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通性通法,打造高效课堂 反思通性通法,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aa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通性通法的教学进行反思,在指出某些规律性和普遍意义的常规解题模式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反思其本质,以便学生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通性通法;裂项相消;求和;高效课堂
  通性通法,是指具有某些规律性和普遍意义的常规解题模式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解题方法,是数学方法的主流,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查点。而想要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也必须从通性通法抓起。作为教师,我们当然会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在见到某种常规题型时一定会给出常规思路、方法,学生见多了、听多了、做多了,也就条件反射式的接受了这些通性通法,只要符合形式就会套、搬,但一旦形式稍作修改,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明知是符合某种规律,却怎么也套不出。这时,我们的“高效”课堂就变成了“无效”课堂。
  例 (江门市2015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理科数学第17题)
  已知{an}是等差数列,a2=3,a3=5。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对一切正整数n,设bn=(-1)nnan·an 1,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解 (1)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a1 (n-1)d=2n-1(过程略)。
  (2)由(1)得an 1=2n 1,bn=(-1)nnan·an 1=(-1)nn(2n-1)(2n 1)=14(-1)n2n-1 (-1)n2n 1。
  n>1时,Sn=b1 b2 … bn=14-1-13 13 15 … (-1)n2n-1 (-1)n2n 1
  =14[-1 (-1)n2n 1]=(-1)n-2n-14(2n 1)。
  n=1时,S1=b1=-13也符合上式,∴n∈N*,Sn=(-1)n-2n-14(2n 1)。
  在本题第(2)问中,主要考查数列求和之裂项相消法,很多学生能观察到数列{bn}的通项bn=(-1)nn(2n-1)(2n 1)与我们平常做过的bn=1(2n-1)(2n 1)类型相似,所以首先想到的也是裂项相消求和,但大部分学生却怎么都裂不出。为何如此呢?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数列中裂项相消求和的几种常见类型:
  (1)1[]n n k=1[]k1[]n-1[]n k;
  (2)1[]n k n=1[]k(n k-n);
  (3)1[]2n-1 2n 1=1[]21[]2n-1-1[]2n 1。
  在这些裂项中,其特点都是裂成两项相减的形式,而在上例中,数列{bn}的通项最终要裂成两项相加的形式,尽管学生对裂项相消求和的常见类型很熟悉,但没遇到过上例形式,大部分学生对此题就只能观之而无从下手了。
  原因只是学生学得不够灵活,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吗?其实不然,反思我们的教学,数列中“裂项相消求和”是通性通法,我们在教学时想必大多数老师在经过简单的举例求证后相应的就给出了一般规律,而且这个规律对学生来说也很容易求证得到。反观上例,也是典型的裂项相消法,为何我们的学生做不出来呢?再反思“裂项相消求和”这种通性通法,对上面几种常见的类型人人都知道可以裂项,都知道可以裂成这样,那为什么可以裂成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有没有反思过这种通性通法的本质是什么呢?
  经过反思总结,我们不难发现,“裂项” 这种通性通法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一个“待定系数法”。如在bn=1(2n-1)(2n 1)裂项时,不妨令bn=A2n-1-B2n 1,通过通分还原可以得到bn=A2n-1-B2n 1=2(A-B)n (A B)(2n-1)(2n 1),由待定系数法可得A-B=0A B=1,解得A=B=12,于是就得到bn=1(2n-1)(2n 1)=1212n-1-12n 1。其他裂项亦是如此。
  再回到上例bn=(-1)nn(2n-1)(2n 1)中,不妨令bn=(-1)nA2n-1-B2n 1,通过通分还原可以得到bn=(-1)nA2n-1-B2n 1=(-1)n·2(A-B)n (A B)(2n-1)(2n 1),由待定系数法可得2(A-B)=1A B=0,解得A=14B=-14,于是就得到bn=(-1)nn(2n-1)(2n 1)=14(-1)n2n-1 (-1)n2n 1。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他说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他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和教会他们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事实上,学生解题能力的好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体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也不妨试试多反思一下通性通法的教学。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当中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从基础知识之外或是实际生活当中寻找数学研究课题,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对之进行自由探究的教学活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讲,研究性学习是对于基础教学的拓展延伸,也是学生们学习效果升华的关键步骤.从形式上来看,研究活动的自由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有助于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从内容上来看,研究内容总是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能够有效打开学生视野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 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可能作出的反应,借助于想像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期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 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  一、明确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数学课堂练习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独立处理的能力.作为承担着培养技术型人才责任的中等职业学校,除了注重数学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课堂练习的深入研究和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社会岗位专业会计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会计; 数学教学;课堂练习;改革  数学是高职学校财会专业的基础课,更是财会专业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工具.数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摒弃旧的教育观念,寻求新的教育方式成为现今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解决对策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数学作为中考科目,根本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教师还一味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不
【摘要】从课程资源的视角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利用错误拓展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错误资源;有效性;辩证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麦克劳德的男孩,他小时候的好奇心特别强,老想看一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的,有一天,他终于找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我们在高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这一切有别于在传统教学理念下高中数学培养目标的定位.这就需要教师把原来关注学生的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能力方面,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观察和评价,就成为有效地达成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此,要留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注重对
问题描述:  小学低段学习除法和有余数除法时,教材通常会要求通过“圈一圈”帮助学生加强对除法意义和算理的理解. 可是看似简单的“圈一圈”,在教学中却存在不少的问题.  例 北师大二下《课堂作业本》第7页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把18盆花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可以分到( )盆花,还剩( )盆. ”  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  从图中可知,学生列式解答均相同,但是圈法不同. 图1:从答案出发,3个一
【摘要】 目前的数学还有很多的不完善和未知领域,还有无限的发展探究空间,因此在这里提出一门新的学科,复数代数学,解析几何学进而由它引申出超复数,并且主要针对超复数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以便大家更好的认识复数,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超复平面;模比三角式;四则运算;超复指数;超复导数  超复平面坐标系:复数是以正实数为模在复平面内旋转一个实数角度得到的,同理超复数是以角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動中把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变成活灵活现的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发现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
【摘要】本课探究的是一道与图形面积有关的问题,看似简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却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了数形结合的妙处.  【关键词】数形结合;图形面积;代数式的值  几何直观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几何直观就是依托、利用图形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想象,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想象能力.事实上,很多重要的数学内容都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