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了冠心病,最傳统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当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时,就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几十年前搭桥手术应运而生,现在支架治疗大行其道。由于支架治疗冠心病相对风险较小,因而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选择。其中有些患者认为,只要植入支架撑开了冠状动脉的狭窄段,就彻底消除了冠心病的隐患,于是把医生的嘱咐忘在脑后。直到病情再次加重时,知道错了但为时已晚。
并非所有病人都
适合支架治疗
植入支架有较严格的适应症,并非冠心病人都适宜。一般而言,对于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多发、多处、弥漫病变或者主要血管分叉处的病变,医生会建议采用外科“搭桥”手术。这些病变如果一味地强求植入支架,病人容易出现生命危险。一方面是手术中容易出现问题,或者病人患有根本不适合放支架的禁忌症;另一方面是患者存在弥漫性冠脉病变,若要完全解决问题,绝非2~3个支架就能解决问题。要知道,安放支架个数并非越多越好。心脏内科医师指出,一般放10个以上支架的案例就不多见,因为支架放得越多,血管再狭窄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
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放不放支架。一般认为,冠脉造影发现病变引起70%以上的狭窄时,才应该放支架;50%~70%属于一个边缘地带,50%以下的狭窄则不考虑放支架。对于稳定性心绞痛,近年国际上有大规模的研究证明,内科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不错,因此并不一定要放支架。
术后各种监测更重要
血压、心率、血糖 许多冠心病是由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因此术后对高血压、糖尿病不能掉以轻心,血压至少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不宜低于60~70毫米汞柱;心率在55~60次/分为宜;空腹血糖至少在7毫摩尔每升以下,最好在6毫摩尔每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至少在10毫摩尔每升以下,最好在8毫摩尔每升以下。如果血压、血糖控制不好,再狭窄的机会就大增加。
血常规 开始1个月左右复查1次,以后根据情况2~3月复查1次。主要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因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对血小板有影响;虽然氯吡格雷发生骨髓抑制的副反应很少见,也要观察白细胞的数量;若血红蛋白减少明显,要注意有无失血等原因。
血脂 不论有无血脂增高,大部分病人都要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药物除了降脂以外,还能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炎症、稳定和逆转动脉斑块体积、降低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减少血栓形成、改善总体血管功能,恢复心室自律功能等。血脂主要观察他汀类药物是否服用到位,一般低密度脂蛋白在1.8~2.0毫摩尔每升为宜,甘油三酯应小于1.7毫摩尔每升,高密度脂蛋白大于0.9毫摩尔每升。
心电图、心脏彩超 如有胸痛、胸闷、心慌等症状,一定要复查心电图,没有的话半年左右复查1次足够;如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半年左右复查心脏超声,没有的话1年左右复查1次即可。当然,病情变化时除外。
冠脉造影 一般没必要常规复查,但如有胸闷胸痛症状,还是建议复查。支架内病变冠脉CTA(即多排CT)看得不清楚,因而建议直接做冠脉造影。
术后防再狭窄很重要
植入支架解决的仅仅是冠状动脉局部的狭窄或闭塞,能够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源性死亡等,但对于造成患者冠心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不起作用。因此,即使这一段狭窄植入支架后永久不再狭窄,其他地方也有可能出问题。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系统的进展性疾病,不仅会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也可以发生在脑动脉、肾脏动脉、主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因此,对抗动脉硬化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冠心病患者无论是否植入支架,都应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积极干预。
即使放了支架,也并非就万事大吉,术后出现再狭窄是个大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支架术后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血栓形成,确保心脏血管持久畅通。有的支架内血栓可能在支架置入术后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出现,一旦患者提前终止抗血小板治疗,形成血栓的风险就会大幅度增加。而一旦形成支架内血栓,治疗难度会明显加大,若就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并非所有病人都
适合支架治疗
植入支架有较严格的适应症,并非冠心病人都适宜。一般而言,对于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多发、多处、弥漫病变或者主要血管分叉处的病变,医生会建议采用外科“搭桥”手术。这些病变如果一味地强求植入支架,病人容易出现生命危险。一方面是手术中容易出现问题,或者病人患有根本不适合放支架的禁忌症;另一方面是患者存在弥漫性冠脉病变,若要完全解决问题,绝非2~3个支架就能解决问题。要知道,安放支架个数并非越多越好。心脏内科医师指出,一般放10个以上支架的案例就不多见,因为支架放得越多,血管再狭窄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
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放不放支架。一般认为,冠脉造影发现病变引起70%以上的狭窄时,才应该放支架;50%~70%属于一个边缘地带,50%以下的狭窄则不考虑放支架。对于稳定性心绞痛,近年国际上有大规模的研究证明,内科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不错,因此并不一定要放支架。
术后各种监测更重要
血压、心率、血糖 许多冠心病是由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因此术后对高血压、糖尿病不能掉以轻心,血压至少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不宜低于60~70毫米汞柱;心率在55~60次/分为宜;空腹血糖至少在7毫摩尔每升以下,最好在6毫摩尔每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至少在10毫摩尔每升以下,最好在8毫摩尔每升以下。如果血压、血糖控制不好,再狭窄的机会就大增加。
血常规 开始1个月左右复查1次,以后根据情况2~3月复查1次。主要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因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对血小板有影响;虽然氯吡格雷发生骨髓抑制的副反应很少见,也要观察白细胞的数量;若血红蛋白减少明显,要注意有无失血等原因。
血脂 不论有无血脂增高,大部分病人都要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药物除了降脂以外,还能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炎症、稳定和逆转动脉斑块体积、降低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减少血栓形成、改善总体血管功能,恢复心室自律功能等。血脂主要观察他汀类药物是否服用到位,一般低密度脂蛋白在1.8~2.0毫摩尔每升为宜,甘油三酯应小于1.7毫摩尔每升,高密度脂蛋白大于0.9毫摩尔每升。
心电图、心脏彩超 如有胸痛、胸闷、心慌等症状,一定要复查心电图,没有的话半年左右复查1次足够;如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半年左右复查心脏超声,没有的话1年左右复查1次即可。当然,病情变化时除外。
冠脉造影 一般没必要常规复查,但如有胸闷胸痛症状,还是建议复查。支架内病变冠脉CTA(即多排CT)看得不清楚,因而建议直接做冠脉造影。
术后防再狭窄很重要
植入支架解决的仅仅是冠状动脉局部的狭窄或闭塞,能够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源性死亡等,但对于造成患者冠心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不起作用。因此,即使这一段狭窄植入支架后永久不再狭窄,其他地方也有可能出问题。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系统的进展性疾病,不仅会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也可以发生在脑动脉、肾脏动脉、主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因此,对抗动脉硬化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冠心病患者无论是否植入支架,都应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积极干预。
即使放了支架,也并非就万事大吉,术后出现再狭窄是个大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支架术后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血栓形成,确保心脏血管持久畅通。有的支架内血栓可能在支架置入术后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出现,一旦患者提前终止抗血小板治疗,形成血栓的风险就会大幅度增加。而一旦形成支架内血栓,治疗难度会明显加大,若就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