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读写结合;语言;积累;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7—009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静心感悟引导学生领略语言的精妙,通过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储备,通过勤于练笔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奥妙,从而实现学生“乐于表达”的目的。
一、静心感悟,领略语言的精妙
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使其充分领略语言的精妙,这是笔者尝试实现“乐于表达”的前提。
1.品味细节,体会精妙。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如,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人教版五年级)一文,笔者便引导学生抓住“围、蹦、拽、顶、扳”等一系列动词体会作者动作描写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2.感情朗读,深化精妙。感情朗读不仅是激发情感的重要方法,更是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精妙之处的重要手段。如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处后,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朗读:个人读、男女生分读、集体读等,学生的体会在读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学生对词语精妙之处的领悟也在进一步地深化。
二、不断积累,丰富语言的储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语文也是一样,应不断积累语言的储备。教师要根据年段目标和课文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言,由优美词语到短句,由句子到段落,由课内积累到课外积累,积累会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这是实现“乐于表达”的基础。
1.读书摘录促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遇到精妙之处,读到好的字、词、篇时,及时动笔将其摘抄在自己的“摘录本”中,待到闲暇时,记记、背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就这样提高了。
2.及时背诵促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记忆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促进其写作。
三、勤于练笔,领悟语言的途径
习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所以,在写作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表达方式显得必不可少,同时努力寻求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勤于练笔,在实践中领悟语言的精妙,这是实现“乐于表达”的途径。
1.总结表达方法,领悟语言的精妙。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总结写法,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句式的写法,以及常见的构段方法,文章的过渡与照应等,以此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精妙之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六年级),文章首尾呼应,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思考: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对首尾呼应的写法有所掌握之后,再加以感情朗读,便收到“得言”“得意”的效果。
2.挖掘课文内容,适时进行小练笔。语文课文篇篇是佳作,处处有妙语,引导学生仿写课文优美的段落和语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匆匆》(人教版六年级)中有这样的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仿写一段完整优美的话,再让学生把自创的句子连成一首精美的小诗,学生的精彩表达便自然生成。
3.补白,“补”出更多的收获。所谓“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与文本有关但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空白点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补白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给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搭建一个舞台。如,《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课文对老人的眼神进行了这样的描写:“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教师可抓住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续写:老人的眼神仿佛在诉说些什么?学生在这样的补白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創设练笔情景,再现鲜活的语言。创设练笔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体验,从而再现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写作。
总之,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方能相得益彰!
编辑:张慧敏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7—009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静心感悟引导学生领略语言的精妙,通过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储备,通过勤于练笔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奥妙,从而实现学生“乐于表达”的目的。
一、静心感悟,领略语言的精妙
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使其充分领略语言的精妙,这是笔者尝试实现“乐于表达”的前提。
1.品味细节,体会精妙。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如,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人教版五年级)一文,笔者便引导学生抓住“围、蹦、拽、顶、扳”等一系列动词体会作者动作描写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2.感情朗读,深化精妙。感情朗读不仅是激发情感的重要方法,更是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精妙之处的重要手段。如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处后,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朗读:个人读、男女生分读、集体读等,学生的体会在读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学生对词语精妙之处的领悟也在进一步地深化。
二、不断积累,丰富语言的储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语文也是一样,应不断积累语言的储备。教师要根据年段目标和课文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言,由优美词语到短句,由句子到段落,由课内积累到课外积累,积累会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这是实现“乐于表达”的基础。
1.读书摘录促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遇到精妙之处,读到好的字、词、篇时,及时动笔将其摘抄在自己的“摘录本”中,待到闲暇时,记记、背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就这样提高了。
2.及时背诵促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记忆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促进其写作。
三、勤于练笔,领悟语言的途径
习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所以,在写作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表达方式显得必不可少,同时努力寻求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勤于练笔,在实践中领悟语言的精妙,这是实现“乐于表达”的途径。
1.总结表达方法,领悟语言的精妙。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总结写法,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句式的写法,以及常见的构段方法,文章的过渡与照应等,以此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精妙之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六年级),文章首尾呼应,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思考: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对首尾呼应的写法有所掌握之后,再加以感情朗读,便收到“得言”“得意”的效果。
2.挖掘课文内容,适时进行小练笔。语文课文篇篇是佳作,处处有妙语,引导学生仿写课文优美的段落和语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匆匆》(人教版六年级)中有这样的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仿写一段完整优美的话,再让学生把自创的句子连成一首精美的小诗,学生的精彩表达便自然生成。
3.补白,“补”出更多的收获。所谓“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与文本有关但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空白点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补白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给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搭建一个舞台。如,《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课文对老人的眼神进行了这样的描写:“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教师可抓住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续写:老人的眼神仿佛在诉说些什么?学生在这样的补白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創设练笔情景,再现鲜活的语言。创设练笔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体验,从而再现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写作。
总之,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方能相得益彰!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