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与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但单位内部控制弱化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因此,建立和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才能杜绝会计造假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关键词】完善会计内部控制 制度
一、完善内部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财务报告目标、营运性目标和遵循性目标。实际上,人们最初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通过内部控制,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尽管现代内部控制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防止财务报告舞弊,而由防弊为主发展为以兴利为主。但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
在现代组织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资财提供者往往不亲自参与对企业的管理,而是将企业交托给专门的经理人员经营管理。这样,经理人员与股东等资源提供者之间便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受托人必须如实地向资源提供者报告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得隐瞒、欺骗。管理当局应当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果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管理当局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当然,股东会聘请独立的第三者——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加以验证,并发表意见。但管理当局也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保证交易的发生都经过了必要的授权,并进行了完整。连续、系统、真实的记录,按照会计准则和其他信息披露规范编制财务报告。这不仅仅是审计的需要,更主要是管理当局受托责任本身的需要。因此,合理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目标。
二、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堪忧。一些公司为了上市,不惜编造财务报表,美化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一旦上市以后,造假的动机依然存在,为了取得配股权,避免因为连续亏损达不到证监会的要求而被ST、PT乃至摘牌退市,上市公司往往长期隐瞒重大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最近,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联合举行了一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卷调查。调查表明,个人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完全可信的占8.45%,基本可信的占26.98%,部分可信的占45.17%,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占16.10%,完全不可信的占3.14%。对100家左右机构投资者的调查也表明,没有一家机构认为财务数据“完全可信”,认为“基本可信”的机构投资者有41家,占41.41%,认为“部分可信”的机构投资者有54家,占54.54%,认为“基本不可信”的机构投资者有3家,占3.03%,认为“完全不可信”的有1家,占1.01%。这显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信心不足。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认为基本不可信或完全不可信的比例更高。表明在当前投资者心目中,财务数据的失真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影响了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与西方国家股权结构极为分散的情况不同,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一股独大的一个后果是,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还有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关键人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权力。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分工不明,往往成为橡皮图章,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或少数关键人就能控制公司的财务报告。为了控股股东或管理当局的利益,就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信息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
三、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并公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相容职务应当严格分离,同时,企业还应当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
第二,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
第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规定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更应加强职责划分,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同时还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行、债权债务的管理等。
第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员工了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了解有关控制,才能自觉遵守。
第五,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要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对那些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控制规定进行惩罚,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
四、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帮助提高经营效率外,还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对于一般企业,也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为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应特别加强外部监督,完善外部监督机制,遏制弱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行为的发生。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第一,通过中介组织,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关“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通过评价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审计风险,减少因决算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导致发表不准确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要发挥政府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威慑力,各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在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要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五、强化内部控制的宏观政策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有动力和压力。从内部来说,是经营管理者有搞好会计监督的内在需求,从外部来说,通过强化外部会计监督对企业施加压力。促使内部控制最有效的发挥作用。
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产权清晰、代理关系明确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效力,使所有者监督到位。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为适当的履行职责,避免被解聘,客观上需要依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而不是主观臆断,需要依赖会计采取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监督,这样就能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部需求,自发行动。
2、加大《会计法》的执法力度
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提高执行财经法纪法规的自觉性,带头执法,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负责人应当支持、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有关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3、协调运作国家监督方式,使其形成监督合力
我国国家监督的方式很多,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但监督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因此,新《会计法》规定上述监督检查部门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已经做出的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察部门履行职责需要的,其他监察部门应当加以利用,避免重复查账,从而提高外部监督的质量,节约社会资源。
4、加强社会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
注册会计师在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要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促使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做好“经济警察”的监督作用。
5、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部门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会计人员自然应当回归企业。应当建立一种会计资源社会管理,企业聘用会计的管理体制。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已通过会计证由政府部门进行了认定。另外,还应成立类似会计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组织,由行业协会进行全社会会计资源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全国会计人员档案信息库,实行全社会会计人员档案的统一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会计市场,用人单位和会计人员可进行双向选择,如此,将会促进会计人员提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和遵守道德规范,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6、充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
指纹识别、密码校验是诸单位实施各岗位授权批准控制的新方法,重大的筹资行为、投资决策、大额资金收付等业务人员均要经过授权批准,方可进行处理。实施网络内部控制是我国许多单位普遍应用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方式。在货币资金的收付、存货保管、购销等业务实施各岗位间横向与纵向的相互牵制,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舞弊。
【关键词】完善会计内部控制 制度
一、完善内部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财务报告目标、营运性目标和遵循性目标。实际上,人们最初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通过内部控制,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尽管现代内部控制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防止财务报告舞弊,而由防弊为主发展为以兴利为主。但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
在现代组织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资财提供者往往不亲自参与对企业的管理,而是将企业交托给专门的经理人员经营管理。这样,经理人员与股东等资源提供者之间便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受托人必须如实地向资源提供者报告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得隐瞒、欺骗。管理当局应当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果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管理当局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当然,股东会聘请独立的第三者——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加以验证,并发表意见。但管理当局也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保证交易的发生都经过了必要的授权,并进行了完整。连续、系统、真实的记录,按照会计准则和其他信息披露规范编制财务报告。这不仅仅是审计的需要,更主要是管理当局受托责任本身的需要。因此,合理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目标。
二、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堪忧。一些公司为了上市,不惜编造财务报表,美化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一旦上市以后,造假的动机依然存在,为了取得配股权,避免因为连续亏损达不到证监会的要求而被ST、PT乃至摘牌退市,上市公司往往长期隐瞒重大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最近,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联合举行了一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卷调查。调查表明,个人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完全可信的占8.45%,基本可信的占26.98%,部分可信的占45.17%,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占16.10%,完全不可信的占3.14%。对100家左右机构投资者的调查也表明,没有一家机构认为财务数据“完全可信”,认为“基本可信”的机构投资者有41家,占41.41%,认为“部分可信”的机构投资者有54家,占54.54%,认为“基本不可信”的机构投资者有3家,占3.03%,认为“完全不可信”的有1家,占1.01%。这显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信心不足。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认为基本不可信或完全不可信的比例更高。表明在当前投资者心目中,财务数据的失真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影响了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与西方国家股权结构极为分散的情况不同,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一股独大的一个后果是,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还有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关键人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权力。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分工不明,往往成为橡皮图章,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或少数关键人就能控制公司的财务报告。为了控股股东或管理当局的利益,就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信息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
三、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并公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相容职务应当严格分离,同时,企业还应当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
第二,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
第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规定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更应加强职责划分,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同时还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行、债权债务的管理等。
第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员工了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了解有关控制,才能自觉遵守。
第五,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要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对那些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控制规定进行惩罚,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
四、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帮助提高经营效率外,还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对于一般企业,也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为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应特别加强外部监督,完善外部监督机制,遏制弱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行为的发生。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第一,通过中介组织,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关“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通过评价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审计风险,减少因决算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导致发表不准确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要发挥政府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威慑力,各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在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要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五、强化内部控制的宏观政策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有动力和压力。从内部来说,是经营管理者有搞好会计监督的内在需求,从外部来说,通过强化外部会计监督对企业施加压力。促使内部控制最有效的发挥作用。
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产权清晰、代理关系明确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效力,使所有者监督到位。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为适当的履行职责,避免被解聘,客观上需要依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而不是主观臆断,需要依赖会计采取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监督,这样就能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部需求,自发行动。
2、加大《会计法》的执法力度
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提高执行财经法纪法规的自觉性,带头执法,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负责人应当支持、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有关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3、协调运作国家监督方式,使其形成监督合力
我国国家监督的方式很多,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但监督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因此,新《会计法》规定上述监督检查部门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已经做出的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察部门履行职责需要的,其他监察部门应当加以利用,避免重复查账,从而提高外部监督的质量,节约社会资源。
4、加强社会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
注册会计师在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要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促使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做好“经济警察”的监督作用。
5、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部门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会计人员自然应当回归企业。应当建立一种会计资源社会管理,企业聘用会计的管理体制。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已通过会计证由政府部门进行了认定。另外,还应成立类似会计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组织,由行业协会进行全社会会计资源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全国会计人员档案信息库,实行全社会会计人员档案的统一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会计市场,用人单位和会计人员可进行双向选择,如此,将会促进会计人员提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和遵守道德规范,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6、充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
指纹识别、密码校验是诸单位实施各岗位授权批准控制的新方法,重大的筹资行为、投资决策、大额资金收付等业务人员均要经过授权批准,方可进行处理。实施网络内部控制是我国许多单位普遍应用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方式。在货币资金的收付、存货保管、购销等业务实施各岗位间横向与纵向的相互牵制,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