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吗

来源 :国际贸易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14363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引致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属地省份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产生经济效应的影响范围介于1000~2000公里,在同板块(梯队)间产生的负向作用要大于不同板块(梯队)间产生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与非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间均存在转移效应,同为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间的转移效应更为突出;在考虑了双边经贸合作的情况下,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其他省份的实际GDP增长率,中部和西部等内陆自贸试验区的负向影响更为突出.
其他文献
文章将姚枝仲(2019)贸易强国指标计算方法推广至省域层面,基于出口、进口及综合视角,从整体和细分产品两方面测算中国主要经济区贸易强省水平,并通过层级结构分解分析方法(HSDA)进一步探讨其变化原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整体出口、进口及综合贸易强省水平呈现波动中上升态势,但各经济区之间、区内各省域表现存在差异:广东省贸易强省水平优于长三角,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稍落后;(2) HSDA分解结果表明,贸易规模优势更多正向驱动贸易强省水平提升,价格因子在不同贸易发展阶段的作用方向存在差异;(3)各经济区主要产品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发挥内需市场的作用”这一问题,文章构建了制造业省际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理论模型,实证探究了需求规模、需求结构和要素禀赋对制造业省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中国制造业省际贸易中,存在需求规模作用下的正向本地市场效应和需求结构作用下的反向本地市场效应;传统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在制造业省际贸易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2)机制分析表明,随着本省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厂商和要素不断向本省集聚,进而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促进了本省制造业产品销往其他省份相对贸易量的提升.
文章通过静态的“贸易效应”、“福利效应”以及动态的“规模经济效应”、“投资效应”构建自贸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利用GTAP模型实证验证中巴自贸区建立的经济效应及能否促进双边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发现:中巴自贸区的建立对双边的经济增长效应是非对称的,其中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效应高于巴基斯坦;更高市场准入条件能显著促进巴基斯坦的进出口效应及纺织业、建筑业的产出效应,有助于缓解中巴双边的贸易逆差;改变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两个参数设置时,经济效应的促进作用较降低关税壁垒更为显著.对此,提出中巴自
中国双向FDI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战略的重要一环.文章统一分析双向FDI和雾霾空气污染三者的作用关系,通过收集中国30个省区双向FDI和PM2.5雾霾空气污染指数构建面板数据库,深入研究中国双向FDI对雾霾空气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 显示:(1)在短期,IFDI对雾霾空气污染有抑制效应;在长期,IFDI对雾霾空气污染有加剧效应.(2)无论是在短期或是长期,OFDI对雾霾空气污染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3)双向FDI互动调谐程度上升能够显著抑制雾霾空气污染.(4)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双向FDI互动调
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文章探究了外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结果 表明:外资进入本身对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很小,但外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具有较大的提升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外商投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对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远远大于港澳台地区投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外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提升了内资企业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对加工贸易无明显影响,并且对非国有和高生产率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证实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形势,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正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迈进.文章着眼于推动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阐述了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回顾了我国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我国推动制度型开放面临的挑战,重点从深度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创新探索新兴领域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塑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制度型开放的路径和举措,以此顺应乃至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助推我国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中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持续蔓延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因素,全球经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大.在此背景下,2020年中国外贸呈现出逆势增长回稳向好的态势,贸易结构得到持续改善,中国外贸发展形势存在诸多亮点.同时,也要看到在国际经贸新形势下,我国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韧性与“卡脖子”短板并存的危与机、新形势下中国贸易结构演进中的喜与忧以及中国外贸转型发展中的进与退.为此,需要以创新驱动加快外贸新旧动能转换,以制度创新推进结构性改革,以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强劲,成为疫情影响下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形势持续向好,“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贸易新业态加速发展,但全球范围的疫情防控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充满变数.因此,中国应继续打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正确处理好国际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国际贸易规则这“三对关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区域开放格局,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拓展对外贸易合作领域,构建中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新优势.
当前,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化程度逐渐成为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营商环境便利化对企业“走出去”模式选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国际投资选择理论模型,以中国对外大型投资项目为研究样本,考察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选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化的提升增加了中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进入模式的概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化推动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模式进入发达国家和高科技行业,而选择绿地投资模式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且这种效应集中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检验
文章以2005~2018年中国650个大型企业进行的3125例OFDI为研究样本,依据投资争端解决程度对双边投资协定、区域贸易协定的投资条款进行“法律化水平”赋值,考察两类投资协定法律化水平对企业OFDI成效的影响及背后的作用机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区域贸易协定投资条款的法律化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OFDI成效,但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OFDI成效影响不显著;第二,两类投资协定是通过东道国市场营商环境和市场监管质量这一中介机制对企业OFDI成效产生影响;第三,区域贸易协定投资条款法律化水平对企业OFDI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