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院的服务水平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医患矛盾也成为一大热点。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各方面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所以提高服务质量是医院工作的一项要务。因此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就是提高质量的又一大步,急危重症病人是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特殊人群,加强其心理护理自然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紧张情绪;应激状态;恐惧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37—01
1 患者的心理状态[1]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和时刻需要监测生命体征的病人。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心理适应能力差,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其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乍然而至的天灾人祸、或者恶性事件,或者原有病的病情加重等超常的刺激,心理处于应激状态,如果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较经常出现的是濒死感,伴随着绝望、恐惧、无助等极度消极的情绪,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当然,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社会适应性不同等会对病情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心理护理工作之前,必须具体分析每一个病患的具体情况,以便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2 心理护理[2,3]
2.1 增强病患的信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或逐渐加重的病情,病人的绝望心理可想而知,为了让病人积极地配合治疗,必须安慰病人,稳定其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得到有效的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分析,向病患说明心理强大了有助病情的恢复,家人和关爱他们的人是始终陪护在他们的身旁的,同时医护人员也会尽力为他们服务。总之,病人不能自暴自弃,并且有足够的信念活下去。
2.2 获得病患的信任 医疗护理人员在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态度的基础上,加以高度的重视、足够的信心、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的操作和执行医嘱的轻、快、稳、准,会消除病人对医护人员工作质量的怀疑,减缓其紧张情绪,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对病患亲切耐心的态度、体贴入微的照顾和切身为患者考虑的服务意识会增加病患对自己的信任,使病人感到在危难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样可以更好的配合治疗,而且会有相对轻松的心理环境,更加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2.3 感动病人及其家属 通过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让患者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安慰,理解和帮助病人摆脱焦虑和痛苦,做到“交其友,知其心,治其病,安其神”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一个良好的心态。患者家属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希望他们的亲人尽快脱离危险,在这点上与医护人员的愿望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面对亲人的病痛焦虑、恐惧,大喊大叫,哭哭啼啼,医护人员需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同时要冷静的阻止他们,哭叫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不利于治疗。对病患家属、亲友的理解、体贴、关怀和适时适度的劝说对病人的心境的改善也正如雪中送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重视老年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本身就是弱势人群,因为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心理和性格都会产生变化,加上部分老人的儿女对老人的态度不好,他们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且老人们被需要、被尊重的需求更加显著,所以这就警示我们要加强处于危重状态的老人们的心理护理。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心,尽最大的努力满足老人的愿望,给老人一个舒心的治疗环境,以便改善病人的状况。
2.5 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情由境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病人的心情。整洁、温馨、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会让病人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而护士的悉心照料,让病人感觉如同亲人一般。这些无疑对病人的康复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护士护理操作的轻、快、稳、准、以及监测设备、氧气罐等的妥善处理可以避免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 姚树桥.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周郁秋.護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关键词】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紧张情绪;应激状态;恐惧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37—01
1 患者的心理状态[1]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和时刻需要监测生命体征的病人。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心理适应能力差,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其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乍然而至的天灾人祸、或者恶性事件,或者原有病的病情加重等超常的刺激,心理处于应激状态,如果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较经常出现的是濒死感,伴随着绝望、恐惧、无助等极度消极的情绪,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当然,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社会适应性不同等会对病情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心理护理工作之前,必须具体分析每一个病患的具体情况,以便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2 心理护理[2,3]
2.1 增强病患的信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或逐渐加重的病情,病人的绝望心理可想而知,为了让病人积极地配合治疗,必须安慰病人,稳定其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得到有效的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分析,向病患说明心理强大了有助病情的恢复,家人和关爱他们的人是始终陪护在他们的身旁的,同时医护人员也会尽力为他们服务。总之,病人不能自暴自弃,并且有足够的信念活下去。
2.2 获得病患的信任 医疗护理人员在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态度的基础上,加以高度的重视、足够的信心、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的操作和执行医嘱的轻、快、稳、准,会消除病人对医护人员工作质量的怀疑,减缓其紧张情绪,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对病患亲切耐心的态度、体贴入微的照顾和切身为患者考虑的服务意识会增加病患对自己的信任,使病人感到在危难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样可以更好的配合治疗,而且会有相对轻松的心理环境,更加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2.3 感动病人及其家属 通过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让患者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安慰,理解和帮助病人摆脱焦虑和痛苦,做到“交其友,知其心,治其病,安其神”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一个良好的心态。患者家属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希望他们的亲人尽快脱离危险,在这点上与医护人员的愿望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面对亲人的病痛焦虑、恐惧,大喊大叫,哭哭啼啼,医护人员需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同时要冷静的阻止他们,哭叫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不利于治疗。对病患家属、亲友的理解、体贴、关怀和适时适度的劝说对病人的心境的改善也正如雪中送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重视老年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本身就是弱势人群,因为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心理和性格都会产生变化,加上部分老人的儿女对老人的态度不好,他们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且老人们被需要、被尊重的需求更加显著,所以这就警示我们要加强处于危重状态的老人们的心理护理。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心,尽最大的努力满足老人的愿望,给老人一个舒心的治疗环境,以便改善病人的状况。
2.5 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情由境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病人的心情。整洁、温馨、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会让病人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而护士的悉心照料,让病人感觉如同亲人一般。这些无疑对病人的康复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护士护理操作的轻、快、稳、准、以及监测设备、氧气罐等的妥善处理可以避免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 姚树桥.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周郁秋.護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