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接:《郑和1405·魔海寻踪》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公元1405年至1433年,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由近300艘船只和近3万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的传奇历史事件。片中既有惊心动魄的海难和海战,也有海市蜃楼亦幻亦真的海上奇观,还展现了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同时,再现了明代中国、明都南京的繁华盛景,展现了大国风范,华夏文明。
3D动画电影《郑和1405》即将在全国上映,经过两年多的辛苦,总算交了一份答卷,影片的好坏自然由观众评说,但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有很多感触,尤其是第一次制作一部大型动画电影,更值得自己总结。
从两年前接手这部动画电影开始,就知道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郑和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是我国第一位走向世界的航海家,带领着最大的船队——人数最多、船体最大、时间跨度最长、行程最远……从政治到经济,文化与交流,这段被传颂至今的辉煌历史和巨人形象,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曾得到巨大的反响。把这样一个历史题材重新搬上银幕,对参与创作的人是幸运,也是压力和挑战。
大幕拉开,首先启动的是大纲。我们组织了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行业的各方代表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政府也给了指导性意见,“要做中国最好的”、“打造中国的《阿凡达》”。我们决心,把握机会,要做到自己的最好。
我们想打破过去的框框,刻意找了几个年轻的作者,希望在故事框架、叙述风格上能有所突破,语言更时尚。
大纲像雪片般的飘来,少到几百字多到上万字,形式多样,品种繁多。然而,距离我们的想象相差甚远:郑和已非郑和,历史不再有余味,那种厚重的辉煌变成了儿戏,人物的历史使命成了搞笑元素。
慎重起见,我们又特邀了文学家、动漫专家和历史学家、儿童文学作者共同把脉。专家意见也出现了分歧,有的说:动画片就是给儿童看的,不要紧,好玩就行。有的说:这是一个严肃的题材,辉煌的历史岂能儿戏。
其实,不是年轻作者没写好,而是我们对动画片的认识有偏差。社会对动画片的普遍共识就是:动画片=儿童片。由于受众群偏重于低龄儿童,所以在选材上,我国动画作品的选题大多以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儿童故事等改编而成,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多老套,范围狭窄。
不足就需要学习,为了达到国际高标准,团队人员先后与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动画界的同行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从创作与技术革新上反复沟通,他们先进的创作思想和技术运用,在观念和思维上给了我们实质性的启示。
首先打破惯性思维,动画片不是儿童的专利,不纠结年龄的划分,3D动画对我们来讲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制作手段。观念统一以后,接下来就是主题,要说什么?怎么说?核心思想是什么?
郑和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当时的中国,带着钱和礼物与他国交往,宣传道德文化,礼仪之邦以礼待人,结果是“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礼尚往来,各国不断的回访。短短几句,呈现出一片祥和的世界。“和”就是故事的核心,也是影片的主题。
接下来,就需要故事来烘托主题,而编织故事就需要矛盾。
郑和在航海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海盗陈祖义。他们霸占海上要道,掠夺来往商船,滥杀无辜,无恶不作,是当时的海上毒瘤,把他设置为主要矛盾比较合适。次要矛盾来自内部和自然灾害,郑和七下西洋,经历了二十八年时间跨度,创下了诸多航海传说,各种矛盾必然存在,只是如何选择典型故事,来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海洋生物的各种关系。
故事怎么说?如何构架?一部电影的长度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展示。娓娓道来,跳跃型叙事……尝试了多种方式,都觉得不好,最后,一个小道具,解决了问题。
通过郑和“记录”航海日记这条线索,我们想到了笔、墨、纸、砚、洗等一些相关的文房用品。有人提到了笔洗,每当行笔记录时,都会在笔洗中留下余墨,每一段经历都可以沉积在笔洗中。犹如醍醐灌顶,大家的思路顿时被打开了。
慢慢地,笔洗又被丰富成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特色,又是明代海外诸番追捧的宝物。动画的特性能赋予青花瓷生命,夜晚,在特定的时间气候条件下,笔洗能把郑和当年的影像神奇地还原出来。
确定了这一道具,故事很快被构架起来,原本零散的桥段可以有效的连接,故事不再需要历史的时间顺序,而是用两条平行叙事线,现代与过去,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发展,形断神不断,展示了郑和与大海的情结,明代与诸番的和睦,船队与海盗的激烈战争等奇遇、奇景、奇事。
在这基础上我们制作了一个三分钟的样片,对人物、场景的设计,光影色调的定位,人物的表演风格,动作的夸张幅度,特技特效的测试,音乐、动效等都进行了探索性制作。样片在法国、美国、印尼、日本等国家播放后得到了一致好评,特别是在世界航海节的预备会上播放,得到了四十多个国家首脑的掌声。
我们信心倍增,在接下来两年多的影片创作的日子里,体会过快乐,感受到痛苦,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我深刻认识到,从事创作,观念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需要放慢创作速度,不追求产量。让我们共同关注中国动画片的成长吧。(作者为《郑和1405》总导演。)
(编辑 陆艾涢)
影片讲述了公元1405年至1433年,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由近300艘船只和近3万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的传奇历史事件。片中既有惊心动魄的海难和海战,也有海市蜃楼亦幻亦真的海上奇观,还展现了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同时,再现了明代中国、明都南京的繁华盛景,展现了大国风范,华夏文明。
3D动画电影《郑和1405》即将在全国上映,经过两年多的辛苦,总算交了一份答卷,影片的好坏自然由观众评说,但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有很多感触,尤其是第一次制作一部大型动画电影,更值得自己总结。
从两年前接手这部动画电影开始,就知道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郑和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是我国第一位走向世界的航海家,带领着最大的船队——人数最多、船体最大、时间跨度最长、行程最远……从政治到经济,文化与交流,这段被传颂至今的辉煌历史和巨人形象,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曾得到巨大的反响。把这样一个历史题材重新搬上银幕,对参与创作的人是幸运,也是压力和挑战。
大幕拉开,首先启动的是大纲。我们组织了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行业的各方代表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政府也给了指导性意见,“要做中国最好的”、“打造中国的《阿凡达》”。我们决心,把握机会,要做到自己的最好。
我们想打破过去的框框,刻意找了几个年轻的作者,希望在故事框架、叙述风格上能有所突破,语言更时尚。
大纲像雪片般的飘来,少到几百字多到上万字,形式多样,品种繁多。然而,距离我们的想象相差甚远:郑和已非郑和,历史不再有余味,那种厚重的辉煌变成了儿戏,人物的历史使命成了搞笑元素。
慎重起见,我们又特邀了文学家、动漫专家和历史学家、儿童文学作者共同把脉。专家意见也出现了分歧,有的说:动画片就是给儿童看的,不要紧,好玩就行。有的说:这是一个严肃的题材,辉煌的历史岂能儿戏。
其实,不是年轻作者没写好,而是我们对动画片的认识有偏差。社会对动画片的普遍共识就是:动画片=儿童片。由于受众群偏重于低龄儿童,所以在选材上,我国动画作品的选题大多以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儿童故事等改编而成,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多老套,范围狭窄。
不足就需要学习,为了达到国际高标准,团队人员先后与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动画界的同行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从创作与技术革新上反复沟通,他们先进的创作思想和技术运用,在观念和思维上给了我们实质性的启示。
首先打破惯性思维,动画片不是儿童的专利,不纠结年龄的划分,3D动画对我们来讲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制作手段。观念统一以后,接下来就是主题,要说什么?怎么说?核心思想是什么?
郑和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当时的中国,带着钱和礼物与他国交往,宣传道德文化,礼仪之邦以礼待人,结果是“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礼尚往来,各国不断的回访。短短几句,呈现出一片祥和的世界。“和”就是故事的核心,也是影片的主题。
接下来,就需要故事来烘托主题,而编织故事就需要矛盾。
郑和在航海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海盗陈祖义。他们霸占海上要道,掠夺来往商船,滥杀无辜,无恶不作,是当时的海上毒瘤,把他设置为主要矛盾比较合适。次要矛盾来自内部和自然灾害,郑和七下西洋,经历了二十八年时间跨度,创下了诸多航海传说,各种矛盾必然存在,只是如何选择典型故事,来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海洋生物的各种关系。
故事怎么说?如何构架?一部电影的长度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展示。娓娓道来,跳跃型叙事……尝试了多种方式,都觉得不好,最后,一个小道具,解决了问题。
通过郑和“记录”航海日记这条线索,我们想到了笔、墨、纸、砚、洗等一些相关的文房用品。有人提到了笔洗,每当行笔记录时,都会在笔洗中留下余墨,每一段经历都可以沉积在笔洗中。犹如醍醐灌顶,大家的思路顿时被打开了。
慢慢地,笔洗又被丰富成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特色,又是明代海外诸番追捧的宝物。动画的特性能赋予青花瓷生命,夜晚,在特定的时间气候条件下,笔洗能把郑和当年的影像神奇地还原出来。
确定了这一道具,故事很快被构架起来,原本零散的桥段可以有效的连接,故事不再需要历史的时间顺序,而是用两条平行叙事线,现代与过去,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发展,形断神不断,展示了郑和与大海的情结,明代与诸番的和睦,船队与海盗的激烈战争等奇遇、奇景、奇事。
在这基础上我们制作了一个三分钟的样片,对人物、场景的设计,光影色调的定位,人物的表演风格,动作的夸张幅度,特技特效的测试,音乐、动效等都进行了探索性制作。样片在法国、美国、印尼、日本等国家播放后得到了一致好评,特别是在世界航海节的预备会上播放,得到了四十多个国家首脑的掌声。
我们信心倍增,在接下来两年多的影片创作的日子里,体会过快乐,感受到痛苦,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我深刻认识到,从事创作,观念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需要放慢创作速度,不追求产量。让我们共同关注中国动画片的成长吧。(作者为《郑和1405》总导演。)
(编辑 陆艾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