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拉康提出了“镜像理论”,认为主体受到镜像的奴役,其对镜像的认同是一种自我的误认与“无意识的自欺”,主体的自我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异化、迷失.这一观点在文学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以解读文学作品.如《长恨歌》中王琦瑶的一生都在真实与虚幻的镜像之中逡巡徘徊,镜像影响着她对自我的认同与身份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