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五年,西昌市将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攻坚六大片区、构建六大支撑,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加快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新西昌。
西昌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目标,抓住“黄金十年”重要机遇期,在困境中赢得先机,在实干中闯出新路,万众一心推动新一轮西昌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逐步实现“向先进学习、与发达为伍”,成功迈入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梯队。
过去五年,西昌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亿、400亿元关口,预计2016年可达461亿元,是2011年的1.55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五年超过2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分别达到38亿元、250亿元,五年均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高位增长,分别是2011年的1.5倍和2倍;2015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第93位、全国州盟首府城市第2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县市第1位。
经过“黄金十年”的艰苦奋斗,西昌经济社会积淀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厚重的精神财富,积淀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经济基础、民生基础和精神基础。未来五年,西昌市将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攻坚六大片区、构建六大支撑,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加快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新西昌。
着力转型升级
构建大产业支撑发展格局
——全力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以加快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新西昌为核心,围绕“345目标”,形成“一三四五七九十”战略布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十三五”期间西昌经济圈旅游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五成,三次产业结构实现重大优化。把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来谋划推动,以“一带一环”(一带:安宁河谷产业旅游发展带;一环:环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牵引,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到2021年,基本建成四川旅游国际化示范城市和全国知名阳光康养旅游度假胜地。
——创新推进工业转型发展。以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支撑,围绕“238目标”,着力构建“6+X”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西昌市要实现2个过千亿(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00亿,保持年均增速8%以上。一是以中缅天然气入昌、西昌飓源风电、雅砻江公司水电、斯特林光伏发电等项目为依托,着力构建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二是以重钢西昌矿业500万吨废品抛尾及和丰矿业花岗石碎石综合利用为依托构建建筑建材产业集群;三是以钒钛板材深加工项目、钒氮合金项目、钛硅合金项目等为依托构建钒钛产业集群;四是以凉山现代房屋建筑集成制造项目、中国十九冶装备制造项目为依托着力构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五是以好医生攀西药业美洲大蠊养殖技术推广、新希望三牧乳业9万吨乳制品生产线技改扩建、华农公司钢鹅建昌鸭精深加工及产品研发等项目为依托构建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六是以三峰垃圾发电二期、污泥餐厨处理处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为依托构建环保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农业特色发展。以构建“六化”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核心,围绕“212目标”,着力实施“五个一批”举措 。到2016年实现两个基本(基本脱贫、基本小康),到2017年实现一个全面(在全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90%(全市90%的行政村建成新村新寨、90%的村民入住新村新寨)。“五个一批”,即实施一批农业综合提升工程、优化提升一批重点产业、引进发展一批加工企业、全面建成一批新村新寨、出台一批改革举措。
着力蓝天碧水
构建大城建支撑发展格局
——科学布局城市发展定位。紧扣“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战略定位和长期目标,以现代化和生态化为标准,按照“做强一心、发展一带、协调五区”的总体布局安排发展规划。“一心”即按照“中心极化、建城纳镇、点带增长、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区为“两轴四片,双心两区”的组团型城市。“一带”即重点发展安宁河谷城镇发展带。以中心城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礼州、佑君、黄联关三镇,扶持沿主要交通线路分布的小城镇带状发展,积极引导人口、企业向城镇集中。“五区”即保护利用邛海泸山风景片区、控制建设东部田园休闲旅游片区、合理发展北部新型工业区、示范发展南部循环经济片区、高品质打造生态型城西综合功能区。
——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一是构建科学协调的发展空间。严格执行《西昌市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二是构建绿色循环的生产方式。着力提高科技含量,加紧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农业特色发展,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建设四川特色新兴增长极。三是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到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8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绿色经济程度大幅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绿色发展机制基本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畅通西昌工程。加快完善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干线网络,构建以西昌为中心的1小时、2小时、4小时交通圈,全力提升区域内互联互通高速畅达能力,初步建成川滇结合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海绵西昌工程。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三是光明西昌工程,加快实施城网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四是五彩西昌工程。依托“山、水、田、林、城”的自然空间格局,突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建设特色鲜明的园林城市,打造一街一景、色彩斑斓的“五彩西昌”。五是智慧西昌工程。大力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深入实施乡村宽带工程和“智慧西昌”建设。六是雪亮西昌工程,建设涵盖全市的城市监控设施,引入人像识别、大数据分析、wifi等监控新技术。七是安居西昌工程。完成全市65个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设防改造任务。 着力改革创新
构建大开放支撑发展格局
——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推进政府管理服务能力现代化,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持续推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进一步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新的发展动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同时,加强政策法规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创新新型城镇化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确保常住人口享有当地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省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撤(并)乡建镇,培育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交通重镇、商贸重镇、农业大镇、旅游大镇。
——进一步推动开明开放发展。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对接成渝经济区、滇中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南亚大通道建设,积极融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积极承接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全面加强雅砻江与长江流域沿线地区在旅游、特色农业和清洁能源开发等方面合作,共同打造流域特色经济带。加快推进西昌、冕宁、德昌三县市同城化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
构建大民生支撑发展格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全市“五大扶贫工程,“十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2个专项方案,围绕“一超六有、一低七有”,切实抓好47个贫困村“乡三有、村七有,户三有”“四个锁定”和“五件实事”工作。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1+X”产业扶持,强化贫困村集体经济建设, 2016年在全州率先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继续以“五十百千”、“122”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升级版。着力建设攀西领先、省内一流的智慧教育体系。推进健康西昌建设,到2021年,全市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高效快捷、保障有力,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统筹城乡,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整合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制度。同时,从供给侧着手,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问题。
着力从严治党
构建大党建支撑发展格局
——坚持党的核心地位,推动形成各级各部门联动抓发展的良好格局。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探索领导班子重大事项决策全程纪实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及纠错纠偏、责任倒查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坚持思想建党,提升党员干部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的政策理论水平。持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学习教育,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理论学习的领导责任制。着力推动干部能力提升,分级抓好干部培训,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坚持强基固本,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推行机构分类改革与党组织设置调整同步、与理顺党组织关系同步、与开展党组织活动同步,推动“两新”组织党组织应建必建,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坚持尚贤任能,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格落实“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用人导向和省委“六个重视选用”“六个坚决不能用”“六个坚决调整”用人原则及市委“三个优先”用人要求,实施“3567”干部选任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与正向激励相结合,建立健全“有为激励、无为问责”制度体系。
——坚持防腐倡廉,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突出“528443”工作思路,全面压实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着力建设“廉洁西昌”,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着力依法治市
构建大治理支撑发展格局
——持续推进依法治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决策推动发展,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深入实施“10+5”工作机制,到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基本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市新格局。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社区(村)、平安和谐街道(乡镇),确保平安西昌质的提升。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围绕“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抓好统战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西昌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目标,抓住“黄金十年”重要机遇期,在困境中赢得先机,在实干中闯出新路,万众一心推动新一轮西昌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逐步实现“向先进学习、与发达为伍”,成功迈入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梯队。
过去五年,西昌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亿、400亿元关口,预计2016年可达461亿元,是2011年的1.55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五年超过2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分别达到38亿元、250亿元,五年均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高位增长,分别是2011年的1.5倍和2倍;2015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第93位、全国州盟首府城市第2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县市第1位。
经过“黄金十年”的艰苦奋斗,西昌经济社会积淀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厚重的精神财富,积淀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经济基础、民生基础和精神基础。未来五年,西昌市将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攻坚六大片区、构建六大支撑,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加快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新西昌。
着力转型升级
构建大产业支撑发展格局
——全力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以加快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新西昌为核心,围绕“345目标”,形成“一三四五七九十”战略布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十三五”期间西昌经济圈旅游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五成,三次产业结构实现重大优化。把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来谋划推动,以“一带一环”(一带:安宁河谷产业旅游发展带;一环:环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牵引,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到2021年,基本建成四川旅游国际化示范城市和全国知名阳光康养旅游度假胜地。
——创新推进工业转型发展。以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支撑,围绕“238目标”,着力构建“6+X”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西昌市要实现2个过千亿(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00亿,保持年均增速8%以上。一是以中缅天然气入昌、西昌飓源风电、雅砻江公司水电、斯特林光伏发电等项目为依托,着力构建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二是以重钢西昌矿业500万吨废品抛尾及和丰矿业花岗石碎石综合利用为依托构建建筑建材产业集群;三是以钒钛板材深加工项目、钒氮合金项目、钛硅合金项目等为依托构建钒钛产业集群;四是以凉山现代房屋建筑集成制造项目、中国十九冶装备制造项目为依托着力构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五是以好医生攀西药业美洲大蠊养殖技术推广、新希望三牧乳业9万吨乳制品生产线技改扩建、华农公司钢鹅建昌鸭精深加工及产品研发等项目为依托构建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六是以三峰垃圾发电二期、污泥餐厨处理处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为依托构建环保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农业特色发展。以构建“六化”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核心,围绕“212目标”,着力实施“五个一批”举措 。到2016年实现两个基本(基本脱贫、基本小康),到2017年实现一个全面(在全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90%(全市90%的行政村建成新村新寨、90%的村民入住新村新寨)。“五个一批”,即实施一批农业综合提升工程、优化提升一批重点产业、引进发展一批加工企业、全面建成一批新村新寨、出台一批改革举措。
着力蓝天碧水
构建大城建支撑发展格局
——科学布局城市发展定位。紧扣“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战略定位和长期目标,以现代化和生态化为标准,按照“做强一心、发展一带、协调五区”的总体布局安排发展规划。“一心”即按照“中心极化、建城纳镇、点带增长、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区为“两轴四片,双心两区”的组团型城市。“一带”即重点发展安宁河谷城镇发展带。以中心城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礼州、佑君、黄联关三镇,扶持沿主要交通线路分布的小城镇带状发展,积极引导人口、企业向城镇集中。“五区”即保护利用邛海泸山风景片区、控制建设东部田园休闲旅游片区、合理发展北部新型工业区、示范发展南部循环经济片区、高品质打造生态型城西综合功能区。
——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一是构建科学协调的发展空间。严格执行《西昌市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二是构建绿色循环的生产方式。着力提高科技含量,加紧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农业特色发展,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建设四川特色新兴增长极。三是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到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8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绿色经济程度大幅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绿色发展机制基本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畅通西昌工程。加快完善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干线网络,构建以西昌为中心的1小时、2小时、4小时交通圈,全力提升区域内互联互通高速畅达能力,初步建成川滇结合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海绵西昌工程。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三是光明西昌工程,加快实施城网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四是五彩西昌工程。依托“山、水、田、林、城”的自然空间格局,突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建设特色鲜明的园林城市,打造一街一景、色彩斑斓的“五彩西昌”。五是智慧西昌工程。大力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深入实施乡村宽带工程和“智慧西昌”建设。六是雪亮西昌工程,建设涵盖全市的城市监控设施,引入人像识别、大数据分析、wifi等监控新技术。七是安居西昌工程。完成全市65个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设防改造任务。 着力改革创新
构建大开放支撑发展格局
——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推进政府管理服务能力现代化,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持续推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进一步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新的发展动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同时,加强政策法规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创新新型城镇化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确保常住人口享有当地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省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撤(并)乡建镇,培育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交通重镇、商贸重镇、农业大镇、旅游大镇。
——进一步推动开明开放发展。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对接成渝经济区、滇中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南亚大通道建设,积极融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积极承接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全面加强雅砻江与长江流域沿线地区在旅游、特色农业和清洁能源开发等方面合作,共同打造流域特色经济带。加快推进西昌、冕宁、德昌三县市同城化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
构建大民生支撑发展格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全市“五大扶贫工程,“十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2个专项方案,围绕“一超六有、一低七有”,切实抓好47个贫困村“乡三有、村七有,户三有”“四个锁定”和“五件实事”工作。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1+X”产业扶持,强化贫困村集体经济建设, 2016年在全州率先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继续以“五十百千”、“122”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升级版。着力建设攀西领先、省内一流的智慧教育体系。推进健康西昌建设,到2021年,全市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高效快捷、保障有力,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统筹城乡,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整合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制度。同时,从供给侧着手,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问题。
着力从严治党
构建大党建支撑发展格局
——坚持党的核心地位,推动形成各级各部门联动抓发展的良好格局。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探索领导班子重大事项决策全程纪实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及纠错纠偏、责任倒查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坚持思想建党,提升党员干部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的政策理论水平。持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学习教育,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理论学习的领导责任制。着力推动干部能力提升,分级抓好干部培训,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坚持强基固本,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推行机构分类改革与党组织设置调整同步、与理顺党组织关系同步、与开展党组织活动同步,推动“两新”组织党组织应建必建,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坚持尚贤任能,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格落实“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用人导向和省委“六个重视选用”“六个坚决不能用”“六个坚决调整”用人原则及市委“三个优先”用人要求,实施“3567”干部选任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与正向激励相结合,建立健全“有为激励、无为问责”制度体系。
——坚持防腐倡廉,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突出“528443”工作思路,全面压实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着力建设“廉洁西昌”,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着力依法治市
构建大治理支撑发展格局
——持续推进依法治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决策推动发展,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深入实施“10+5”工作机制,到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基本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市新格局。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社区(村)、平安和谐街道(乡镇),确保平安西昌质的提升。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围绕“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抓好统战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