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普通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从明晰 美术及美术教育内涵、探究师范教育本质,诠释美术学科教育功能、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反思高师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等,在理论上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师范教学实际,全面实施美术教育性,促使教育功能在高师美术学科教学中得以 全面凸现,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美术基础教育师资等方面进行了初略探讨。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 价值取向 教育性 师范性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07-02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普通美术教育人才的重 要基地,其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一代美术教育的兴衰成 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全面推进和实施。高师美教育工作者在 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师资,提高美术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质 量;促进高师美术教改进程,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方 面不仅仅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重要的是首先在理论上要有清 晰的认识。理清思路,认清其性质、深刻理解其内涵、以学科理 论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在探索美术及美术教育內涵,诠 释美术学科教育功能、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反思高师美术教育的 价值取向、发展趋势等方面,是高师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思考 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际,在明晰美术教 育内涵、探究师范教育本质;突出师范职业性特点,以全面凸现 和实施美术教育性,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尽快适应 基础美术教育改革方面,从理论层面认识上略谈拙见。
一、明晰美术教育内涵、探究师范教育的本质属性
美术及其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有其自身 的沧桑沉沦,从其历史的嬗变中看到其与社会、与人千丝万缕的 相互依存关系。同时,通过教育这种延续、传播的有效渠道,以 其人文学科的价值倾向于人的化感通变,突出其和谐的秉性而谋 求和确证人的真、善、美。基于此,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为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公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在教育科学 中把美术教育放在教育的重要学科地位来研究,进而产生和构建 了美术学科教育学,其概念上含盖社会、家庭、学校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教育,这一术 语最早出现于 19 世纪的德国。研究其本质,美术教育是美术与 教育不可分离的结合体系,是美术与教育二者的统一,并决定其 性质、面貌和发展;其实践过程是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 社会活动,是“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递 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成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美术与教育二者 统一的根本属性,决定了美术教育“是一种以美术为教育媒介, 充分开发美术的素质教育功能,追求普通教育意义的人格素质 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或教育活动,也就是说教育活动的目标不在 美术本身,而是为了完善人格全面协调地发展人的整体素质。”
高等师范的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下的美术 专业教育,从属于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性”教育,在教 育性质上更加具备美术专业性与学科教育性。具有区别于其它教 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师范职业教育和美术学科专业教 育的双重特性上。这个根本属性就是高师美术教育的本质,其根本属性标志着高师美术教育是一门具有学科专业独立特性的“教 育学”。首先,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发 展青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建构下的基础教育)而设立 的,是教育体系创新完善的结果。它是研究美育(美术)、美术 教育学的教育,是将美术作为发展人的手段为目标的教育。明确 了以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并为 整个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服务的目标,是其它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独立学科,其培养目标和任务决定其师范教育特性。其次,高师 美术教育是“师范职业性”的专业教育,这种专业特性是由受教 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所决定的。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教 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设置上 构成了实应性、教育性、美术专业性相统一的专业格局:实应性 规定了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教学,否 则无从谈怎样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定 位;教育性确立了高师美术教育目的是教育的目标,这是一个极 重要的定性;美术专业性是高师美术教育特有的面向基础教育素 质培养需要的美术“双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 对师范教育本质属性的正确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观念,积 极探索其内涵,与时俱进。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美术师资 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美术教育也要有相应的发展才能满 足市场需要。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还没有完全形成符合中国国情 的具有师范特色的教育学科体系,在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育 模式等方面还需进行系统的改进,还处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中,这些问题不仅要基于理论上的认识和提高,还有待于在实践 中的不断尝试与改革。
二、师范专业特性决定其教育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从美术教育本质上理解,其价值取向有两种:以美术为取向 的美术教育和以教育为取向的美术教育。以美术为取向的美术教 育是以美术为着眼点,从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 传播美术文化;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传达美术知识和技 能,促进美术文化的整体发展。以教育为取向的美术教育的着眼 点在教育,由教育的价值来看待美术教育,把美术作为一种媒介, 建构以美术为学科的教育学理念,培养人的道德观、情感观、审 美观、智力和创造力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以便促进人的全面素质 发展。高师美术教育从属性上理解,是建构在美术专业教育下的 师范职业教育,其师范专业特性的教育模式有别于专业美院美术 教育培养模式。要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从教育 理念上把以“技能型”专业美术教育向“教育性”专业美术教育 改变,以全面凸现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首先,教育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构成课程任务的核心,是学 科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让学科教育功能伴随教学整个过程中。 在教学实践中,改变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必须通 过技能技巧的表面层去揭示深层次、潜在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 值,把美术学科知识中所隐含的信仰、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挖掘 出来。美术理论家尹少淳曾说:“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 趋势,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美术教育所蕴涵的价值,而最大限度 地实现价值的前提则是全面地认识其所具有的价值”。把美术与 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学科联系起来,把美术教学作为一 种文化现象去对待,在知识结构上要有“跨学科、跨专业”的“通 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 性人才。其次,师范特性要求高师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更加人 文性,人文教育其核心是多元文化的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 养。人文性质更加突出体现了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第三,高师 美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趋向,直接体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以 教育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为更好地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和高素 质的人才,高师美术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养外,还必须加 强“美术教育”。这里的美术教育不仅包含学科专业素养,还包 含教育专业素养,受教育者需要有尽可能全面的知识,需要懂得 教育教学规律,而这一切都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性,通过“教 育”这个手段来实施。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 中指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理想、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 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因素的基本途径。”因此, 高师“美术教育”可定义为: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达一定的 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 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性, 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之功效。是“美术”与“教育”的集合体系, 其真正含义是以教育为价值取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的美术教育 专业。
三、教育功能在高师美术学科教学中的全面凸现
1.师范属性凸现其教育性
高师美术教育首先要体现其师范性,这是高等师范院校的特 殊性决定。在现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特 殊功能。在美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其师范属性,以期全 面凸现其教育功能:首先,学校的学科教学要求做到将美术知识 的传授与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对教学内容 的把握既要体现学科精神又要体现道德和人文素养,既要言传又 要身教;要求教师教学要从教学内容本身的教育性着眼(教材的 内容是教学教育性的基本立足点,它是含有丰富教育性因素的载 体),充分发掘教材内容的教育性因素,要从美术学科特点出发, 结合美术专业学科性质对学生进行美育。这要求教师明白并主动 地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殊育人功能,做到寓教于智、自然天成、水 乳交融。在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意识地 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的效果,还要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得到教学的“教育”效果。其次,师范 教育是完成“教师专业教育”的主渠道,其终极目标是对人进行 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反映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对人 性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体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 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作为社会个体“人”的成长。教师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更应教会学生学会 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掌握生活的知识、生存的技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学会关爱别人,关爱自己,做个 有责任心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基础美 术教育的后备人才。这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教育”这个本位手 段,都必须通过教育功能在美术学科教学环节中的具体体现才得 以实现。
2.教育功能的全面凸现强调教师教学研究性的积极开展
教学的研究性和研究性的教学是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全 面凸现的理论依据,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性”教学的“指南”。 一方面,高师美术专业的美术教学,要突出高等院校教学的研究 性地位,把高师教学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这是高校本质属性 所决定。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美术大 力开展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需要 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而且也需要高等师范教育直接参 与基础教育的科学研究,并给基础教育以指导。这一要求需要高 等师范教育在重视教学的同时,还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应 重视对基础教育以及当前教育实践出现的新课题的研究,把教育 科研引入到师资培养过程中。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新课程知识体 系的综合性和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教育功能的发展性对高 师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高师美教专业教师就必须具有对各 学科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教师要善于从知识、情感等方向 上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为学生的探索性、研发性、创造性 学习提供更大的可能,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得以教育功能在美术学科教学中的全面实施。
3.教育功能的全面凸现依赖于教师教学示范性的充分发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 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这里所说的“教学示范性”不仅 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教学行为、教学品 格对学生的“感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以自 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 好修养来影响学生。“如果说,美术学科知识和教师职业技能的 传授主要是要解决怎样做事的问题,那么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要 解决的是怎样做人的问题。”它是通过教师“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的手段和用人类千百年的文化养料,来滋润学生的心灵, 塑造他们的品质,使他们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推动他们努 力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服务。学科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 人文教育对于教学工作而言,都是十分重要和缺一不可的。站在 今天时代的高度,审视中外教育现状,可以明晰地看到这样一条 基本线索,那就是,任何社会,当把教育从教学中抽离出来的时 候,教育必定丧失其现实的效能,而且教学也随之失去其内在的、 根本的目的。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课题《高师美术 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性教育”与“师范职业性教育”整合的研究与 应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SA027)】
参考文献
1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张波、高丹.浅析高师美术教育内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9
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4王天一.艺术师范教育的本质[J].中国美术教育,2000.6
5刘讯.论美术教学功能转变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 价值取向 教育性 师范性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07-02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普通美术教育人才的重 要基地,其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一代美术教育的兴衰成 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全面推进和实施。高师美教育工作者在 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师资,提高美术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质 量;促进高师美术教改进程,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方 面不仅仅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重要的是首先在理论上要有清 晰的认识。理清思路,认清其性质、深刻理解其内涵、以学科理 论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在探索美术及美术教育內涵,诠 释美术学科教育功能、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反思高师美术教育的 价值取向、发展趋势等方面,是高师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思考 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际,在明晰美术教 育内涵、探究师范教育本质;突出师范职业性特点,以全面凸现 和实施美术教育性,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尽快适应 基础美术教育改革方面,从理论层面认识上略谈拙见。
一、明晰美术教育内涵、探究师范教育的本质属性
美术及其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有其自身 的沧桑沉沦,从其历史的嬗变中看到其与社会、与人千丝万缕的 相互依存关系。同时,通过教育这种延续、传播的有效渠道,以 其人文学科的价值倾向于人的化感通变,突出其和谐的秉性而谋 求和确证人的真、善、美。基于此,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为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公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在教育科学 中把美术教育放在教育的重要学科地位来研究,进而产生和构建 了美术学科教育学,其概念上含盖社会、家庭、学校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教育,这一术 语最早出现于 19 世纪的德国。研究其本质,美术教育是美术与 教育不可分离的结合体系,是美术与教育二者的统一,并决定其 性质、面貌和发展;其实践过程是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 社会活动,是“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递 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成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美术与教育二者 统一的根本属性,决定了美术教育“是一种以美术为教育媒介, 充分开发美术的素质教育功能,追求普通教育意义的人格素质 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或教育活动,也就是说教育活动的目标不在 美术本身,而是为了完善人格全面协调地发展人的整体素质。”
高等师范的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下的美术 专业教育,从属于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性”教育,在教 育性质上更加具备美术专业性与学科教育性。具有区别于其它教 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师范职业教育和美术学科专业教 育的双重特性上。这个根本属性就是高师美术教育的本质,其根本属性标志着高师美术教育是一门具有学科专业独立特性的“教 育学”。首先,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发 展青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建构下的基础教育)而设立 的,是教育体系创新完善的结果。它是研究美育(美术)、美术 教育学的教育,是将美术作为发展人的手段为目标的教育。明确 了以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并为 整个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服务的目标,是其它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独立学科,其培养目标和任务决定其师范教育特性。其次,高师 美术教育是“师范职业性”的专业教育,这种专业特性是由受教 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所决定的。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教 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设置上 构成了实应性、教育性、美术专业性相统一的专业格局:实应性 规定了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教学,否 则无从谈怎样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定 位;教育性确立了高师美术教育目的是教育的目标,这是一个极 重要的定性;美术专业性是高师美术教育特有的面向基础教育素 质培养需要的美术“双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 对师范教育本质属性的正确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观念,积 极探索其内涵,与时俱进。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美术师资 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美术教育也要有相应的发展才能满 足市场需要。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还没有完全形成符合中国国情 的具有师范特色的教育学科体系,在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育 模式等方面还需进行系统的改进,还处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中,这些问题不仅要基于理论上的认识和提高,还有待于在实践 中的不断尝试与改革。
二、师范专业特性决定其教育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从美术教育本质上理解,其价值取向有两种:以美术为取向 的美术教育和以教育为取向的美术教育。以美术为取向的美术教 育是以美术为着眼点,从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 传播美术文化;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传达美术知识和技 能,促进美术文化的整体发展。以教育为取向的美术教育的着眼 点在教育,由教育的价值来看待美术教育,把美术作为一种媒介, 建构以美术为学科的教育学理念,培养人的道德观、情感观、审 美观、智力和创造力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以便促进人的全面素质 发展。高师美术教育从属性上理解,是建构在美术专业教育下的 师范职业教育,其师范专业特性的教育模式有别于专业美院美术 教育培养模式。要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从教育 理念上把以“技能型”专业美术教育向“教育性”专业美术教育 改变,以全面凸现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首先,教育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构成课程任务的核心,是学 科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让学科教育功能伴随教学整个过程中。 在教学实践中,改变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必须通 过技能技巧的表面层去揭示深层次、潜在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 值,把美术学科知识中所隐含的信仰、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挖掘 出来。美术理论家尹少淳曾说:“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 趋势,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美术教育所蕴涵的价值,而最大限度 地实现价值的前提则是全面地认识其所具有的价值”。把美术与 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学科联系起来,把美术教学作为一 种文化现象去对待,在知识结构上要有“跨学科、跨专业”的“通 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 性人才。其次,师范特性要求高师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更加人 文性,人文教育其核心是多元文化的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 养。人文性质更加突出体现了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第三,高师 美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趋向,直接体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以 教育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为更好地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和高素 质的人才,高师美术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养外,还必须加 强“美术教育”。这里的美术教育不仅包含学科专业素养,还包 含教育专业素养,受教育者需要有尽可能全面的知识,需要懂得 教育教学规律,而这一切都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性,通过“教 育”这个手段来实施。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 中指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理想、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 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因素的基本途径。”因此, 高师“美术教育”可定义为: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达一定的 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 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性, 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之功效。是“美术”与“教育”的集合体系, 其真正含义是以教育为价值取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的美术教育 专业。
三、教育功能在高师美术学科教学中的全面凸现
1.师范属性凸现其教育性
高师美术教育首先要体现其师范性,这是高等师范院校的特 殊性决定。在现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特 殊功能。在美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其师范属性,以期全 面凸现其教育功能:首先,学校的学科教学要求做到将美术知识 的传授与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对教学内容 的把握既要体现学科精神又要体现道德和人文素养,既要言传又 要身教;要求教师教学要从教学内容本身的教育性着眼(教材的 内容是教学教育性的基本立足点,它是含有丰富教育性因素的载 体),充分发掘教材内容的教育性因素,要从美术学科特点出发, 结合美术专业学科性质对学生进行美育。这要求教师明白并主动 地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殊育人功能,做到寓教于智、自然天成、水 乳交融。在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意识地 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的效果,还要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得到教学的“教育”效果。其次,师范 教育是完成“教师专业教育”的主渠道,其终极目标是对人进行 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反映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对人 性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体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 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作为社会个体“人”的成长。教师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更应教会学生学会 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掌握生活的知识、生存的技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学会关爱别人,关爱自己,做个 有责任心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基础美 术教育的后备人才。这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教育”这个本位手 段,都必须通过教育功能在美术学科教学环节中的具体体现才得 以实现。
2.教育功能的全面凸现强调教师教学研究性的积极开展
教学的研究性和研究性的教学是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全 面凸现的理论依据,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性”教学的“指南”。 一方面,高师美术专业的美术教学,要突出高等院校教学的研究 性地位,把高师教学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这是高校本质属性 所决定。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美术大 力开展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需要 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而且也需要高等师范教育直接参 与基础教育的科学研究,并给基础教育以指导。这一要求需要高 等师范教育在重视教学的同时,还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应 重视对基础教育以及当前教育实践出现的新课题的研究,把教育 科研引入到师资培养过程中。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新课程知识体 系的综合性和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教育功能的发展性对高 师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高师美教专业教师就必须具有对各 学科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教师要善于从知识、情感等方向 上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为学生的探索性、研发性、创造性 学习提供更大的可能,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得以教育功能在美术学科教学中的全面实施。
3.教育功能的全面凸现依赖于教师教学示范性的充分发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 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这里所说的“教学示范性”不仅 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教学行为、教学品 格对学生的“感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以自 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 好修养来影响学生。“如果说,美术学科知识和教师职业技能的 传授主要是要解决怎样做事的问题,那么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要 解决的是怎样做人的问题。”它是通过教师“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的手段和用人类千百年的文化养料,来滋润学生的心灵, 塑造他们的品质,使他们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推动他们努 力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服务。学科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 人文教育对于教学工作而言,都是十分重要和缺一不可的。站在 今天时代的高度,审视中外教育现状,可以明晰地看到这样一条 基本线索,那就是,任何社会,当把教育从教学中抽离出来的时 候,教育必定丧失其现实的效能,而且教学也随之失去其内在的、 根本的目的。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课题《高师美术 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性教育”与“师范职业性教育”整合的研究与 应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SA027)】
参考文献
1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张波、高丹.浅析高师美术教育内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9
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4王天一.艺术师范教育的本质[J].中国美术教育,2000.6
5刘讯.论美术教学功能转变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