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体制内创业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94895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人说你应该做一份自己特别喜欢的工作,然后就一直干下去。我就一直在想我到底特别喜欢什么,我想干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答案。所以我就一直在投行这个行业里面干下去了。结果我的那些朋友们都说,如果这么辛苦的事情你都一直干下去,说明你骨子里还是喜欢。
  在中金做到2007年的时候,我就想,在我们公司里面像PE这个业务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做起来,有没有愿意来研究一下PE这个事要不要做?因为监管机构是不让做的。后来我说我来研究,我就去研究这个问题了。我觉得在中金公司做PE这个过程可以算一点点创业。从开始的时候,对我们创业来说的第一个问题是牌照的问题。我跟监管机构开始沟通,既然国内不给我们牌照,我在国外有牌照,因为中金公司在海外有办公室,香港有牌照,能不能用香港牌照做一个美元基金,我投到中国来,因为摩根也做,高盛也做。监管机构说行,你做吧。既然你(监管机构)有这个想法,我们可以一起研究是不是放开整个证券公司这个行业的PE业务,研究一下如果我们放开的话,我们应该怎么管,研究一下国外这些法规的监管框架,看看这个事应该怎么做。后来我们一方面做海外美元的基金,一方面在国内帮监管机构研究他怎么管我们。有的人就笑说你是猫和耗子的问题。我们2007年做美元基金,慢慢说服监管机构,放开了监管,我们做PE,所以我们成了第一批的两个做试点的公司之一。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的选人的原则就是,我希望有不同的类型的人来加入我的团队,希望我的团队里有投行、咨询公司、创业、VC、PE,是一个很好的综合体。因为看任何一个项目的时候,这样会更全面一些,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经历、知识结构不一样,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投资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巴菲特说得对,你要投你看得懂的东西。刘总(刘二海)做的VC早一些阶段的东西,我们真的就没敢做,因为太高科技了,太早了,需要的知识、判断的能力我们是不具备的,所以我们就投了成长期、中后期的投资,这些东西是传统行业偏多,我们看得懂,我们知道怎么回事。
  这些年下来我们也投了20多家公司,因为起步毕竟比较晚。到目前为止退出的几家公司里最成功的是贝因美奶粉,当时是投资回报十多倍出来的,作为传统行业挺多的了。我们抓住的时机比较好,恰恰是在出了三聚氰氨这件事以后投的,所以估值会比较低一些。我们当时仔仔细细研究了这个公司,觉得确实是放心,就把钱投过去了。投进去以后企业增长非常快,因为贝因美没有出事,不在因三聚氰胺出事的那22家的名单上,所以他们的奶粉就疯狂的卖。当时融资的原因就是因为奶粉卖得太好了,他们的生产规模能力不够了,所以需要融钱,建新厂。
  最失败的一个投资是因为人的因素。我们在南京投了一个恒温恒湿的房地产项目。房地产项目,我们不能做开发商,只能做投资。我们对人做很深入的尽职调查,但是有一点没有想到,人确实没有问题,以前跟别的基金合作过,都没有问题。后来出了问题是因为这个老板非常小孩子脾气,在项目上跟另外一个合作伙伴闹翻了。闹翻了以后,他耍脾气宁愿不做,也不管,所以这个项目耽误了两年的时间没有做开发,给我们造成了亏损。
其他文献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繁华,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交通拥堵、污染等。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的计算环境的成熟,我们有了很多大数据,如果使用得当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解决大城市的问题。  城市里面有哪些大数据?有了高速公路与房子连续多年的数据累计,我们就会知道这个城市是朝哪个方向发展;有了北京市酒吧和电影院的数据(兴趣点数据),我们就能知道城市里有哪些商业在衰亡,有哪些商业在发展,有哪些商业模式在变化
期刊
主持人:我们对大数据的误解在哪里?  张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我觉得,第一,从现在来看,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还是很多传统技术。第二,我们不可能包罗万象,比如做零售,就把几个变量收集好,分析起来用就行了。当然大数据的未来是非常远大的方向,但是我们企业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还是要把自己的业务做好。第三,以后我们对自己业务的界定将会发生很
期刊
2013年6月中旬之后,中国互联网金融一片火热,到去年年底,用北大校友一句话,饭桌上不讨论互联网金融你就落伍了。我们组团去美国东海岸、西海岸跑了一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这么火,在美国连个泡沫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几乎所有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  我发现有三个层面的因素起作用。第一,网络在飞速发展。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每个个体的数据、信息、时间,不断被虚拟化,人们变成
期刊
如果公司墨守成规,可能出现停滞,所以须不断创新,需要改善的是战略组织,不能改变的是价值观念。  ——大前研一  行业的颠覆,往往在一夜之间就会发生;而秩序的重构,却常常需要更为漫长的时间。  互联网技术无疑是21世纪经济重构的“技术力量”,它不断掀起新经济热潮的同时,也在打破沟通和交流的壁垒,促进管理思想和商业理论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从而带来深刻变革的可能。  由此,公司之间的竞争得以超越微观的技术
期刊
非常荣幸被邀请在学校庆典这么一个大日子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创业经历。我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分享过我的创业经历,为什么?因为我一直向前看,我不会向后看。今天,由于学校的邀请,我就把这第一次献给学校。  我回顾的会比较远,因为我开始想起我创业经历的时候,我就想起我的家庭。我是浙江人,我的家庭三代人都在创业,从我的爷爷开始到我的父亲,到我。  我们可以看一下,在20世纪40年代,我的爷爷开始创业。我的爷爷
期刊
弗雷德蒙德 · 马利克  Fredmund Malik  全方位优化管理(OEC)博士,德语区最著名的综合管理领域企业治理和社会及组织运转专家,瑞士圣加仑大学企业管理、公司治理和领导力教授,瑞士圣加仑马利克管理中心主席。  马利克教授出版了十多本最畅销书籍及众多其他出版物,包括但不限于:《复杂系统管理战略》,《管理成就生活》(2008年第17次再版),《整洁的管理思想》, 管理技艺之精髓》,《公司
期刊
中国的创新  中国的创新和美国的不一样。美国的高科技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是顺序发展,有了传统产业,在此基础上有高科技,高科技变成了传统产业,然后是新的高科技……。中国不是,中国的传统产业肯定不发达,可是高科技不会等着传统发达了才从头开始,它是同步发展的。你来了,我也在,咱俩就形成了新的东西。所以,在中国我们要从几个维度看待中国的创新。从技术上来看,大家都看得到手机的发展,安卓系统占了80%的市场份额。
期刊
昨天杨老师在微信群里面说了,创业一定要有新的想法,这才是最激动人心的。但实际上,我觉得我不敢有特别新的想法,因为第一我觉得我创业时间非常短,才两年的时间。第二我认为创业作为一门学问,其实有新的想法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已经被那些特别有思想的人把一些最核心的要点点透了,剩下的只是理解的问题。所以,待会儿我会谈这两个我认为最经典的理论。  我经常会被人问到一个问题,杨斌你以前做的是媒体,现在做的是一个
期刊
陈剑锋(和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每个人有自己心目中的互联网金融,在社会热议中定义是很关键的,各位嘉宾是如何解释互联网金融的?  易欢欢: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个阶段词。到底是互联网为主体金融的模式,还是金融为主体互联网为模式,着重点还是在于金融本身。我认为在第一个阶段来讲,看到的是互联网和金融两种融合,接下来只有贯穿到一个一个行业当中,这个结合才真正有意义。  唐宁:我对互
期刊
历史永远是我们今天行动的一面镜子,历史的经验不能忘却。我觉得朱晖他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跟他父辈以及父辈给他带来的很多的经验教训,以及父辈对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和他今天创业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我个人觉得他做得这个连锁店,大家看上去比较简单,实际上他自己在他心目中一直想的一件事情就是与众不同,因为连锁这个概念是外国概念,一定要在中国实现一个在国外实现已久的概念和商业模式。今天中国的竞争同质化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