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37-01
兴趣是驱动所有事物的最原始的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非常强调兴趣的培养,他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来目标。”就是说,学习动机应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把兴趣培养作为主要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呢?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年龄小,乐于从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中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要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用他们最经常接触到或他们喜闻乐见的形象、事物做教材,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内容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里。对学习有了亲切感,就自然会喜欢上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只有让丰富多彩的生活与语文知识有机融合,为孩子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巩固,才能真正地丰富孩子们的情感,奠定孩子们厚实的人文根基。教学生识字,就可引导学生关注电视中的广告,大小商店的招牌,食品上的说明,学校的每一块标语,家里、社区等一切有字的地方。这样的认字方法不是抽象的、生硬的,而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这样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情境形象化
李吉林所创设的“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感受,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要在语言情境的创设与开发运用中进行的。用生动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活动中学习语言,从中掌握语文知识。
学生对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东西,会做得很认真,也会学得很好。小学生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一堂《美丽的家乡》综合实践课,把课堂创设成一个展示的大舞台。师生通过家乡风光录像播放,民俗风情的表演,编写歌词的演唱,甚至捧出一盘盘风味可口的家乡小吃,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它以色彩鲜明的画面,优美动听的乐曲,生动自然的表演,引人垂涎欲滴的展示,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这样一个情真意切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美的境界,激发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三、游戏活动趣味化
游戏是知识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桥梁。它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应当寓教学活动于生动、形象、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轻松达到预定目标,提高多方面能力。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活动最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学生学习课文中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就可以练习描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形象。根据描写出来的形象,举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学生学到知识。
把竞赛引到教学过程中,也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高年级的习作课是学生不感兴趣的课之一。大部分的学生一到上习作课无精打采。针对这一现象,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上课时,老师走进教室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扳手腕比赛。”一听比赛,学生就又了精神,一个个跃跃欲试。一场激烈的力量对抗开始了,老师特意请那些平时最怕写作的同学参加比赛。班上气氛热烈,人人兴致高昂。老师觉得时机已到,就请一个写作较好的学生口述刚才的情景,最后要同学们把刚才的情景真实地描写下来。于是,在这一次的练笔中,出现了许多具体生动的片段。课后,几个学生围老师着说:“老师,这样的习作课真好,下次还这样做吗?”这样,学生写作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也渐渐对习作课感兴趣了。
四、双向交流情感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理念。要充分进行双向交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老方法,不要把学生当成容器来“装知识”。对爱问的学生不能一味限制,要倾听他们的声音,不然就会压抑他们的自主性,妨碍他们思维的发展,要关注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如“人为什么不长翅膀”等问题。这些对教师来说也许再浅显不过了,但却是学生思考的结晶。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要花时间同学生一起讨论,并认真做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与他们一起学习的大朋友。学生爱戴哪一位教师,这个教师的话他听起来总觉得特别悦耳,对他所教的学科也比较乐学。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催化剂,亲其师则信其道。
“罗森塔尔效应”实际上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关键在于学习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激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我重视感情投资,有时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在起始的教学中,故意放慢进度,结合课文内容多讲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语文趣题,进行兴趣引导,尽量增强师生的融洽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中度过前几节课,诱导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好感,冲淡一些学生对语文的畏惧心理。在这样环境下,学生就会释放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倾注全部爱心,尊重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倡导微笑教学,除对思维敏捷学生给予表扬外,对思维迟缓的学生更应给予激励和赞扬,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教师的每一句赞赏、每一个微笑,都可能给学生那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评价就会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当个小老师,学会比较,学会评价,真正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评价时,首先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评价时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对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专注性,以及合作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积累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要使学生从小热爱学习,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采用科学方法,不断进行引导,在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最终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我们相信,栽下兴趣的幼苗,必定结出智慧的硕果。
兴趣是驱动所有事物的最原始的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非常强调兴趣的培养,他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来目标。”就是说,学习动机应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把兴趣培养作为主要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呢?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年龄小,乐于从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中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要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用他们最经常接触到或他们喜闻乐见的形象、事物做教材,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内容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里。对学习有了亲切感,就自然会喜欢上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只有让丰富多彩的生活与语文知识有机融合,为孩子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巩固,才能真正地丰富孩子们的情感,奠定孩子们厚实的人文根基。教学生识字,就可引导学生关注电视中的广告,大小商店的招牌,食品上的说明,学校的每一块标语,家里、社区等一切有字的地方。这样的认字方法不是抽象的、生硬的,而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这样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情境形象化
李吉林所创设的“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感受,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要在语言情境的创设与开发运用中进行的。用生动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活动中学习语言,从中掌握语文知识。
学生对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东西,会做得很认真,也会学得很好。小学生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一堂《美丽的家乡》综合实践课,把课堂创设成一个展示的大舞台。师生通过家乡风光录像播放,民俗风情的表演,编写歌词的演唱,甚至捧出一盘盘风味可口的家乡小吃,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它以色彩鲜明的画面,优美动听的乐曲,生动自然的表演,引人垂涎欲滴的展示,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这样一个情真意切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美的境界,激发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三、游戏活动趣味化
游戏是知识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桥梁。它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应当寓教学活动于生动、形象、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轻松达到预定目标,提高多方面能力。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活动最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学生学习课文中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就可以练习描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形象。根据描写出来的形象,举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学生学到知识。
把竞赛引到教学过程中,也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高年级的习作课是学生不感兴趣的课之一。大部分的学生一到上习作课无精打采。针对这一现象,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上课时,老师走进教室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扳手腕比赛。”一听比赛,学生就又了精神,一个个跃跃欲试。一场激烈的力量对抗开始了,老师特意请那些平时最怕写作的同学参加比赛。班上气氛热烈,人人兴致高昂。老师觉得时机已到,就请一个写作较好的学生口述刚才的情景,最后要同学们把刚才的情景真实地描写下来。于是,在这一次的练笔中,出现了许多具体生动的片段。课后,几个学生围老师着说:“老师,这样的习作课真好,下次还这样做吗?”这样,学生写作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也渐渐对习作课感兴趣了。
四、双向交流情感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理念。要充分进行双向交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老方法,不要把学生当成容器来“装知识”。对爱问的学生不能一味限制,要倾听他们的声音,不然就会压抑他们的自主性,妨碍他们思维的发展,要关注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如“人为什么不长翅膀”等问题。这些对教师来说也许再浅显不过了,但却是学生思考的结晶。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要花时间同学生一起讨论,并认真做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与他们一起学习的大朋友。学生爱戴哪一位教师,这个教师的话他听起来总觉得特别悦耳,对他所教的学科也比较乐学。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催化剂,亲其师则信其道。
“罗森塔尔效应”实际上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关键在于学习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激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我重视感情投资,有时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在起始的教学中,故意放慢进度,结合课文内容多讲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语文趣题,进行兴趣引导,尽量增强师生的融洽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中度过前几节课,诱导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好感,冲淡一些学生对语文的畏惧心理。在这样环境下,学生就会释放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倾注全部爱心,尊重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倡导微笑教学,除对思维敏捷学生给予表扬外,对思维迟缓的学生更应给予激励和赞扬,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教师的每一句赞赏、每一个微笑,都可能给学生那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评价就会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当个小老师,学会比较,学会评价,真正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评价时,首先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评价时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对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专注性,以及合作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积累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要使学生从小热爱学习,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采用科学方法,不断进行引导,在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最终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我们相信,栽下兴趣的幼苗,必定结出智慧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