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正在开展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并不直接坐落在大运河边的南通赫然在列。这座黄海之滨、长江入海口的“近代第一城”,为何能成为“运河城市”?它有怎样的“运河情缘”,有哪些特有的“运河印记”?
支流岸边的南通
中国大运河河道总长度约2700公里,京杭大运河1794公里,江苏境内大运河总计达690公里,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市。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确定的58处遗产点分布在27座城市,江苏省以6个城市拥有7个遗产区、28处遗产点,成为运河遗产资源最密集的省份。
江苏人对大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有60%的人口直接沿运河而居。如果算上大运河支流,大运河辐射的地域和人群更加广阔。“追江赶海”的南通就位于大运河重要支流运盐河岸边。
公元838年,一支来自日本的船队在海上遭遇风暴,偏离航线,最終在今天的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搁浅。这是东瀛派出的第18批遣唐使团,使团成员在掘港国清寺住了15天。之后,他们再次登舟,由“掘沟”运盐河转入大运河,最终到达大唐的首都长安。
前往长安的途中,使团高僧圆仁详细记录下亲眼目睹的运河风景。“掘沟宽二丈余,直流无曲。是即隋炀帝所掘矣”,“盐官船积盐,或三四船,或四五船,双结续编不绝,数十里相随而行。乍见难记,甚为大奇。”
有了运河,盐就变成了银子
运盐河到底是怎样的一条河流?时间轴还要继续往前推。
很多人都知道,南通是一个从海里“生长”起来的城市,在其漫长成陆的过程中,产生了大片滩涂和草荡,为盐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在第一座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公共博物馆一南通博物苑——展厅内,陈列着盘铁、赏牌、卤斗石莲、收灰畚箕、刮盐畚箕、刮子、泥耙等许多和盐业有关的文物,这是南通先民从事盐业生产的生动见证。
以盘铁为例,古代官方控制盐业,每户盐民只能分到一块盘铁。煎盐时,数块盘铁拼成一个直径超过一丈的“劳盆”,下面砌灶烧火,上面煮盐,水分蒸发后留下咸鲜海盐。清代诗人吴嘉纪的《煎盐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生动记录了古代南通人“煮海为盐”的艰辛,今人读了为之动容。
白花花的盐,也能转化成白花花的银子。出自海滨的海盐怎样运送出来?那就必须通过运河。《嘉靖惟扬志》载:“吴王濞开邗沟。自扬州茱萸湾通海陵仓及如皋蟠溪,此运盐河之始。”吴王刘濞开挖了连接扬州茱萸湾和如皋蟠溪(今如皋汤家湾)的运河,也就是古老的运盐河,即今通扬运河的前身。
运盐河是大运河极其重要的支流,比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晚307年,但比隋炀帝开通通济渠早780多年,比元代京杭大运河贯通早1400多年。
运盐河滋养如皋古城
甘甜的大运河水滋养两岸百姓,运盐河的水却分明带着“盐”的滋味。千百年间,这段河运盐收税,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到了唐宋时期,南通已成为全国四大产盐地之一。五代时期。南通海盐就已经能够通过大运河的漕运系统,运送到全国各地。
运盐河也促进了南通城的繁荣。通过历代的疏浚拓展,到北宋时期,运盐河已延伸到南通城,西南经通济闸入江,东北经掘沟、串场河入海。以运盐河为主干的水系密如蛛网,将南通与长江、淮河、大运河、黄海、东海连接起来,南通真正成为“四通八达”之州。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南通,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留下了彼时南通的生动记录:“通州城市面积不大,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十分充足”,“通州东面相距三天路程的地方,就是海洋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
运盐河南通段从泰州奔出,流过南通的海安、如皋、港闸等地区,两岸留存大量的古遗址、民居、园林、寺庙、古镇、历史街区、水工设施、盐垦遗产、民族工商业遗产。构成了南通丰富多样的大运河文化遗产。
如皋,东大街历史街区的迎春桥上,两侧栏板镶嵌了两块清代匾额,上面两句话“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吸引了游客注意。文史专家说,古运盐河滋养了如皋古城。孕育了匾额文字所反映的如皋人善良、积极的性格。
内城河、外城河皆与运盐河相通,塑造了如皋城外圆内方、形似古钱的独特布局。城河边次第分布东大街、武庙、集贤里等历史文化街区。青砖黛瓦,巷陌深幽,院落静谧,草木葳蕤。东大街街巷肌理清晰可辨,400多栋明清、民国古建筑错落有致,传统风貌依然保存完好,与不远处的水绘园相映成趣。
“绘者,会也”,古街、古河将大隐于市的水绘园环抱入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水绘园,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与“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的栖隐之处。枕着运河流水。遭遇亡国之恨的冒辟疆不事清朝,隐居寻常巷陌。全节而终。
运盐河流经如皋。连接了海边盐场和京杭大运河边的扬州城。白花花的海盐给这座小城带来繁荣。清代很多盐政官员、盐商居住在如皋。如今水绘园风景区的主体建筑之一水明楼就是由两淮盐运使汪之珩所建。如皋学宫历史上经历12次修葺,由盐官和盐商出资的。分别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