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化思想品德教育,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深入探索的课题。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种方法。
  一、情感熏陶法
  情感熏陶法是根据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教学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的教育方法。情感熏陶法在具体操作上注重感染诱发,大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从介绍全文入手,渗透思想教育
  在教学每篇课文之前,教师先通过总体介绍文章内容、写作背景、中心人物等,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如教学《香菱学诗》一文时,先总体上介绍《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主要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和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从而激发学生憎恶旧社会,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这样总体介绍,既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二)从强化作文训练入手,渗透思想教育
  比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就让学生仿照写篇《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旨在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的父母;学习了《藤野先生》,就对应写一篇《师生情》,旨在引导学生尊师重教。总之,学生在写这些有针对性的题目时,通过分析、思考、辨别,自然会受到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达到自律、自尊、自重、自强的德育效果。
  (三)从写日记入手,渗透德育教育
  一般人写日记都会劝自己上进向善,求真爱美,劝自己助人改过,在日记中针砭丑恶,赞扬美善。我让学生持之以恒写日记,不仅使学生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而且还是一次“道德长跑”,让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认识越来越高。
  二、艺术形象分析法
  语文教材中具有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初中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特点,抓住形象,以情育人,达到德育之目的。如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对文中“春草”、“春花”、“春雨”的描绘,以欣喜的感情把它表达出来,让整个形象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然美景中成长,以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语言文字品评法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任何作家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實、表达思想的。只有细致地分析作品的语言,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但作品的语言分析应该有选择,有重点,目的明确。一般而言,应该抓住下列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品评。
  (一)抓住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只有把握住课文中表示作者的喜爱和憎恨感情的词语才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如《白杨礼赞》对白杨树外形的一段描写,满腔热情地赞扬了我们民族在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表达了对它们无比挚爱、崇敬的感情。
  (二)抓住意蕴丰富的语言
  课文中有些语句的涵义特别丰富,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仔细赏析和反复领会,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课文《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但我们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这段话中的“剩”字就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内涵深刻的词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无聊之感,仿佛被这个世界所遗弃,孑然地存在着了。而且连四叔何时离去,也都未觉察。可见四叔既不以“我”为意,“我”也对四叔并不挽留,确实是不投机的了。这里,不但解释了“剩”字的表面意思,而且进一步根据鲁迅小说全篇的立意,根据上下文的关系,把“剩”字在文中所包含的感觉、情感、意蕴等都全部透彻地作了解释。像这样去读作品、讲作品,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读懂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读“透”作品,从而受到教育。
  (三)抓住议论抒情的语言
  一些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往往十分重视议论和抒情,作者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对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帮助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引导学生通过议论和抒情的语句去感受课文的感情。如《包身工》结尾的一段议论和抒情,控诉了野蛮残酷的包身工制度,坚信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通过分析,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四、多媒体辅助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多媒体是一种有益的辅助手段。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借助多媒体投影出赵州桥外形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赵州桥的外形图,看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石拱桥的外形。这样做不但有效地进行了语文训练,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完善,以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其他文献
对诗歌的考查,近年来在一些地区中考中屡见不鲜,分析各地中考试卷,会发现诗词阅读鉴赏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三点:一是景物描写,二是作品的思想感情,三是艺术手法。下面就这三点作一阐述。  一、关于景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产生美妙的诗歌意境。  古人写诗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关注景物描写,要求我们能用自己的
期刊
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还能使有限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时间变得无限,变得高效。下面就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谈一谈本人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第一堂英语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第一堂英语课上会首先用英语给学生问好。比如:Hello! Everyone, nice to meet you. I’m glad to be your Eng
期刊
近年来,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改变了逐句讲解的老方法,按照精讲多读的原则探索讲读技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几种行之有效的讲读技巧。  一、围绕主题,巧妙导入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即标题所涵盖的内容。标题对一篇文章来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许多课文我们都可以从标题中窥探文章的整体。对于这类课文,我们应该从解题入手,紧扣课题,巧妙开讲,然后展开分析。
期刊
只“务虚”不“务实”的校长,学校发展无望;只“务实”不“务虚”的校长,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校长。校长要善于把“务实”和“务虚”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成为学校管理的“理论家”,又能成为学校管理的“实干家”,就能赢得形象,赢得威信,赢得学校的发展。  优秀的教练,绝不会冲上赛场去赢得那本来属于运动员的欢呼雀跃和荣誉。优秀的管理者也会实干,但他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别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思考问题上。  如果把校长在
期刊
三氮脒是一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高效抗血液原虫药,主要用于治疗牛、羊、犬的伊氏锥虫病和媾疫锥虫、巴贝斯梨形虫病及泰勒梨形虫病。该药物在动物体内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分布广泛,消除缓慢,容易造成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蓄积。但是目前尚无人建立三氮脒在羊组织及羊奶中的残留检测方法,我国、欧盟国家及美国等也尚未制订三氮脒在羊组织中最高残留限量。国内外也未见有该药物在羊体内残留消除规律的研究报道。为此,本试验建立了羊肌肉、肝脏、肾脏组织和羊奶中三氮脒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确证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该药物在羊
氟是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适量的氟摄入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氟的长期和过量摄入则对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本研究通过体外建立氟暴露小鼠成肌细胞 C2C12 细胞模型,从 PI3K/AKT信号通路、线粒体功能、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和炎症因子的角度研究氟对C2C12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试验结果如下:
  1. 氟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C2C12细胞凋亡
  C2C12 细胞的存活率随着氟剂量的增加而降低。C2C12 细胞的形态结构呈现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
小学生初学作文,老师难教,学生难以入门。低年级小学生纵然有写作的欲望,但他们根本不知道写些什么,这需要老师慢慢地培养,耐心地引导。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在引导低年级小学生作文入门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一、感受成功,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人们的评价与认可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则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因素,对于作文也是如此。因此,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其中的新理念就是小学数学教学应从人的高度出发,把数学课堂看作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乐园,让数学学习也能充满“诗情画意”。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更多的探索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投入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那么,应当如何在数学课堂营造探究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知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數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生活,富于现实,
期刊
副猪嗜血杆菌在我国广泛流行并致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之一。本研究在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猪群开展大规模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病原流行病学、培养特性、毒力特性以及保护性抗原的重组表达等进行了研究。
  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通过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2016.03~2017.12),并对前期实验室分离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013.01~2016.02),2013 年~2017 年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的2445个病例样本中共分离出531株副猪嗜血杆菌,总分离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