类:发展性、境遇性和存在性。发展性创伤是在正常的成长和发展中,急剧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心理反应,如不适应新环境、考试不及格等;境遇性创伤是个人无法控制或预测的突发或超常事件造成的,如校霸欺凌事件、父母离异、事故灾难等;存在性创伤是伴随着成长,重要而根本的问题(目的、价值、意义等)的出现而导致的个体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创伤事件后孩子出现的“信号”
事件重现:事件的某些细节会反复出现在孩子的游戏中。比如看见有人被砍伤,孩子会拿刀砍自己的玩具,通过这种方式试图控制事件对自己的影响。
情绪不稳定:如果现实事物(如刀等)和想象中的东西(如坏人、妖怪等)使孩子直接或间接地回忆起创伤事件,孩子会反应剧烈,表现出极大的负面情绪。
过度依恋:孩子们没有安全感,因此拒绝独处,非常依恋父母,对他们寸步不离,不能单独睡觉。在与父母分离的情况下,会哭闹、发脾气。
退化:原来已消失的现象又重新出现,如像婴幼儿一样粘大人,吸吮拇指,尿床等。
噩梦:梦中哭醒,醒后有短时的不能转动身体、心跳加快、面色苍白或出冷汗,发作后依然可以入睡,往往第二天想不起来。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主要表现也不同。
年幼的儿童,可能会退化,更依赖照顾者,减少玩耍或本已消失的现象重现。
学龄儿童,可能认为是他们造成了坏事情的发生,感到恐惧孤单,或过分入神于创伤事件中保护或拯救他人。
青少年或假装“无所谓”,和朋友的不同或疏远,表现出冒险行为和消极态度。
家长该怎么办
出现上述“信号”说明危机事件已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负面情绪。因此,需要尽可能稳定孩子的情绪,恢复安全感和正常生活。在危机中孩子的反应取决于他们的发育阶段,还有他们与照顾者的相处。年幼儿童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发生了什么,他们尤其需要成人的帮助。因此家长需要建立安全氛围,具体方式如下: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较难找到合适的词汇直接描述情绪时,可以帮助孩子讨论他们的身体反应,如“是不是你的肚子里像有只蝴蝶紧缩着”来间接描述。
如果孩子能谈论情感,家长应询问具体情感,如问他/她现在是否觉得悲伤、害怕等。不要问开放性问题。
不让事件重现。首先不让孩子们接触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信息,防止触发孩子的创伤记忆。对年幼儿童,如果某事勾起对创伤事件的回忆,告诉孩子现在发生的事情跟创伤事件不同,并告诉孩子你会保护他/她的安全。
对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可以让孩子进行自我情感的理解,如说“你不安时可以对自己说‘我不安只是因为记忆,我现在很安全’”。
鼓励孩子发泄不稳定情绪。允许孩子把悲伤表达出来。孩子哭难以表达时,要帮助孩子说出感受。你还可以将负面的思维方式写在纸上,比如“我做错了事情”“我引起了灾难的发生”等,并逐条讨论,澄清误解,从而提醒孩子,他/她没有错,即使之前孩子没有对此表达不安。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给他/她格外的关注。聊聊以后要做的事,帮助孩子建立对未来的希望。经历创伤后,孩子可能会产生愤怒情绪。我们应支持孩子表达,你可以这样说:“你现在很难受,我也是,但妈妈也没有办法让……不要来,这对我们都很难”。有时创伤后的孩子会出现打人的情况,这时你要告诉孩子这不对,并加以制止,如握紧孩子的手让他/她坐下。如果孩子的年纪够大,可以教他/她如何表达想法和需求。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娱乐或锻炼发泄情绪和受挫的感觉,以及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面对一些容易激怒或使他们受挫的环境,帮助他们平息争执等。
面对过度依恋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她。如果需要暂时分开,让孩子知道这个暂时的分开和当初在创伤事件中的分开是不一样的,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很害怕,这次我会很快回来。”
面对孩子的退化,不要批评、勉强孩子。让孩子有被了解、被爱和被支持的感觉。你的孩子越感到安全,他就越能恢复失去的能力。
孩子做噩梦,如果是年幼的孩子,让他/她跟你一起睡觉,并且告知噩梦是暂时的。用讲故事、拥抱等方式,给孩子安全感,告诉孩子你会跟他/她在一起。对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孩子们会在晚上让父母陪着。父母可以订立计划,和孩子协商,短时间陪同。比如,父母可以说“你可以这两天和我们一块睡,之后就回自己的床上睡,不过我们还是在你的房间陪着你,直到你安心”。
事件发生后不能做什么
避免孩子与父母或亲人分离。如必须与父母短时分开(如父母一方为施害者等),一定要把孩子交给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成人。
创伤事件发生后,不要强迫孩子回忆和诉说。但如果孩子愿意表达,应鼓励孩子,用关爱、柔和的眼神看着他们,并耐心倾听,适当插话,鼓励孩子完整表达,一定不要打断。
不要因某些人员探视,勉强甚至强迫孩子们做(说)什么,更不要因为孩子不配合而批评他们。
家长该如何面对危机
孩子受創伤时,家长的受影响程度可能比孩子本身更深。同时,家长又担负着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因此,家长自身的调节非常重要。家长需要自我觉察、控制情绪、学习陪伴、提高陪伴能力。我们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直面危机。主动获取危机事件相关信息,接受危机现状,评估危机严重程度及相关危险,不回避、退缩。分析如何能让自己处在安全的环境及氛围中。
接纳自己。理解接纳自己的应激反应(如沮丧等),学会接受、鼓励自己。
规律生活。处在危机中,要生活规律,按时作息、饮食和工作(或学习)。做让自己愉快或放松的活动和喜欢的事情等,转移注意力。适当运动、写日记等能提高个体抗压能力。
寻求帮助。危机来临时,自己很难冷静,可以与身边信赖的人交流,主动寻求帮助,商讨对策。不要独立判断,那样很容易弄错问题导向。如自我帮助无效,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