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滨湖特色村庄是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村庄特色缺乏挖掘、建设滞后,影响湖泊生态环境。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完成的江川县路居镇张营村特色村规划,总结滨湖特色村庄规划编制的重点,以期解决村庄特色建设、旅游产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难点。
【关键词】抚仙湖—星云湖旅游综合试验区;滨湖村庄;特色村规划;张营
1.缘起
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以抚仙湖—星云湖为中心,包括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全部行政区域,规划总面积为2936 平方公里。 试验区通过以旅游改革发展为切入点,将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休闲度假舒适、接待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旅游形象鲜明、中外游客向往,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国际湖泊型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村庄现状诠释
2.1地理区位及地形特征
张营村是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路居镇下坝村委会的自然村,地处抚仙湖南岸鲭鱼湾,湖域开阔、周山环绕、背山面水。昆明及玉溪半小时经济圈、三湖生态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 的重要节点等区位优势,使其在地理上得天独厚。周边“仙湖锦绣”等旅游项目的建设为张营村的转型发展带来契机。
张营村西高东低,最大高差68.8米,平均高差53米。村庄大部区域坡度较缓、适宜建设,少部分区域位于低丘缓坡地带,稍加整理可用作旅游配套用地。整体坡向为东向、东北向,日照充足、可远眺抚仙湖与路居镇。
2.2社会经济
张营村现状人口2253人,共712户,世代以农/渔业为主,年人均纯收入约7000元。由于抚仙湖的旅游开发,村庄土地资源紧缺,传统产业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转型提升迫在眉睫。
2.3村庄整体布局
张营村原有格局尚存,传统村落特征明显,但同时存在“密而杂”的特点:
“密”:自然形成的村落虽具有一定的空间肌理,但缺乏统一规划,牲畜圈、烤烟房、私自围合的院落等混杂,整体密而不通,影响消防安全、缺乏公共空间。
“杂”:不同年代、不同质量、不同用途的建筑杂乱布局,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民居多为砖混结构,少量近年新建建筑与土木结构老旧建筑交织。
2.4现状配套设施建设
道路系统不完善,通达性较差;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建设薄弱;农业面源污染仍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处理不足,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村庄治污压力较大。
2.5历史沿革与特色
张营村历史悠久,属江川县路居镇。村民多姓“张”,据笔者查阅《江川县志》 与村中调查访谈,推测张营村张姓为明清时期民屯建营,后世代定居于此,距今约有300余年历史。
张营村具有抚仙湖沿岸传统村落的典型特征,特色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除抚仙湖外,自身还蕴含古树、历史遗存寺庙、家族祠堂、古桥、古井、历史典故、特色民居及其历史文化信息等资源。
经笔者调查,村内共有古树253棵,树龄最长者约500余年,树种以清香木、黄连木、滇朴、黄葛榕为主,部分树木病虫害严重,木质腐烂形成的孔洞未能及时封补,树体倾斜、树冠不均衡。
张营村多数文物古迹缺乏保护措施和保护设施,遗物老化。村内具有保留和修缮价值的特色居民共有13处,多为民国及清代土木结构建筑,内部保存文化遗物丰富。(见下图1)
3.张营村产业转型与整体形象定位
综合分析张营村现状条件、发展优劣势与周边旅游项目,规划建议进行村庄产业结构调整,由传统的种养殖产业转型为以旅游配套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最终村庄的整体定位调整为“抚仙湖沿岸的滇中特色旅游村落”。
4.总体布局规划
4.1规划思路
4.1.1拆、保、改结合
拆除烤房、畜圈、私围的庭院等临时、违法建筑与部分土木结构危旧民房;保留结构良好且蕴含文化价值的寺庙、家族祠堂、特色老宅,进行原样修复或修缮;近年新建的砖混结构建筑除因重要基础设施而需要拆除外,其它按滇中民居风格适当改造。
4.1.2特色亮点化
将村庄的特色——传统村落空间、特色民居、成群的古树名木、背山面水环境、独特民俗民风、浓郁人文遗迹等作为景观或者景点进行塑造,进行亮点扩大化处理。
4.1.3环境优美化
观湖场景的提升、村庄公园的规划、背山面水环境的融入、古树名木节点的打造、观音阁、大新寺、小石桥等场地空间的预留与再造,塑造优美环境和休闲活动场所。
4.1.4设施完善化
加强村庄市政设施的配套,避免生产生活对抚仙湖的污染;强化旅游服务设施,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功能复合;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设施需求。
4.1.5把抚仙湖的保护放在首位,“四退三还”,严守“四条红线”
“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
“四条红线”:一是抚仙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范围内不得建永久性设施;二是严格控制从抚仙湖取水,严禁从抚仙湖取水做水景观;三是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设施景观化;四是单个项目地产用地面积不得超过规划用地面积的25%。
4.2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见下图2)
延续传统村落格局,建筑布局灵活、空间组合丰富,为村民的自主经营活动提供可能;体现土地价值,旅游轴线、与“仙湖锦绣”结合部位设置旅游配套商业,注重与临近村落—东西海边村的旅游互动,村庄入口处设置旅游服务中心。
加强古树名木和特色民居的保护;车行环路,步行村内巷道;建筑错落布局,丰富街巷空间;融入区域生态环境;完善公建,实现宜居宜业宜游。 5.村庄景观特色营建
规划构建两大景观体系,两个景观轴线,一条景观带,一个景观面,八个景观节点景观格局。
两大景观体系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系。自然景观主要有四头山公园、古树名木群、山体生态防护公园及抚仙湖美景、田园风光等。人文景观主要有特色民居与建筑群、小石桥与饮水思源等人文遗迹、村庄入口景观与旅游接待中心、寺庙宗祠等。结合公园、广场、公房、名木古树、小石桥、旅游服务中心等,形成多点公共活动空间。景观带为村东侧田园风光带;景观面为村北面湖面景观。(见下图3)
6.环境设施规划
6.1 村庄生活污水(灰水)处理
6.1.1生活污水量预测
张营村生活污水主要是由家庭灰水和粪便水组成。
根据调查结果 ,抚仙湖流域人均用水量为1.4m3/(人·月),按照排放系数为0.8估算,则每人每日排放的污水量为37L/(人·天),村庄最高日生活污水量约1322立方米。
6.1.2管网规划及污水处理
污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规划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浇灌用水水质》(GB20922-2007)的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中水系统日处理生活污水可达1500立方米,雨季用不完的中水经水泵抽送至路居镇污水处理站(未来规划改造为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
6.2 人畜粪尿污染处理
村内有1个公共厕所,居民家庭安装水冲厕所的数量,新建筑达100%、老旧建筑均无设置①。
为了缓解张营村人畜粪便对环境污染,玉溪市已在流域农村推广了“三位一体”沼气池建设。目前,张营村沼气池建设、人畜粪便还田状况较好,人畜粪便直接进入附近河道或者抚仙湖的比例为零,达到了抚仙湖保护条例的要求。
6.3垃圾处理
根据笔者调查结果,张营村现状垃圾多为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回田较好,垃圾日产生量0.5kg/人,据此估算张营村日产生活垃圾约1.5吨。
规划着重垃圾的收集与转运,设置垃圾房6个,垃圾收集点24个,垃圾收集、处理按“户收集、村集中、镇运送、县处理”的原则设置,各户垃圾投入收集点内,由专人收集至垃圾房,再由路居镇的环卫车辆清运至江川县垃圾填埋厂进行集中处理。
此外,规划设置7个旅游厕所,2个位于旅游服务中心内,增加旅游配套环卫设施。
7.结语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②。本案通过村庄的转型升级,保护了抚仙湖,留住了村庄特色,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为建设“形神皆美”的美丽乡村作了统筹的规划与全方位考虑。
【参考文献】
[1]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玉溪市人民政府,2009.
[2]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玉溪市人民政府,2008.
[3]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2007云南省住建厅.
[4]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行).
【关键词】抚仙湖—星云湖旅游综合试验区;滨湖村庄;特色村规划;张营
1.缘起
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以抚仙湖—星云湖为中心,包括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全部行政区域,规划总面积为2936 平方公里。 试验区通过以旅游改革发展为切入点,将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休闲度假舒适、接待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旅游形象鲜明、中外游客向往,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国际湖泊型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村庄现状诠释
2.1地理区位及地形特征
张营村是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路居镇下坝村委会的自然村,地处抚仙湖南岸鲭鱼湾,湖域开阔、周山环绕、背山面水。昆明及玉溪半小时经济圈、三湖生态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 的重要节点等区位优势,使其在地理上得天独厚。周边“仙湖锦绣”等旅游项目的建设为张营村的转型发展带来契机。
张营村西高东低,最大高差68.8米,平均高差53米。村庄大部区域坡度较缓、适宜建设,少部分区域位于低丘缓坡地带,稍加整理可用作旅游配套用地。整体坡向为东向、东北向,日照充足、可远眺抚仙湖与路居镇。
2.2社会经济
张营村现状人口2253人,共712户,世代以农/渔业为主,年人均纯收入约7000元。由于抚仙湖的旅游开发,村庄土地资源紧缺,传统产业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转型提升迫在眉睫。
2.3村庄整体布局
张营村原有格局尚存,传统村落特征明显,但同时存在“密而杂”的特点:
“密”:自然形成的村落虽具有一定的空间肌理,但缺乏统一规划,牲畜圈、烤烟房、私自围合的院落等混杂,整体密而不通,影响消防安全、缺乏公共空间。
“杂”:不同年代、不同质量、不同用途的建筑杂乱布局,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民居多为砖混结构,少量近年新建建筑与土木结构老旧建筑交织。
2.4现状配套设施建设
道路系统不完善,通达性较差;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建设薄弱;农业面源污染仍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处理不足,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村庄治污压力较大。
2.5历史沿革与特色
张营村历史悠久,属江川县路居镇。村民多姓“张”,据笔者查阅《江川县志》 与村中调查访谈,推测张营村张姓为明清时期民屯建营,后世代定居于此,距今约有300余年历史。
张营村具有抚仙湖沿岸传统村落的典型特征,特色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除抚仙湖外,自身还蕴含古树、历史遗存寺庙、家族祠堂、古桥、古井、历史典故、特色民居及其历史文化信息等资源。
经笔者调查,村内共有古树253棵,树龄最长者约500余年,树种以清香木、黄连木、滇朴、黄葛榕为主,部分树木病虫害严重,木质腐烂形成的孔洞未能及时封补,树体倾斜、树冠不均衡。
张营村多数文物古迹缺乏保护措施和保护设施,遗物老化。村内具有保留和修缮价值的特色居民共有13处,多为民国及清代土木结构建筑,内部保存文化遗物丰富。(见下图1)
3.张营村产业转型与整体形象定位
综合分析张营村现状条件、发展优劣势与周边旅游项目,规划建议进行村庄产业结构调整,由传统的种养殖产业转型为以旅游配套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最终村庄的整体定位调整为“抚仙湖沿岸的滇中特色旅游村落”。
4.总体布局规划
4.1规划思路
4.1.1拆、保、改结合
拆除烤房、畜圈、私围的庭院等临时、违法建筑与部分土木结构危旧民房;保留结构良好且蕴含文化价值的寺庙、家族祠堂、特色老宅,进行原样修复或修缮;近年新建的砖混结构建筑除因重要基础设施而需要拆除外,其它按滇中民居风格适当改造。
4.1.2特色亮点化
将村庄的特色——传统村落空间、特色民居、成群的古树名木、背山面水环境、独特民俗民风、浓郁人文遗迹等作为景观或者景点进行塑造,进行亮点扩大化处理。
4.1.3环境优美化
观湖场景的提升、村庄公园的规划、背山面水环境的融入、古树名木节点的打造、观音阁、大新寺、小石桥等场地空间的预留与再造,塑造优美环境和休闲活动场所。
4.1.4设施完善化
加强村庄市政设施的配套,避免生产生活对抚仙湖的污染;强化旅游服务设施,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功能复合;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设施需求。
4.1.5把抚仙湖的保护放在首位,“四退三还”,严守“四条红线”
“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
“四条红线”:一是抚仙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范围内不得建永久性设施;二是严格控制从抚仙湖取水,严禁从抚仙湖取水做水景观;三是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设施景观化;四是单个项目地产用地面积不得超过规划用地面积的25%。
4.2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见下图2)
延续传统村落格局,建筑布局灵活、空间组合丰富,为村民的自主经营活动提供可能;体现土地价值,旅游轴线、与“仙湖锦绣”结合部位设置旅游配套商业,注重与临近村落—东西海边村的旅游互动,村庄入口处设置旅游服务中心。
加强古树名木和特色民居的保护;车行环路,步行村内巷道;建筑错落布局,丰富街巷空间;融入区域生态环境;完善公建,实现宜居宜业宜游。 5.村庄景观特色营建
规划构建两大景观体系,两个景观轴线,一条景观带,一个景观面,八个景观节点景观格局。
两大景观体系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系。自然景观主要有四头山公园、古树名木群、山体生态防护公园及抚仙湖美景、田园风光等。人文景观主要有特色民居与建筑群、小石桥与饮水思源等人文遗迹、村庄入口景观与旅游接待中心、寺庙宗祠等。结合公园、广场、公房、名木古树、小石桥、旅游服务中心等,形成多点公共活动空间。景观带为村东侧田园风光带;景观面为村北面湖面景观。(见下图3)
6.环境设施规划
6.1 村庄生活污水(灰水)处理
6.1.1生活污水量预测
张营村生活污水主要是由家庭灰水和粪便水组成。
根据调查结果 ,抚仙湖流域人均用水量为1.4m3/(人·月),按照排放系数为0.8估算,则每人每日排放的污水量为37L/(人·天),村庄最高日生活污水量约1322立方米。
6.1.2管网规划及污水处理
污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规划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浇灌用水水质》(GB20922-2007)的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中水系统日处理生活污水可达1500立方米,雨季用不完的中水经水泵抽送至路居镇污水处理站(未来规划改造为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
6.2 人畜粪尿污染处理
村内有1个公共厕所,居民家庭安装水冲厕所的数量,新建筑达100%、老旧建筑均无设置①。
为了缓解张营村人畜粪便对环境污染,玉溪市已在流域农村推广了“三位一体”沼气池建设。目前,张营村沼气池建设、人畜粪便还田状况较好,人畜粪便直接进入附近河道或者抚仙湖的比例为零,达到了抚仙湖保护条例的要求。
6.3垃圾处理
根据笔者调查结果,张营村现状垃圾多为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回田较好,垃圾日产生量0.5kg/人,据此估算张营村日产生活垃圾约1.5吨。
规划着重垃圾的收集与转运,设置垃圾房6个,垃圾收集点24个,垃圾收集、处理按“户收集、村集中、镇运送、县处理”的原则设置,各户垃圾投入收集点内,由专人收集至垃圾房,再由路居镇的环卫车辆清运至江川县垃圾填埋厂进行集中处理。
此外,规划设置7个旅游厕所,2个位于旅游服务中心内,增加旅游配套环卫设施。
7.结语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②。本案通过村庄的转型升级,保护了抚仙湖,留住了村庄特色,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为建设“形神皆美”的美丽乡村作了统筹的规划与全方位考虑。
【参考文献】
[1]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玉溪市人民政府,2009.
[2]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玉溪市人民政府,2008.
[3]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2007云南省住建厅.
[4]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