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动脉偶联在脓毒性心肌病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y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脓毒性心肌病(SIC)的发生、发展是否与左室动脉偶联有关。

方法

回顾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合并SIC 46例患者,分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乳酸,分析心脏弹性(Ees)、动脉弹性(Ea)及心室动脉偶联(Ea/Ees)、心脏做功及其效率,比较两组心室动脉偶联状态。

结果

Ea/Ees与对外做功、做功效率和每搏量相关,与组织灌注相关;SIC前24 h和SIC后12 h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与Ea正相关,SIC 24 h后动脉顺应性增加;如果12 h Ees下降10.3%,平均动脉压(MAP) 85 mmHg(1 mmHg=0.133 kPa)比95 mmHg好;发生SIC时Ea和Ea/Ees均增加,Ees下降,Ea与SVRI有关;SIC后6 h Ees下降到最低,SIC后12 h Ees才开始增加;SIC后24、36 h后Ea和Ea/Ees均明显降低,48 h Ees才明显升高;死亡组患者SIC 30 h后Ea持续降低,Ees降低,治疗后Ea/Ees无改善。

结论

SIC发生、转归同时受Ees和Ea影响,并与Ea/Ees密切联系,治疗脓毒性心肌病目标是改Ea/Ees,SIC 36 h内应降低Ea,48 h后应提高Ees。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生长抑制因子(ING)4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Ⅰ~Ⅳ级的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及11例人非瘤脑组织中ING4和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ING4在非瘤脑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