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和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等理念与做法,与企业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场地或人员等要素,建设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践、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经营实体,即“教学企业”。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管理处以及各相关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教学企业建设指导意见》、《教学企业建设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从立项、评审、建设、验收等环节严格规范“教学企业”的建设过程。目前已建成移动应用开发中心、金辉工艺品产学研基地、昊王网络营销中心等30家校内外“教学企业”。学校还出台教学企业评级及奖励暂行规定,每年对校内外的“教学企业”进行考核评级,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不达标者给予降级处理。
整体设计“教学企业”功能和布局。“教学企业”在整体建设上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实际,兼顾教学功能与生产功能。如“金辉数控模具制造教学企业”按照模具生产过程,将车间划分为车削加工区、铣削加工区、磨削加工区、数控车削加工区、数控铣削加工区、三轴加工中心加工区、多轴加工中心加工区、线切割加工区、电火花加工区、模具装调区等多个功能区。“移动应用开发中心”按照软件企业搭建真实研发环境,设置核心产品研发区、产品运营区、IOS项目实训区、Android项目实训区、微软创新技术体验区、苹果产品技术体验区,并根据学生兴趣和企业需求分阶段设置自然班、岗位技能班、项目班,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企业产品研发。
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以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等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工装、管理规则,并按产品生产或研究特点设计教学与生产环节。“金辉数控模具制造教学企业”设置的加工区分别承担不同零件的加工任务,同时承担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三轴加工中心加工等工种的教学实训任务;先安排机械加工入门训练,专门安排老师指导,以模拟训练为主,不参与实际生产;然后安排教学企业每名技术工人带领2名经过入门训练的大二学生参加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三轴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技术工人与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师徒关系,技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指导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参与生产过程;最后,经过训练的学生在教学企业从事实际生产。
广科院立足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结构与人才质量的新要求,以教学企业为载体,实现企业实体资源深入渗透并作用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从功能作用主体走向法人义务主体,不仅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更促进了企业实现产品研发创新和生产创新,是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
整体设计“教学企业”功能和布局。“教学企业”在整体建设上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实际,兼顾教学功能与生产功能。如“金辉数控模具制造教学企业”按照模具生产过程,将车间划分为车削加工区、铣削加工区、磨削加工区、数控车削加工区、数控铣削加工区、三轴加工中心加工区、多轴加工中心加工区、线切割加工区、电火花加工区、模具装调区等多个功能区。“移动应用开发中心”按照软件企业搭建真实研发环境,设置核心产品研发区、产品运营区、IOS项目实训区、Android项目实训区、微软创新技术体验区、苹果产品技术体验区,并根据学生兴趣和企业需求分阶段设置自然班、岗位技能班、项目班,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企业产品研发。
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以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等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工装、管理规则,并按产品生产或研究特点设计教学与生产环节。“金辉数控模具制造教学企业”设置的加工区分别承担不同零件的加工任务,同时承担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三轴加工中心加工等工种的教学实训任务;先安排机械加工入门训练,专门安排老师指导,以模拟训练为主,不参与实际生产;然后安排教学企业每名技术工人带领2名经过入门训练的大二学生参加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三轴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技术工人与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师徒关系,技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指导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参与生产过程;最后,经过训练的学生在教学企业从事实际生产。
广科院立足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结构与人才质量的新要求,以教学企业为载体,实现企业实体资源深入渗透并作用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从功能作用主体走向法人义务主体,不仅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更促进了企业实现产品研发创新和生产创新,是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