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体截骨矫正僵硬性脊柱侧后凸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顶椎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58例,男21例,女37例;年龄4~27岁,平均14.1岁.其中先天性侧凸31例,特发性侧凸26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者9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83.7°,悬吊位71.1°,脊柱柔韧度12.4%;脊柱后凸角平均78.2°,悬吊位76.3°,脊柱柔韧度23.8%.伴神经压迫症状者14例,CT或MRI显示椎管内骨性或纤维性分隔6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顶椎凸侧楔形截骨,截骨平面Ts~L1,截骨后应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或Luque器械固定.结果49例随访5~69个月,平均26.7个月.侧凸Cobb角平均30.0°,矫正率64.2%;后凸角平均21.3°,矫正率63.5%.术前有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11例、明显减轻2例,1年后仍无改善1例.术后发生肺炎2例(3.4%),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3.4%),一过性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功能障碍5例(8.6%).术后1年以上畸形矫正丢失率平均1.8%.结论对重度先天性混合型侧后凸、青春期后的中重度特发性僵硬性侧后凸和手术后畸形加重的脊柱侧后凸患者,采用顶椎楔形截骨,可使畸形得到一次性矫正,降低了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通过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配合支具外固定,患者可在术后3周离床活动。

其他文献
老年人肺部感染(如肺炎)后,常引发肺功能不全,且常导致老年人多器官损伤乃至多器官衰竭,如治疗不及时,常导致患者死亡。于是提出老年人肺功能不全是否可启动其他器官功能不全的问题。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发现给衰老大鼠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echaride,LPS)后发生急性肺损伤,进而发现随着急性肺损伤的进展,肾组织受到一定损害,影响肾功能。目前临床上除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控制肺部感染及对症治疗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对哮喘小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以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于第一次抗原激发前2周以BCG皮内注射干预,在最后1次抗原激发后48 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及BALF中IL-5与IFN-γ水平,并采用三色光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外周血TH1/TH2细胞比.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OVA致敏激发
目的 评价和总结颌间结扎钉在治疗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以颌间结扎螺钉单独或辅助颌间固定,治疗41例颌骨骨折患者.结果 41例患者除1例轻度错咬合外,余40例均恢复良好的外形及功能,骨质愈合好.结论以颌间结扎钉行颌间固定简便、有效、克服了传统治疗诸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