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失业率增高使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为使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必须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因素予以分析,共同探讨如何有效的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1 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1.2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职业理想: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一定的职业和从业人员人格方面的体现,是从业人员对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工作的种类以及所达到的成就的向往与追求。它是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只有树立了合理的职业理想,才能够客观地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投入工作兴趣与热情,做到爱岗敬业,在职业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社会做出贡献。
(2)职业态度:是从业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的评价与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是从业人员对其他职业和广大社会成员履行职业义务的基础,它受到从业者的价值观、文化程度、劳动能力、兴趣爱好等影响。社会主义职业态度最基本的要求是树立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尽自己的努力对职业培养积极的情感,认真做好本质工作。
(3)职业责任:是从事职业的人们对社会和他人所负的职责,它规定了职业人员职业行为的具体内容,是他们实现职业义务的根据。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认识促使他们产生职业责任感与义务感,这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4)职业荣誉:是对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做出公认的客观评价及正确的主观认识。职业荣誉是人们自尊、自爱、羞耻感的表现,它使人们自觉按照客观要求履行职责,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荣誉是社会对个人履行义务的行为的赞赏评价,这能够推动从业人员向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我,起到正面鼓励与引导的作用。
2 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因素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担负着建设祖国社会主义事业重任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而影响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所处的新的客观环境及所面临的新的适应任务,此时他们在学习、掌握知识方面所面临的目标已不再是只对知识的获取和占有,而是如何运用知识、经验、技能及道德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潜能去解决各种问题,取得学习、工作及其人生各方面的成绩,承担和履行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以期对社会达到新的适应,最终取得自我的发展,并对人类做出贡献。这一时期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定型起着关键作用,是思想观念趋于成熟、定型的阶段。目前,在大学生人群中存在着自卑、社会责任感淡薄、人际交往障碍、过于拜金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将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产生不利影响。综合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因素,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影响因素三个主要方面。
2.1 家庭教育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早期的品德形成,有些家长不讲究沟通方式,对子女的思想观念及学习成长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更没有给予应有的指导。不了解他们子女在思想观念、个性气质、职业意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疑惑需要解答;有些家长比较溺爱孩子,把无微不至的关爱献给孩子,以无所不包的服侍抚育孩子,不让孩子受到委屈和痛苦,不使孩子经受风险,万事如意。父母的过于溺爱或者冷漠都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决定其道德发展的趋向性。此外,来自家长错误的道德观念会将学生引入歧途,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对于是非对错缺乏客觀的认识与评价,会直接导致学生品德的严重缺陷。
2.2 高校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岗位之前的直接教育环境。在高校教育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居于核心,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前,首先成为思想上积极进取、品质优秀的人,这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思想基础,对他们一生的思想品行产生深远的影响。德育课程起着正面引导、灌输的功能,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品德修养的形成。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很大。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社会环境
人自出生时刻开始,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然人”,而其实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社会人”。经济制度的变迁,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文化信息的交流,这些都使我们的社会不断更新着,也使我们的高校学生直接受到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对于道德的判断与选择产生了不同认识,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思想的冲击,有的学生因为性格特点与成长的特殊经历,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无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如果不及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便可能会出现缺乏职业责任、工作消极的状态,甚至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出现投机取巧,损公利己的行为,最终走上与社会道德相悖的道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非常广泛,我们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道德教育,防止学生出现道德缺失或扭曲的不良现象出现。
2.4 自我教育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对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主动参与正确的引导与教育的程度,决定着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效果。在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大学生是主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实现有效的辅助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培养大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自我意识与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让广大高校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形成稳定的意识,熟悉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最终达到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效果。
3 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措施
3.1 健全社会职业道德标准体系,构建和谐健康的道德环境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制条例与道德规范,健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标准体系,使我们在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并同时受到法律的监督与保护。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大力宣传积极的榜样事迹,坚决抵制不良风气的恶劣影响,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创造和谐健康的道德环境,使所有公民都在积极的社会环境中收获精神文明带来的思想财富,这正是我们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绝对基础与保障。
3.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除了理论教学,在实践活动中增加道德培养的内容,宣传积极的榜样事迹,带领学生参与公益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于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标准的认识,巩固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习惯,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奠定基础。
3.3 紧抓专业知识学习,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重视新生入学教育,从大一时期抓起,对新生开展专业介绍,帮助他们尽早地明确学习目标与方法,并强调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建立帮辅机制,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各种困惑与难题。在管理中,应对学生予以广泛关注,与学生保持交流。通过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掘学生的个性与潜力,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鼓励学生建立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做到“有的放矢”。只有以此作為基础,才能引导学生进入稳定且积极的学习心境中,才能顺利地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4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促进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实践出真知”,应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丰富校园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实践,使得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发挥特长,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为使实践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应加强社会对高校大学生的关注力度。学校可与相关单位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假期实践与实习学期内,使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验就业环境,从而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并在实践经验中明确职业理想与目标,这样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促进社会各行业事业的发展,最终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增添力量。
3.5 共同关注,确保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效性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三个重要环境因素,只有这三者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给予学生关怀与支持,但应将关注范围从生活管理方面扩展到对学生思想动态方面,不应盲目地对学生施加过大压力或强行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与学校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即时的问题,耐心开导学生,共同鼓励学生客观认识社会问题,端正人生态度。社会的信息变化,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我们应共同关注社会道德发展,结合相关单位的管理职权,及时有效地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将社会不良道德风气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4 结论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目标。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更是我们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个人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其行为准度,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的绩效,也充分反映了社会的道德现状。我们应共同担负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责任,不断完善社会道德规范,加强教育管理,增加实践,多方关注、及时沟通,建立有效的培养方案,使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最终使他们成为思想健全、品德高尚,建设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7.
[2]胡克培.思想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李建松.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缺陷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2007.3.
[5]米如群,王小锡等.高校德育工程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1 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1.2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职业理想: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一定的职业和从业人员人格方面的体现,是从业人员对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工作的种类以及所达到的成就的向往与追求。它是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只有树立了合理的职业理想,才能够客观地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投入工作兴趣与热情,做到爱岗敬业,在职业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社会做出贡献。
(2)职业态度:是从业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的评价与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是从业人员对其他职业和广大社会成员履行职业义务的基础,它受到从业者的价值观、文化程度、劳动能力、兴趣爱好等影响。社会主义职业态度最基本的要求是树立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尽自己的努力对职业培养积极的情感,认真做好本质工作。
(3)职业责任:是从事职业的人们对社会和他人所负的职责,它规定了职业人员职业行为的具体内容,是他们实现职业义务的根据。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认识促使他们产生职业责任感与义务感,这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4)职业荣誉:是对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做出公认的客观评价及正确的主观认识。职业荣誉是人们自尊、自爱、羞耻感的表现,它使人们自觉按照客观要求履行职责,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荣誉是社会对个人履行义务的行为的赞赏评价,这能够推动从业人员向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我,起到正面鼓励与引导的作用。
2 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因素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担负着建设祖国社会主义事业重任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而影响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所处的新的客观环境及所面临的新的适应任务,此时他们在学习、掌握知识方面所面临的目标已不再是只对知识的获取和占有,而是如何运用知识、经验、技能及道德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潜能去解决各种问题,取得学习、工作及其人生各方面的成绩,承担和履行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以期对社会达到新的适应,最终取得自我的发展,并对人类做出贡献。这一时期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定型起着关键作用,是思想观念趋于成熟、定型的阶段。目前,在大学生人群中存在着自卑、社会责任感淡薄、人际交往障碍、过于拜金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将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产生不利影响。综合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因素,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影响因素三个主要方面。
2.1 家庭教育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早期的品德形成,有些家长不讲究沟通方式,对子女的思想观念及学习成长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更没有给予应有的指导。不了解他们子女在思想观念、个性气质、职业意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疑惑需要解答;有些家长比较溺爱孩子,把无微不至的关爱献给孩子,以无所不包的服侍抚育孩子,不让孩子受到委屈和痛苦,不使孩子经受风险,万事如意。父母的过于溺爱或者冷漠都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决定其道德发展的趋向性。此外,来自家长错误的道德观念会将学生引入歧途,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对于是非对错缺乏客觀的认识与评价,会直接导致学生品德的严重缺陷。
2.2 高校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岗位之前的直接教育环境。在高校教育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居于核心,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前,首先成为思想上积极进取、品质优秀的人,这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思想基础,对他们一生的思想品行产生深远的影响。德育课程起着正面引导、灌输的功能,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品德修养的形成。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很大。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社会环境
人自出生时刻开始,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然人”,而其实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社会人”。经济制度的变迁,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文化信息的交流,这些都使我们的社会不断更新着,也使我们的高校学生直接受到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对于道德的判断与选择产生了不同认识,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思想的冲击,有的学生因为性格特点与成长的特殊经历,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无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如果不及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便可能会出现缺乏职业责任、工作消极的状态,甚至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出现投机取巧,损公利己的行为,最终走上与社会道德相悖的道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非常广泛,我们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道德教育,防止学生出现道德缺失或扭曲的不良现象出现。
2.4 自我教育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对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主动参与正确的引导与教育的程度,决定着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效果。在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大学生是主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实现有效的辅助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培养大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自我意识与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让广大高校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形成稳定的意识,熟悉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最终达到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效果。
3 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措施
3.1 健全社会职业道德标准体系,构建和谐健康的道德环境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制条例与道德规范,健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标准体系,使我们在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并同时受到法律的监督与保护。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大力宣传积极的榜样事迹,坚决抵制不良风气的恶劣影响,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创造和谐健康的道德环境,使所有公民都在积极的社会环境中收获精神文明带来的思想财富,这正是我们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绝对基础与保障。
3.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除了理论教学,在实践活动中增加道德培养的内容,宣传积极的榜样事迹,带领学生参与公益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于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标准的认识,巩固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习惯,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奠定基础。
3.3 紧抓专业知识学习,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重视新生入学教育,从大一时期抓起,对新生开展专业介绍,帮助他们尽早地明确学习目标与方法,并强调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建立帮辅机制,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各种困惑与难题。在管理中,应对学生予以广泛关注,与学生保持交流。通过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掘学生的个性与潜力,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鼓励学生建立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做到“有的放矢”。只有以此作為基础,才能引导学生进入稳定且积极的学习心境中,才能顺利地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4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促进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实践出真知”,应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丰富校园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实践,使得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发挥特长,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为使实践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应加强社会对高校大学生的关注力度。学校可与相关单位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假期实践与实习学期内,使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验就业环境,从而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并在实践经验中明确职业理想与目标,这样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促进社会各行业事业的发展,最终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增添力量。
3.5 共同关注,确保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效性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三个重要环境因素,只有这三者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给予学生关怀与支持,但应将关注范围从生活管理方面扩展到对学生思想动态方面,不应盲目地对学生施加过大压力或强行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与学校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即时的问题,耐心开导学生,共同鼓励学生客观认识社会问题,端正人生态度。社会的信息变化,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我们应共同关注社会道德发展,结合相关单位的管理职权,及时有效地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将社会不良道德风气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4 结论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目标。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更是我们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个人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其行为准度,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的绩效,也充分反映了社会的道德现状。我们应共同担负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责任,不断完善社会道德规范,加强教育管理,增加实践,多方关注、及时沟通,建立有效的培养方案,使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最终使他们成为思想健全、品德高尚,建设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7.
[2]胡克培.思想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李建松.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缺陷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2007.3.
[5]米如群,王小锡等.高校德育工程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