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脓毒性心肌病(SIC)的发生、发展是否与左室动脉偶联有关。
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合并SIC 46例患者,分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乳酸,分析心脏弹性(Ees)、动脉弹性(Ea)及心室动脉偶联(Ea/Ees)、心脏做功及其效率,比较两组心室动脉偶联状态。
结果Ea/Ees与对外做功、做功效率和每搏量相关,与组织灌注相关;SIC前24 h和SIC后12 h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与Ea正相关,SIC 24 h后动脉顺应性增加;如果12 h Ees下降10.3%,平均动脉压(MAP) 85 mmHg(1 mmHg=0.133 kPa)比95 mmHg好;发生SIC时Ea和Ea/Ees均增加,Ees下降,Ea与SVRI有关;SIC后6 h Ees下降到最低,SIC后12 h Ees才开始增加;SIC后24、36 h后Ea和Ea/Ees均明显降低,48 h Ees才明显升高;死亡组患者SIC 30 h后Ea持续降低,Ees降低,治疗后Ea/Ees无改善。
结论SIC发生、转归同时受Ees和Ea影响,并与Ea/Ees密切联系,治疗脓毒性心肌病目标是改Ea/Ees,SIC 36 h内应降低Ea,48 h后应提高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