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应用64排CT扫描,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小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64排CT扫描,分析CT扫描结果,对比不同时期的小肝癌强化表现特点。结果:本组74例患者,发现病灶102个,单发病灶46例,多发病灶28例,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扫描多为高密度,延时期主要为低密度,门脉期、平掃可见低密度或等密度,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64排CT扫描可获取较多的影像学信息,可为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小肝癌;肝硬化;CT
小肝癌是指直径<3 cm 的肝细胞癌,或邻近两个癌结节直径和<3cm,癌细胞体积不同,其临床治疗方案也有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对小肝癌患者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可提高患者5 年生存率。多排螺旋 CT是目前小肝癌诊断的主要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后处理技术强大等特点。因此,本文将对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应用64排CT扫描,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小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且伴有肝硬化。对转移性肝癌、妊娠、生殖系统胚胎源性肿瘤患者已进行排除。其中,男性49例,女性25例,年龄28~78岁,平均(53.23±5.56)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64排CT扫描,使用GE Optima 64 排螺旋 CT 机。检查前,无需禁食,扫描条件:电压120 kV,电流300 mA,时间0. 5 s,层距1 mm,层厚1 mm,重组厚度4 ~ 10 mm。扫描前,口服500 ml的2% 泛影葡胺。全肝扫描后,进行全肝三期增强扫描。注射碘海醇造影剂,30 g / 100 ml,剂量90ml左右,速度2.5~3.0 ml/s,注射后40s进行肝动脉期扫描,80s后进行门脉期扫描,5~6min进行延长期扫描。
1.3评价标准
分析CT扫描结果,对比不同时期的小肝癌强化表现特点。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x ?±s)表示,数据应用SPSS22.0处理,采取X?、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74例患者,发现病灶102个,单发病灶46例,多发病灶28例,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扫描多为高密度,延时期主要为低密度,门脉期、平扫可见低密度或等密度,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越来越到重视,研究发现,在肝硬化背景下,发生原发性肝癌是一个缓慢、多阶段的过程。患者发生肝硬化后,可出现明显的肝脏代偿功能,当早期肝硬化患者出现代偿时,一般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受到重视,而随着病情的恶化,可出现小肝癌。研究发现,小肝癌患者多血供丰富,因此,准确、高效的掌握小肝癌病灶形态特点及强化特征,能够提高其诊断准确度。同时,在肝硬化背景下,可能出现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并存的情况,因此早期诊断识别其性质直接关系到其预后,尤其是小肝癌患者,其早期诊断难度更大,需要借助多种检查措施。
从肝脏供血情况上,肝脏具有双重供血的特点,其中,肝动脉约为20%,门静脉约为85%,大部分肝细胞癌均为肝动脉供血。小肝癌为直径<3 cm的肿瘤病灶,由于其病灶较小,因此平扫时与正常肝组织的密度较为相似,影像学特点缺少特征性,诊断难度更大。在平扫时,可见小肝癌病灶多为低密度,当合并脂肪肝时,可呈现高密度。在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可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而静脉期则会呈现为低密度、等密度,当延迟期扫描时,则以低密度为主,该影像特点主要与其动脉供血“快进快出”有关。同时,多层螺旋 CT扫描速度快, 可准确显示病灶供血情况,因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确诊率。此外,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扫描后,可见肝肿瘤供血血管、短路、旁供血管,且可见肝脏与肿瘤密度相差较大,检出率最高,约为92.71%,延时期、门脉期为81.25%、76.04%。此外,64排CT扫描在后处理技术上也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图像后处理可提高诊断准确度。有研究显示,与单动脉期增强扫描相比,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诊断敏感度更高,且将双动脉期扫描与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在本次研究中,共发现病灶102个,单发病灶46例,多发病灶28例,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扫描多为高密度,延时期主要为低密度,门脉期、平扫可见低密度或等密度,差异明显(P<0.05),可见64排CT扫描的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应用64排CT扫描可获取较多的影像学信息,可为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丹丹,谢春艳. 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105-106.
[2] 赵志雄,刘铁军,肖运平. 64排增强CT增强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6):99-102.
[3] 王德志,胡海洋,郭长华,等. 钆贝葡胺核磁共振增强与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硬化伴小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5):449-451.
通讯作者:马恒,男,汉,1979年,籍贯:山东省淄博市,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
【关键词】小肝癌;肝硬化;CT
小肝癌是指直径<3 cm 的肝细胞癌,或邻近两个癌结节直径和<3cm,癌细胞体积不同,其临床治疗方案也有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对小肝癌患者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可提高患者5 年生存率。多排螺旋 CT是目前小肝癌诊断的主要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后处理技术强大等特点。因此,本文将对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应用64排CT扫描,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小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且伴有肝硬化。对转移性肝癌、妊娠、生殖系统胚胎源性肿瘤患者已进行排除。其中,男性49例,女性25例,年龄28~78岁,平均(53.23±5.56)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64排CT扫描,使用GE Optima 64 排螺旋 CT 机。检查前,无需禁食,扫描条件:电压120 kV,电流300 mA,时间0. 5 s,层距1 mm,层厚1 mm,重组厚度4 ~ 10 mm。扫描前,口服500 ml的2% 泛影葡胺。全肝扫描后,进行全肝三期增强扫描。注射碘海醇造影剂,30 g / 100 ml,剂量90ml左右,速度2.5~3.0 ml/s,注射后40s进行肝动脉期扫描,80s后进行门脉期扫描,5~6min进行延长期扫描。
1.3评价标准
分析CT扫描结果,对比不同时期的小肝癌强化表现特点。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x ?±s)表示,数据应用SPSS22.0处理,采取X?、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74例患者,发现病灶102个,单发病灶46例,多发病灶28例,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扫描多为高密度,延时期主要为低密度,门脉期、平扫可见低密度或等密度,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越来越到重视,研究发现,在肝硬化背景下,发生原发性肝癌是一个缓慢、多阶段的过程。患者发生肝硬化后,可出现明显的肝脏代偿功能,当早期肝硬化患者出现代偿时,一般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受到重视,而随着病情的恶化,可出现小肝癌。研究发现,小肝癌患者多血供丰富,因此,准确、高效的掌握小肝癌病灶形态特点及强化特征,能够提高其诊断准确度。同时,在肝硬化背景下,可能出现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并存的情况,因此早期诊断识别其性质直接关系到其预后,尤其是小肝癌患者,其早期诊断难度更大,需要借助多种检查措施。
从肝脏供血情况上,肝脏具有双重供血的特点,其中,肝动脉约为20%,门静脉约为85%,大部分肝细胞癌均为肝动脉供血。小肝癌为直径<3 cm的肿瘤病灶,由于其病灶较小,因此平扫时与正常肝组织的密度较为相似,影像学特点缺少特征性,诊断难度更大。在平扫时,可见小肝癌病灶多为低密度,当合并脂肪肝时,可呈现高密度。在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可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而静脉期则会呈现为低密度、等密度,当延迟期扫描时,则以低密度为主,该影像特点主要与其动脉供血“快进快出”有关。同时,多层螺旋 CT扫描速度快, 可准确显示病灶供血情况,因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确诊率。此外,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扫描后,可见肝肿瘤供血血管、短路、旁供血管,且可见肝脏与肿瘤密度相差较大,检出率最高,约为92.71%,延时期、门脉期为81.25%、76.04%。此外,64排CT扫描在后处理技术上也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图像后处理可提高诊断准确度。有研究显示,与单动脉期增强扫描相比,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诊断敏感度更高,且将双动脉期扫描与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在本次研究中,共发现病灶102个,单发病灶46例,多发病灶28例,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扫描多为高密度,延时期主要为低密度,门脉期、平扫可见低密度或等密度,差异明显(P<0.05),可见64排CT扫描的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应用64排CT扫描可获取较多的影像学信息,可为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丹丹,谢春艳. 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105-106.
[2] 赵志雄,刘铁军,肖运平. 64排增强CT增强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6):99-102.
[3] 王德志,胡海洋,郭长华,等. 钆贝葡胺核磁共振增强与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硬化伴小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5):449-451.
通讯作者:马恒,男,汉,1979年,籍贯:山东省淄博市,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