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行,教师上观摩课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到省、市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观摩课,小到同学段语文教师共同学习研究的观摩课,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给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带来更多的研究课题。
经过本人的潜心研究,我把上好观摩课的要诀归纳为六个字:扎实、兴趣、方法。
一、说扎实
“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
语文教师都能教语文,但教好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确非易事。仅仅比着敦参做是不可行的。备课备什么?讲《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不研读《世说新语》,能讲出它的丰富内涵吗?讲《诗经·关雎》,一个青年男子对爱情的追求,如果学生理解为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教师如何评价? 这些都需要教师多学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我建议教师尽量少依靠教参。其实,作为语文教师,旅游看风景是备课,听音乐、看画展也是备课,语文教师只有先成为无所不知的“杂家”,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扎实”的另一方面是说课堂上学生学得扎实。我们常可以听到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课,分明是做给听课人看的;有时课堂看起来很活,但学生所得甚少。文言文不引导学生读课文、钻课文,一上来就讨论,学生还没弄懂意思就马上搞课外延伸;不立足于文本的解读,不品语言却去挖掘思想内涵,俨然一节“思品”课。学语文不阅读,不品味文本语言,一运用多媒体就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语文+多媒体=好课”的怪异现象,却被某些人称而赞之。所以,假如你不会讲了,你就让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没有高招,就请学生出主意;不想读了,就让学生写。一节课,主要是学生在读、在思、在说、在写,你的课怎能会不被人称道呢?
二、说兴趣
教师要对所讲的内容感兴趣,要挖掘课文本身的兴趣点。有些观摩课,把有情趣的课文教得很枯燥,把经典的东西教得像次品。好多好的文学作品、经典名篇,被我们教师讲糟了。首先是我们当老师的自己对讲课内容缺乏感情,对教学内容没有心领神会。自己都没被文章的丰富内涵和 情感所打动,又怎能指望用文章感染学生?
一篇文章能够选人课本,总有它精彩感人的地方。教师也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最鼠服的所在,把自己的情感冲动展示给学生,并得到学生的共鸣,才能上出自己的个性来。如讲《社戏》,把删去的部分打印发给学生;如《明湖居听书》,写绝唱,问哪里绝唱?由亮点开讲;讲《世说新语.咏雪》,把“大笑乐”抓住了,就教出味道了。
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好课一定是在非常融洽和谐的“师生互学”中产生的。教师的个人意识太强,一切为完成教学计划而行,不是好课。要让自己忘掉自己是教师,让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执教观摩课,要以轻松自信的心态,把学生的情煽起来。这样,你就成功了。有道是“浓情熏人人自悟”。新课标强调师生间人道、和谐、民主、平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饱有自信,受到鼓励、召唤,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骏,从而很好的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方法
要让观摩课达到最佳效果,教師必须选择适当的教法,。
1.抓点要小、要巧
常可以听到作课教师抱怨时间不够。也难怪,观摩课嘛,准备充分,生怕容量不够,什么都想讲。一节课满满当当、紧紧张张、面面俱到,结果却是漏洞百出。
其实,一节课只抓一个点,从而把全文的内容带出来。
要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要求、学生实际设点抓纲,这一点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疑难点。目标要单一、要具体。这“一点”的教学目标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材处理要突出目标,教学环节要围绕目标,启发提问要紧扣目标,教师讲解要强化目标,练习训练要落实目标。
2.找点要新奇
要找准一个新鲜、新颖、新奇的“点”。抓住切入点,可长课短教。如学习《故乡>,把“我再没吃到那夜的好豆,看到那夜的好戏了。”作为切入点,将“乐土,乐园、小伙伴”串起来,才明白作者留意的是物外之趣,留恋的是那一段天真美好的童年,好客的人,聪明的小伙伴。“这个点”要成为闪光点,成为最引人人脞的地方。又如学习《滕王阁序》,设目标为:找出文中的对偶句;如《中国石拱桥》,定目标为:什么叫总分总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的谋篇;如<恐龙无处不在>抓住思路:—个学科对另一学科的作用、影响、关系。
3.把握好教学节奏。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安捧教学过程。观摩课要有明晰的教学节奏。一般课堂可设计三个环节:知识积累、发现探究、运用提高。如《山中访友》可设计:
一、理解。朗读(重点读3、4段)并讨论: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是否一样?
二、赏析。品味第3段人称变换之美。
三、运用。模仿第3段,分别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并用一个比 喻写一段文字等。
剩下的就是锤炼教学语言,增加熟练程度,把与教学有关的问题统统解决在观摩课作课之前。
经过本人的潜心研究,我把上好观摩课的要诀归纳为六个字:扎实、兴趣、方法。
一、说扎实
“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
语文教师都能教语文,但教好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确非易事。仅仅比着敦参做是不可行的。备课备什么?讲《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不研读《世说新语》,能讲出它的丰富内涵吗?讲《诗经·关雎》,一个青年男子对爱情的追求,如果学生理解为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教师如何评价? 这些都需要教师多学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我建议教师尽量少依靠教参。其实,作为语文教师,旅游看风景是备课,听音乐、看画展也是备课,语文教师只有先成为无所不知的“杂家”,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扎实”的另一方面是说课堂上学生学得扎实。我们常可以听到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课,分明是做给听课人看的;有时课堂看起来很活,但学生所得甚少。文言文不引导学生读课文、钻课文,一上来就讨论,学生还没弄懂意思就马上搞课外延伸;不立足于文本的解读,不品语言却去挖掘思想内涵,俨然一节“思品”课。学语文不阅读,不品味文本语言,一运用多媒体就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语文+多媒体=好课”的怪异现象,却被某些人称而赞之。所以,假如你不会讲了,你就让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没有高招,就请学生出主意;不想读了,就让学生写。一节课,主要是学生在读、在思、在说、在写,你的课怎能会不被人称道呢?
二、说兴趣
教师要对所讲的内容感兴趣,要挖掘课文本身的兴趣点。有些观摩课,把有情趣的课文教得很枯燥,把经典的东西教得像次品。好多好的文学作品、经典名篇,被我们教师讲糟了。首先是我们当老师的自己对讲课内容缺乏感情,对教学内容没有心领神会。自己都没被文章的丰富内涵和 情感所打动,又怎能指望用文章感染学生?
一篇文章能够选人课本,总有它精彩感人的地方。教师也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最鼠服的所在,把自己的情感冲动展示给学生,并得到学生的共鸣,才能上出自己的个性来。如讲《社戏》,把删去的部分打印发给学生;如《明湖居听书》,写绝唱,问哪里绝唱?由亮点开讲;讲《世说新语.咏雪》,把“大笑乐”抓住了,就教出味道了。
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好课一定是在非常融洽和谐的“师生互学”中产生的。教师的个人意识太强,一切为完成教学计划而行,不是好课。要让自己忘掉自己是教师,让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执教观摩课,要以轻松自信的心态,把学生的情煽起来。这样,你就成功了。有道是“浓情熏人人自悟”。新课标强调师生间人道、和谐、民主、平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饱有自信,受到鼓励、召唤,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骏,从而很好的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方法
要让观摩课达到最佳效果,教師必须选择适当的教法,。
1.抓点要小、要巧
常可以听到作课教师抱怨时间不够。也难怪,观摩课嘛,准备充分,生怕容量不够,什么都想讲。一节课满满当当、紧紧张张、面面俱到,结果却是漏洞百出。
其实,一节课只抓一个点,从而把全文的内容带出来。
要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要求、学生实际设点抓纲,这一点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疑难点。目标要单一、要具体。这“一点”的教学目标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材处理要突出目标,教学环节要围绕目标,启发提问要紧扣目标,教师讲解要强化目标,练习训练要落实目标。
2.找点要新奇
要找准一个新鲜、新颖、新奇的“点”。抓住切入点,可长课短教。如学习《故乡>,把“我再没吃到那夜的好豆,看到那夜的好戏了。”作为切入点,将“乐土,乐园、小伙伴”串起来,才明白作者留意的是物外之趣,留恋的是那一段天真美好的童年,好客的人,聪明的小伙伴。“这个点”要成为闪光点,成为最引人人脞的地方。又如学习《滕王阁序》,设目标为:找出文中的对偶句;如《中国石拱桥》,定目标为:什么叫总分总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的谋篇;如<恐龙无处不在>抓住思路:—个学科对另一学科的作用、影响、关系。
3.把握好教学节奏。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安捧教学过程。观摩课要有明晰的教学节奏。一般课堂可设计三个环节:知识积累、发现探究、运用提高。如《山中访友》可设计:
一、理解。朗读(重点读3、4段)并讨论: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是否一样?
二、赏析。品味第3段人称变换之美。
三、运用。模仿第3段,分别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并用一个比 喻写一段文字等。
剩下的就是锤炼教学语言,增加熟练程度,把与教学有关的问题统统解决在观摩课作课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