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0kV线路故障停电率是反映配网运行管理水平及配电设备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配电线路故障停电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供电局的可靠性水平,影响到客户优质服务。
关键词: 组织机构线路跳闸思想建设服务建设 制度建设强化监督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担负着向城乡供电的重要任务,10kV线路故障停电率是反映配网运行管理水平及配电设备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配电线路故障停电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供电局的可靠性水平,影响到客户优质务。由于配电网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配电线路在运行中经常发生跳闸事故,严重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不但给供电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了广大城乡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
1 组织机构
1.1 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确保降低线路跳闸措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供电局降低线路跳闸措施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2 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职责:
(1)组织落实降低线路跳闸措施的各项工作。
(2)督促各基层责任单位认真执行方案,按期完成方案中的计划工作, 并不定期检查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可控在控。
2 线路跳闸原因分析
(1)提高线路防雷能力, 降低雷击故障跳闸;
(2)加强用户设备监管, 减少用户设备故障;
(3)采取措施减少外力破坏及线路公用设备故障。
3 降低线路跳闸措施
3.1 加强运行管理力度,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1)全面落实绩效考核工作,将配电线路故障停电率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分解到各班所及个人,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
(2)督促班所按配网设备技术规范、验收规范开展运维工作,提高运行人员的运行管理水平。
(3)加强巡视管理工作,出台《供电局配电设备责任人管理规定》, 结合计划停电、保电等工作内容合理制定月度巡视计划并严格执行。
(4)建立雷电、外力破坏(包括偷盗)等特殊区段黑点台账,每月及时修编,对于易发生偷盗、施工破坏区段的线路,必须列入周巡视计划,每周巡视一次,必要时进行夜间巡视。
(5)大力开展配网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安全隐患的整治及防范力度, 在线路行保护区附近各施工地段及时设立警示牌及安全围栏, 对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进行安全交底, 增强现场施工人员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
(6)加强对线路行下高杆植物的检查和清理,导线与各类植物的距离应符合《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
(7)梳理重载线路及设备清单,做好重载线路及设备负荷及温度的监控工作。
3.2 加强残旧线路设备及故障率较高线路的改造工作
(1)对于运行时间超过二十年,或每年因设备故障造成配电线路开关跳闸(重合不成功)超过10次的线路,列入配网改造计划,及时进行整改。
(2)统计所有阀式避雷器及运行8年以上避雷器,在当年内逐步进行更换。
(3)普查并逐步更换残旧的避雷器、瓷瓶、开关、刀闸及引线等设备。
3.3 加强对用户设备的监管力度, 减少用户设备故障出门次数
(1)用检人员应加大对用户设备的检查力度,制定月度检查计划,并根据存在的安全隐患、设备隐患填写用电检查整改通知单给用户, 并督促用户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
(2)统计用户故障率较高的残旧设备,如避雷器、跌落式、刀闸、引线等设备,与用户进行充分沟通, 督促用户予以更换。
(3)大力推行业扩工程典型设计,執行最新设备技术规范、选型标准及查验规范,控制和提高客户设备质量水平, 把好设备投运前验收关, 提高用户设备质量。
(4)普查用户电工资质是否合格,组织用户电工进行培训,杜绝因用户误操作或用户设备维护不当引起故障出门。
3.4 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工程验收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市公司颁发的配电线路及设备相关技术规范、验收规范,认真审查工程图纸,确保工程设计符合标准要求,加强线路基建工程验收管理,严格把好线路工程质量关,尤其是电缆头的制作质量,对不合格的工程追究其相关责任,避免设备“带缺陷移交”。
(2)开展承包商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统计因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设备故障,不但追究相关工作负责人责任,还作为下年度工程发包的依据。
(3)推进施工标准化作业。规范作业程序、施工步骤及统一辅材、金具的标准;督促施工单位选用合适的施工工器具。
3.5 提高线路防外力破坏水平
(1)建立项目库,对速生林区、城市绿化带及临近居民区架设的架空线路,考虑采用绝缘导线,并安装相应的绝缘导线防雷防断线装置,以确保绝缘导线的安全运行。
(2)完善电缆地面警示标识,完善路边杆塔基础加固及警示标志。
(3)加强对电缆沟的定期巡视。考虑对偏远地区电缆沟、井进行充沙,使用防盗盖板或在盖板上铺设水泥沙浆,提高电缆防盗能力。
3.6 加强与政府沟通,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力度
(1)加强与当地政府联系,争取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地方政府的安监、林业、城管、市政等执法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组织联合执法,打击线路行保护区内危害线路安全运行的违法行为。
(2)与地方政府的公安部门联系,开展打击偷盗、破坏电力设施专项工作,加大治安巡逻力度,落实奖惩措施,减少电力设施偷盗行为,堵住被盗电力设施的销赃渠道。
(3)与当地市政、公路等管理单位积极沟通,签订防止外力破坏的框架协议,建立互通信息平台,特别是道路开挖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市政建设对配电线路造成的影响,制定有效措施,防止野蛮施工对配电设备造成破坏。
4 狠抓服务建设,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
在行风建设工作中,以强化服务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倡导“服务跟着客户走”的服务理念,不断在服务细节上下功夫,提高了服务层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一方面,创新服务体制,转变服务观念;另一方面,贴近百姓生活,创新服务内容。
5 狠抓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企业行风建设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构筑起行风建设工作的坚固管理防线。
(1)建立健全了行风责任追究制度。年初制定全年行风建设目标,层层签订行风建设责任状,严格按照责任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进的重要依据。
(2)实行规范化服务。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推行营业窗口服务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制度。
6 以强化监督为保障,行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强化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以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为保障,促进行风建设工作再创新成绩。
(1)落实内部监督。行风建设领导小组通过现场察看、走访客户、明察暗访等方式按月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比标准。
(2)加大社会监督。面向社会聘请县人大代表、客户代表、农村群众等数十人,为企业行风监督员,对行风建设工作实行动态公开监督。定期组织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广泛地征求了社会各界对于电力企业在行风建设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查找并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强化舆论监督。每年都利用广播、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数项服务承诺、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公布举报电话,大力扩展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7 结束语
10kV配电网络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电力基础设施。10kV配网线路带电作业,以其方便、快捷及实用性,成为供电企业生产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解决电力市场供需矛盾,组织好各阶层人员管理,采取相应线路跳闸措施,坚狠抓思想建设、服务建设、制度建设,并以强化监督为保障,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行风建设工作,是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组织机构线路跳闸思想建设服务建设 制度建设强化监督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担负着向城乡供电的重要任务,10kV线路故障停电率是反映配网运行管理水平及配电设备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配电线路故障停电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供电局的可靠性水平,影响到客户优质务。由于配电网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配电线路在运行中经常发生跳闸事故,严重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不但给供电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了广大城乡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
1 组织机构
1.1 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确保降低线路跳闸措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供电局降低线路跳闸措施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2 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职责:
(1)组织落实降低线路跳闸措施的各项工作。
(2)督促各基层责任单位认真执行方案,按期完成方案中的计划工作, 并不定期检查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可控在控。
2 线路跳闸原因分析
(1)提高线路防雷能力, 降低雷击故障跳闸;
(2)加强用户设备监管, 减少用户设备故障;
(3)采取措施减少外力破坏及线路公用设备故障。
3 降低线路跳闸措施
3.1 加强运行管理力度,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1)全面落实绩效考核工作,将配电线路故障停电率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分解到各班所及个人,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
(2)督促班所按配网设备技术规范、验收规范开展运维工作,提高运行人员的运行管理水平。
(3)加强巡视管理工作,出台《供电局配电设备责任人管理规定》, 结合计划停电、保电等工作内容合理制定月度巡视计划并严格执行。
(4)建立雷电、外力破坏(包括偷盗)等特殊区段黑点台账,每月及时修编,对于易发生偷盗、施工破坏区段的线路,必须列入周巡视计划,每周巡视一次,必要时进行夜间巡视。
(5)大力开展配网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安全隐患的整治及防范力度, 在线路行保护区附近各施工地段及时设立警示牌及安全围栏, 对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进行安全交底, 增强现场施工人员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
(6)加强对线路行下高杆植物的检查和清理,导线与各类植物的距离应符合《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
(7)梳理重载线路及设备清单,做好重载线路及设备负荷及温度的监控工作。
3.2 加强残旧线路设备及故障率较高线路的改造工作
(1)对于运行时间超过二十年,或每年因设备故障造成配电线路开关跳闸(重合不成功)超过10次的线路,列入配网改造计划,及时进行整改。
(2)统计所有阀式避雷器及运行8年以上避雷器,在当年内逐步进行更换。
(3)普查并逐步更换残旧的避雷器、瓷瓶、开关、刀闸及引线等设备。
3.3 加强对用户设备的监管力度, 减少用户设备故障出门次数
(1)用检人员应加大对用户设备的检查力度,制定月度检查计划,并根据存在的安全隐患、设备隐患填写用电检查整改通知单给用户, 并督促用户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
(2)统计用户故障率较高的残旧设备,如避雷器、跌落式、刀闸、引线等设备,与用户进行充分沟通, 督促用户予以更换。
(3)大力推行业扩工程典型设计,執行最新设备技术规范、选型标准及查验规范,控制和提高客户设备质量水平, 把好设备投运前验收关, 提高用户设备质量。
(4)普查用户电工资质是否合格,组织用户电工进行培训,杜绝因用户误操作或用户设备维护不当引起故障出门。
3.4 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工程验收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市公司颁发的配电线路及设备相关技术规范、验收规范,认真审查工程图纸,确保工程设计符合标准要求,加强线路基建工程验收管理,严格把好线路工程质量关,尤其是电缆头的制作质量,对不合格的工程追究其相关责任,避免设备“带缺陷移交”。
(2)开展承包商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统计因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设备故障,不但追究相关工作负责人责任,还作为下年度工程发包的依据。
(3)推进施工标准化作业。规范作业程序、施工步骤及统一辅材、金具的标准;督促施工单位选用合适的施工工器具。
3.5 提高线路防外力破坏水平
(1)建立项目库,对速生林区、城市绿化带及临近居民区架设的架空线路,考虑采用绝缘导线,并安装相应的绝缘导线防雷防断线装置,以确保绝缘导线的安全运行。
(2)完善电缆地面警示标识,完善路边杆塔基础加固及警示标志。
(3)加强对电缆沟的定期巡视。考虑对偏远地区电缆沟、井进行充沙,使用防盗盖板或在盖板上铺设水泥沙浆,提高电缆防盗能力。
3.6 加强与政府沟通,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力度
(1)加强与当地政府联系,争取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地方政府的安监、林业、城管、市政等执法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组织联合执法,打击线路行保护区内危害线路安全运行的违法行为。
(2)与地方政府的公安部门联系,开展打击偷盗、破坏电力设施专项工作,加大治安巡逻力度,落实奖惩措施,减少电力设施偷盗行为,堵住被盗电力设施的销赃渠道。
(3)与当地市政、公路等管理单位积极沟通,签订防止外力破坏的框架协议,建立互通信息平台,特别是道路开挖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市政建设对配电线路造成的影响,制定有效措施,防止野蛮施工对配电设备造成破坏。
4 狠抓服务建设,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
在行风建设工作中,以强化服务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倡导“服务跟着客户走”的服务理念,不断在服务细节上下功夫,提高了服务层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一方面,创新服务体制,转变服务观念;另一方面,贴近百姓生活,创新服务内容。
5 狠抓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企业行风建设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构筑起行风建设工作的坚固管理防线。
(1)建立健全了行风责任追究制度。年初制定全年行风建设目标,层层签订行风建设责任状,严格按照责任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进的重要依据。
(2)实行规范化服务。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推行营业窗口服务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制度。
6 以强化监督为保障,行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强化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以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为保障,促进行风建设工作再创新成绩。
(1)落实内部监督。行风建设领导小组通过现场察看、走访客户、明察暗访等方式按月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比标准。
(2)加大社会监督。面向社会聘请县人大代表、客户代表、农村群众等数十人,为企业行风监督员,对行风建设工作实行动态公开监督。定期组织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广泛地征求了社会各界对于电力企业在行风建设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查找并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强化舆论监督。每年都利用广播、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数项服务承诺、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公布举报电话,大力扩展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7 结束语
10kV配电网络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电力基础设施。10kV配网线路带电作业,以其方便、快捷及实用性,成为供电企业生产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解决电力市场供需矛盾,组织好各阶层人员管理,采取相应线路跳闸措施,坚狠抓思想建设、服务建设、制度建设,并以强化监督为保障,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行风建设工作,是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