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法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来源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层教学的历史  分层次教学模式有着漫长的演变历史、丰富的变化形态,以及更趋个性化和科学化的理论及实践现状。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分班(组)分层的教学形式就已经在美国和德国开始普遍使用,此后,如文纳特制、道尔顿制等个别化的分层教学形式也接踵出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分层教学的思想在国外也得到非常广泛的传播,并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化分层教学,近些年已经成为西方教育改革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个别化分层教学包括个别规定教学、个别指导教育、按需学习计划、非指导性教学等,其中“掌握学习”是目前美国中小学最常用的一种分层教学方法之一。除了西方国家,日韩等国也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韩国在1996年提出了教育要实现个性化的思想,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课程标准。而国内关于分层教学的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其中孔子就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家。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然而国内分层教学的实践却晚于西方,其实践是20世纪初,西方分层教学法经由日本以及其他途径传入后开始的,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民国初期的学业成绩分组实验;20世纪20年代初的弹性编组实验;20世纪30年代末期标准多样化的分组实验;1977年恢复大学招生考试后的能力分班;1991年由上海教育科研所课题组提出的分层递进教学主张。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几乎国内所有省份都有分层教学实验学校及研究课题组,分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成为我国中小学改革的重要模式。但是我们目前的分层教学还需要用相关的教育理论从思维和方法方面做更透彻的研究,找到更有效的策略,而不是只是机械地去分层。分层教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最后秦国完成统一,秦国的统一不是偶然,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本文主要从当时社会客观局势及秦国自身因素方面对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进行分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