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在一些相关网站上,个人和企业只需要发布任务公布报酬,天南淘北的“威客”就会通过竞标来争取接下任务。这些任务小到为人取名,大到产品设计应有尽有,报酬也根据难度不同小到几十元大到数万元。
B:生活在城市里,却有游客的心态,他被称为酒店“试睡员”,专门入住酒店、感受服务并撰写住店评论,并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参考意见,帮助人们找到最适合的酒店。有人说这是一份“中国最舒服的工作”。
C:早晨6点,他走进公司的远程监控工作区与同事交接班,双眼紧紧盯住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是北美的一些仓库和服务器系统。在当地,此时是晚上下班后,仓库和电脑服务器都处于“休息”状态,而越是“休息”时间越需要有人看管、监控,一旦发现异常越是需要有人及时报警。这就是他的工作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给遥远的北美国家公司当“特工”,秘密监控这些公司的安全。
…………
蓦然间,中国人的名片开始出现许多新鲜的名头——职业威客、网络保姆、手机短信写手、彩铃设计师、局部模特、留学顾问、插花师等等。细心的人会注意到,网络编辑员、数字视频合成师、景观设计师、创业咨询师、公共营养师、投资分析师、礼仪主持人等等新职业早已赫然出现在新的职业分类大典中。
随着社会的变迁,旧职业不断消失,新职业层出不穷,新旧职业的变化往往是社会变化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建设人材,当时的青年人对未来充满憧憬,报考大学更多的是选择“理工科”,只有少数同学根据自身爱好报考文学、电影、音乐等专业——志愿表的备注尽管也有“是否服从分配”一栏,但是提倡“国家的需要高于个人兴趣”,绝大多数人都不愿背上“不服从分配”的恶名,填写“服从分配”。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人们争相以当工人、当干部、当兵为荣,那个年代流行的择偶标准也与之相吻合。这个年代年代,绝大多数人一旦“专业”选定,一种“职业”就将定终身职业。80年代,教师、个体户和科学家成为热门职业。90年代,商人(老板)、外企员工和IT人士,是许多人羡慕的职业——此时下海风行,许多人由原来的公职人员变成了自由职业者。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凸现,产业结构跟着新技术前进,失去竞争力的黄昏产业逐渐没落,新兴行业趋势而起,热门职业趋于多元,白领、金领、国家公务员、央企员工、文体明星等职业炙手可热,且有大量频频出现的新职业。
1986年,我国首次颁布了《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并启动了编制国家统一职业分类标准的宏大工程。1992年,原劳动部组织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这个目录将当时我国近万个工种归并为分属46个大类的4700多个工种。据统计,中国已消失的旧职业达3000个。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代大诗人自居易用这饱食深情的14个字活生生地勾画出了“卖炭翁”的外貌。其实,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数千年,烧木炭一直盛行在华夏大地。在过去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木炭曾成为农副产品市场上的一种主要商品之一,也曾经是千家万户冬季取暖原料和官方冶炼作坊的燃料。70年代以后,随着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烧木炭和卖木炭的行当开始销声匿迹。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一些传统的和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落后行业和职业,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调节,陆续被淘汰了,或渐渐消失了。比方:刻印员是单位里面专门用蜡纸刻印文件资料的人员。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脑的出现,电脑逐渐取代了手工刻印,刻印员职业从此消失。以此专门用手写来转抄文件资料的誊写员的差事同样被电脑复印和打印取代了。
行业或职业增减演变的背后,是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比如: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城乡受落后生育观影响及医疗卫生条件限制,绝大多数产妇选择在家里生产,请妇女帮助接生,这些妇女逐渐成为“专业接生婆”。后来,随着农村卫生室卫生院合作医疗的逐步建立,乡镇医院妇产技术的提高,服务水平的改善,接生婆就再也没有市场了。
中国相当多的传统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在或已经消失。老北京人的吹拉弹唱这些看似在街头巷尾或茶馆内的“江湖小戏”,由于各种原因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空间,如果不及时抢救和保护,一些珍贵的职业文化遗产将逐渐消亡。一些特殊的传统职业人身怀绝技,却无条件教学,苦于无人肯学,即使学会了也很难产生经济效应,他们一旦去世,无法传承好其传统职业文化。特殊的传统职业消失了,但是传统职业中的非物质文化内容不应消亡,为子孙后代保存一点职业文化记忆理由成为当务之急。
关于行业,自唐代开始就有“三十六行”之说,后演变为“三百六十行”。有俗语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职业远远超过360行。职业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而今中国的职业已有近2000行。
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一些职业的衰落或者消亡,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兴的职业。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已经发布了12批共122个新职业信息,并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标准。
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下,“妈妈助理”、宠物健康护理员、验车师、陪驾员、泊车员、临时代驾员等新职业、新称呼层出不穷,令人感到新鲜而另类,新行当让生活更加多彩。
如今,有的工种改头换面变了称呼,如“理发员”成了“美发师”,“炊事员”改叫“烹调师”、“营养配餐师”,“保姆”改称“家政服务员”,职业内涵的变化无一不折射时代的进步、社会思想意识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一位“家庭服务员”说:“我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姆,经过系统、正规的家政服务培训,服务比较规范。过去那种傻妞型的保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家庭服务的需要了。”
信息时代催生许多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新的职业岗位对接。其间,也催生了“体检代检”、“枪手”、“指路人”、“代排族”、“砍价师”等灰色职业,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但是不宜一味取缔打压,亟待加强加强规范,引导他们走出“灰色地带”。
新职业无疑是职场耀眼夺目的看点,是领导职场潮流的风向标。许多闻所未闻的新职业在我们身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反映出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求职者,应认清形势,调整好就业心态,放开视野,主动应对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利用多种渠道了解经过经过市场经济检验而浮出水面的新职业新岗位。在传统职业就业路子窄的时候,宜调整心态,转变观念,不断拓宽就业空间,积极自谋新职业、自主创新业,新机会也许就在眼前。
旧职业的消逝,新职业的井喷,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悄然更新着传统观念中的职场版图。本期我们特别策划的专题“新职业传奇”,旨在扫描新新职业者的创业史,展示另类职业的创业谱,解析创业英雄的成功密码,探究新行业的困境与前景。尽管我们采撷的只是浩瀚职海中的几朵浪花,但是他们的精彩亮相,或许是全新行业的辉煌的起点。
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精彩,在新的起点上成就新的传奇!
B:生活在城市里,却有游客的心态,他被称为酒店“试睡员”,专门入住酒店、感受服务并撰写住店评论,并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参考意见,帮助人们找到最适合的酒店。有人说这是一份“中国最舒服的工作”。
C:早晨6点,他走进公司的远程监控工作区与同事交接班,双眼紧紧盯住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是北美的一些仓库和服务器系统。在当地,此时是晚上下班后,仓库和电脑服务器都处于“休息”状态,而越是“休息”时间越需要有人看管、监控,一旦发现异常越是需要有人及时报警。这就是他的工作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给遥远的北美国家公司当“特工”,秘密监控这些公司的安全。
…………
蓦然间,中国人的名片开始出现许多新鲜的名头——职业威客、网络保姆、手机短信写手、彩铃设计师、局部模特、留学顾问、插花师等等。细心的人会注意到,网络编辑员、数字视频合成师、景观设计师、创业咨询师、公共营养师、投资分析师、礼仪主持人等等新职业早已赫然出现在新的职业分类大典中。
随着社会的变迁,旧职业不断消失,新职业层出不穷,新旧职业的变化往往是社会变化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建设人材,当时的青年人对未来充满憧憬,报考大学更多的是选择“理工科”,只有少数同学根据自身爱好报考文学、电影、音乐等专业——志愿表的备注尽管也有“是否服从分配”一栏,但是提倡“国家的需要高于个人兴趣”,绝大多数人都不愿背上“不服从分配”的恶名,填写“服从分配”。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人们争相以当工人、当干部、当兵为荣,那个年代流行的择偶标准也与之相吻合。这个年代年代,绝大多数人一旦“专业”选定,一种“职业”就将定终身职业。80年代,教师、个体户和科学家成为热门职业。90年代,商人(老板)、外企员工和IT人士,是许多人羡慕的职业——此时下海风行,许多人由原来的公职人员变成了自由职业者。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凸现,产业结构跟着新技术前进,失去竞争力的黄昏产业逐渐没落,新兴行业趋势而起,热门职业趋于多元,白领、金领、国家公务员、央企员工、文体明星等职业炙手可热,且有大量频频出现的新职业。
1986年,我国首次颁布了《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并启动了编制国家统一职业分类标准的宏大工程。1992年,原劳动部组织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这个目录将当时我国近万个工种归并为分属46个大类的4700多个工种。据统计,中国已消失的旧职业达3000个。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代大诗人自居易用这饱食深情的14个字活生生地勾画出了“卖炭翁”的外貌。其实,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数千年,烧木炭一直盛行在华夏大地。在过去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木炭曾成为农副产品市场上的一种主要商品之一,也曾经是千家万户冬季取暖原料和官方冶炼作坊的燃料。70年代以后,随着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烧木炭和卖木炭的行当开始销声匿迹。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一些传统的和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落后行业和职业,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调节,陆续被淘汰了,或渐渐消失了。比方:刻印员是单位里面专门用蜡纸刻印文件资料的人员。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脑的出现,电脑逐渐取代了手工刻印,刻印员职业从此消失。以此专门用手写来转抄文件资料的誊写员的差事同样被电脑复印和打印取代了。
行业或职业增减演变的背后,是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比如: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城乡受落后生育观影响及医疗卫生条件限制,绝大多数产妇选择在家里生产,请妇女帮助接生,这些妇女逐渐成为“专业接生婆”。后来,随着农村卫生室卫生院合作医疗的逐步建立,乡镇医院妇产技术的提高,服务水平的改善,接生婆就再也没有市场了。
中国相当多的传统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在或已经消失。老北京人的吹拉弹唱这些看似在街头巷尾或茶馆内的“江湖小戏”,由于各种原因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空间,如果不及时抢救和保护,一些珍贵的职业文化遗产将逐渐消亡。一些特殊的传统职业人身怀绝技,却无条件教学,苦于无人肯学,即使学会了也很难产生经济效应,他们一旦去世,无法传承好其传统职业文化。特殊的传统职业消失了,但是传统职业中的非物质文化内容不应消亡,为子孙后代保存一点职业文化记忆理由成为当务之急。
关于行业,自唐代开始就有“三十六行”之说,后演变为“三百六十行”。有俗语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职业远远超过360行。职业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而今中国的职业已有近2000行。
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一些职业的衰落或者消亡,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兴的职业。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已经发布了12批共122个新职业信息,并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标准。
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下,“妈妈助理”、宠物健康护理员、验车师、陪驾员、泊车员、临时代驾员等新职业、新称呼层出不穷,令人感到新鲜而另类,新行当让生活更加多彩。
如今,有的工种改头换面变了称呼,如“理发员”成了“美发师”,“炊事员”改叫“烹调师”、“营养配餐师”,“保姆”改称“家政服务员”,职业内涵的变化无一不折射时代的进步、社会思想意识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一位“家庭服务员”说:“我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姆,经过系统、正规的家政服务培训,服务比较规范。过去那种傻妞型的保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家庭服务的需要了。”
信息时代催生许多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新的职业岗位对接。其间,也催生了“体检代检”、“枪手”、“指路人”、“代排族”、“砍价师”等灰色职业,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但是不宜一味取缔打压,亟待加强加强规范,引导他们走出“灰色地带”。
新职业无疑是职场耀眼夺目的看点,是领导职场潮流的风向标。许多闻所未闻的新职业在我们身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反映出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求职者,应认清形势,调整好就业心态,放开视野,主动应对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利用多种渠道了解经过经过市场经济检验而浮出水面的新职业新岗位。在传统职业就业路子窄的时候,宜调整心态,转变观念,不断拓宽就业空间,积极自谋新职业、自主创新业,新机会也许就在眼前。
旧职业的消逝,新职业的井喷,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悄然更新着传统观念中的职场版图。本期我们特别策划的专题“新职业传奇”,旨在扫描新新职业者的创业史,展示另类职业的创业谱,解析创业英雄的成功密码,探究新行业的困境与前景。尽管我们采撷的只是浩瀚职海中的几朵浪花,但是他们的精彩亮相,或许是全新行业的辉煌的起点。
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精彩,在新的起点上成就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