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处吃草喝水,可野猪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为此,马十分恼怒,一心想报复野猪,但又觉得自己力量不够,便去请求猎人帮忙。可猎人却说,马必须套上辔头永远让他骑,他就帮马去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便答应了猎人的条件。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随后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悲叹道:“我真傻!为了一点小事不能容忍别人,却招致终生被奴役。”
“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普希金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语)其实,不宽容的后果还不只这些。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的意思。(据《现代汉语词典》)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宽大为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人们在当今时代立足社会、求得更好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须有开阔的襟怀、率直的心胸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等。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理应掌握适度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1. 一封和解信
托尔斯泰年轻时和屠格涅夫是好朋友。遗憾的是,有一天在朋友家两人发生了争执,从此断交,一断就是17年。
这漫长的17年,托尔斯泰分别用6年和3年的时间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把他推到了文学的巅峰。
站在“高山”之巅的托尔斯泰,在步入50岁时,忆及屠格涅夫,他惊奇地发觉,心中对屠格涅夫不仅毫无敌意,还充满怀念,两人在一起喝酒、聊天、骑马、散步和讨论手稿的情景历历在目。他情不自禁地给屠格涅夫写了一封信:
“……我自然还记得您的好品德,因为在您同我的关系上它们是这样多。”
“我记得,我的文学荣誉承请于您,我还记得您对我的作品和我个人是多么的喜爱。也许您对我也有同样的回忆,因为我是曾经真诚地爱过您啊。”
“如果您能宽恕我,我真诚地向您贡献出我所能表示的那种友谊。在我们这样的年纪,唯一的幸福就是人与人之间友爱相处的关系。因此,如果我们之间能建立起这种关系,我将感到非常高兴。”
远在巴黎的屠格涅夫收到这封信后,立刻回了信。三个月后,他从国外回来,立即直奔托尔斯泰的庄园。两人一见面,就紧紧拥抱在一起。屠格涅夫热泪盈眶地说:“我是流着泪读完您那封信的,惭愧的是,首先写那封信的为什么不是我呢!”当晚,两人把酒长谈。
[点击] 一封和解信,把搁浅了17年的友谊之舟摆渡到彼岸。也许,人世间再伟大的友谊也有受伤的时候,也有被忽略的时候。但只要是真正的友谊,就不会被忘记,它超越时空,与生命同在。友谊需要包容,更需要真诚,惟有真诚能治愈受伤的心,惟有真诚能唤回友人远去的脚步。
2. 互相宽容
一位老妈妈在她50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的时候,我都愿意原谅他。”有人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她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点击] 有句名言说得好:“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确,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爱,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技巧,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
3. 做人的智慧
谈到做人的智慧,我想起这样一则小故事。一次,德国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会场寂静,倒是这位将军悠悠然。他轻抚士兵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会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人们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盛宴保持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试想,乌戴特将军若认为酒泼到头上有损尊严,严词训斥,大发雷霆之怒,将军在酒宴上将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多么糟糕的形象!所以后人点评他不愧是一位“智慧将军”。
[点击]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事实上,宽容也是一种智慧。
4. 国马与骏马
唐人李翱的《李文公集》中有这样一则寓言:两人分乘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和骏马并驾而行,骏马咬破国马长鬃之颈,使其流血不止,国马若无其事,仍行走自如。骏马回家后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点击]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语)虽遭骏马咬破“长鬃之颈”,以致“流血不止”的侵犯,国马却毫不计较,“和骏马同槽共食”,可见其具有宽容博大的胸怀。
5. 许多报道以偏概全
《中华工商时报》近日刊登冬枫泺的文章称:不久前和一位韩国朋友吃饭。因为是熟人,所以我毫不客气地指出,诸如韩国人说汉字起源于韩国之类的说法,让中国人无法接受!出乎我的预料,那位颇具身份的韩国朋友同样对某些韩国学者表现出不屑,他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在我接触到的韩国人中,99%以上的人都不认同那种说法,那只是个别学者的一家之言,我们也觉得太可笑。但网络的力量太大了,我上网去看了一下,很多谩骂其实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是大家要知道真相——我们大部分韩国人不是那样想的!”
他的说法让我感触颇深,之前许多报道以偏概全,让人们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产生错觉、产生误会、产生怨愤。 [点击] 在“脸红脖子粗”之前保持一份宽容,待到水落石出之后再或褒或贬,方为上策。
6. 文化需要宽容
湖北省新课改语文教材中,梁实秋文章首次入选,而鲁迅作品则减少;7月25日《人民文学》的新锐专号全都由“80后”作者组成;历经17年,贾平凹的《废都》经修改后由作家出版社再版……这些事件表明,我们的文化正走进一个日益宽容的时代。
梁实秋因曾与鲁迅论战,使不少人对其存有偏见。这次他的文章入选,便是打破了这种偏见,冲破了以文学与政治性、文学与阶级性二元对立的标准看待文学、历史的桎梏,这不仅是一种观念的进步,也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社会包容的时代的文化特征。
《人民文学》刊登郭敬明的小说,读者容易得出这一严肃、传统的文学刊物,向商业化作家乃至向市场“低头”的结论,自然争议也非常激烈。在这个经典文化和畅销文化并存的时代,如果再以简单化、单一的文学思维而缺乏一种多元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包容的文学心态,已经难以解决文学与读者、文学与市场间复杂的文学问题。
《废都》曾因大量性描写而被禁。“解禁”是一种文学现象,但它更能说明一种文学宽容的时代的到来。
文化走进“宽容”时代,呈现出宽松、包容、多元的气象。
[点击] 文化的“宽容”,最基本的体现就是一个生命个体没有精神上的紧身衣,灵魂不被拘束;文化的“宽容”,就是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容许极大地奔放发挥出来。一个社会的“宽容”,将使文化思想不断地产生新生命。
7. 会偷东西的外公
“我的外公,从前会偷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菜园偷菜,被菜园主人看见了。可是那主人看见后,转身就走。”母亲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连忙追去。不料那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了想,上去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外公说:“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外公还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想知道我的菜为啥长得漂亮,尽管问。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信不?你先尝尝。”说着,真去天井边的悬蓝里抱出两颗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
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交口称誉的人。
[点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待犯错误者,用和风细雨的方式进行教育,能促使其日后成为品行高尚的人。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健康人生的主色调
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谈珣珣
人的一生曲曲折折,色彩斑斓。在人生这块调色板上,我想,宽容应该是主色调。一颗宽容的心,就像天空一样高远,就像大海一样辽阔,它超脱于凡尘俗世的琐碎计较,情系于朗朗乾坤的潇洒悠远。
宽容是一种至上的品德。学会宽容,我们的周围便会多一份阳光的照耀,少一种阴暗的色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都不能强求十全十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凡事都不可“春色占尽”。宽容地对待世事人生,是为人处世的一门艺术。唐太宗李世民如果不诚恳接纳原来的政敌魏征,何来“贞观之治”的盛世?周总理如果没有至高的大度,又怎能开辟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的新纪元?
宽容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大的海洋在使人类感到敬畏的同时,也在启迪着人类:凡事不过是大海一浪,过分地计较,只会苦了别人,害了自己。学会淡泊,闲看庭外花开花落;追求高远,坐观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洒脱,这才是面对生活的甜酸苦辣、世间的风风雨雨所应具有的境界。而这,又怎离得开一颗宽容之心呢?
宽容,是烘焙感情的暖炉。当你的朋友为弄坏你的一枝笔而感到不安时,你宽容的微笑便会融化他心中的冰河,因为朋友的情意远远高于一枝笔的价值。宽容,会让你立刻忘掉那枝笔,感觉到的只是友情的温暖。当你倾尽全力,可仍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因而满脸羞愧地面对老师时,老师的一句“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学生”,一定会消释你的愧意,因为这时你需要的正是安慰与鼓励,老师的宽容会让你顷刻间化解了失落,充溢胸中的惟有关怀和继续努力的决心。
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必然是心存博爱的人。他怀有佛一般的慈爱之心,如阳光一样不求回报地普照众生、温暖大地。“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事无所不容。”这是神的境界。神是人类假想出来的,它反映的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泰戈尔说:“爱是宽容的别名。”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我想说:“宽容造就了美德。”宽容,使我们的感情不再尖锐,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协调,世界因宽容而和平,而美好!当然,一个真正懂得宽容的人,他决不会放纵、姑息自己与别人,他完全有能力把握好宽容的尺度。
学会宽容,拥有宽容——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试着把宽容作为健康人生的主色调吧,你会发现,生命原本就是一道至美的风景!
[点评] 此文开篇扣题,指出“在人生这块调色板上”“宽容应该是主色调”,然后从“宽容是一种至上的品德”“宽容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宽容,是烘焙感情的暖炉”“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必然是心存博爱的人”等角度,既阐明“宽容”的意义,又揭示“宽容”的条件;同时,作者还强调了“一个真正懂得宽容的人,他决不会放纵、姑息自己与别人,他完全有能力把握好宽容的尺度”,体现出一定的辩证思维。此外,合理引用名言,也为全文增色不少。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前三个分论点的顺序似乎还可以斟酌。
(编辑 文 墨)
“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普希金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语)其实,不宽容的后果还不只这些。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的意思。(据《现代汉语词典》)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宽大为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人们在当今时代立足社会、求得更好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须有开阔的襟怀、率直的心胸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等。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理应掌握适度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1. 一封和解信
托尔斯泰年轻时和屠格涅夫是好朋友。遗憾的是,有一天在朋友家两人发生了争执,从此断交,一断就是17年。
这漫长的17年,托尔斯泰分别用6年和3年的时间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把他推到了文学的巅峰。
站在“高山”之巅的托尔斯泰,在步入50岁时,忆及屠格涅夫,他惊奇地发觉,心中对屠格涅夫不仅毫无敌意,还充满怀念,两人在一起喝酒、聊天、骑马、散步和讨论手稿的情景历历在目。他情不自禁地给屠格涅夫写了一封信:
“……我自然还记得您的好品德,因为在您同我的关系上它们是这样多。”
“我记得,我的文学荣誉承请于您,我还记得您对我的作品和我个人是多么的喜爱。也许您对我也有同样的回忆,因为我是曾经真诚地爱过您啊。”
“如果您能宽恕我,我真诚地向您贡献出我所能表示的那种友谊。在我们这样的年纪,唯一的幸福就是人与人之间友爱相处的关系。因此,如果我们之间能建立起这种关系,我将感到非常高兴。”
远在巴黎的屠格涅夫收到这封信后,立刻回了信。三个月后,他从国外回来,立即直奔托尔斯泰的庄园。两人一见面,就紧紧拥抱在一起。屠格涅夫热泪盈眶地说:“我是流着泪读完您那封信的,惭愧的是,首先写那封信的为什么不是我呢!”当晚,两人把酒长谈。
[点击] 一封和解信,把搁浅了17年的友谊之舟摆渡到彼岸。也许,人世间再伟大的友谊也有受伤的时候,也有被忽略的时候。但只要是真正的友谊,就不会被忘记,它超越时空,与生命同在。友谊需要包容,更需要真诚,惟有真诚能治愈受伤的心,惟有真诚能唤回友人远去的脚步。
2. 互相宽容
一位老妈妈在她50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的时候,我都愿意原谅他。”有人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她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点击] 有句名言说得好:“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确,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爱,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技巧,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
3. 做人的智慧
谈到做人的智慧,我想起这样一则小故事。一次,德国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会场寂静,倒是这位将军悠悠然。他轻抚士兵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会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人们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盛宴保持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试想,乌戴特将军若认为酒泼到头上有损尊严,严词训斥,大发雷霆之怒,将军在酒宴上将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多么糟糕的形象!所以后人点评他不愧是一位“智慧将军”。
[点击]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事实上,宽容也是一种智慧。
4. 国马与骏马
唐人李翱的《李文公集》中有这样一则寓言:两人分乘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和骏马并驾而行,骏马咬破国马长鬃之颈,使其流血不止,国马若无其事,仍行走自如。骏马回家后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点击]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语)虽遭骏马咬破“长鬃之颈”,以致“流血不止”的侵犯,国马却毫不计较,“和骏马同槽共食”,可见其具有宽容博大的胸怀。
5. 许多报道以偏概全
《中华工商时报》近日刊登冬枫泺的文章称:不久前和一位韩国朋友吃饭。因为是熟人,所以我毫不客气地指出,诸如韩国人说汉字起源于韩国之类的说法,让中国人无法接受!出乎我的预料,那位颇具身份的韩国朋友同样对某些韩国学者表现出不屑,他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在我接触到的韩国人中,99%以上的人都不认同那种说法,那只是个别学者的一家之言,我们也觉得太可笑。但网络的力量太大了,我上网去看了一下,很多谩骂其实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是大家要知道真相——我们大部分韩国人不是那样想的!”
他的说法让我感触颇深,之前许多报道以偏概全,让人们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产生错觉、产生误会、产生怨愤。 [点击] 在“脸红脖子粗”之前保持一份宽容,待到水落石出之后再或褒或贬,方为上策。
6. 文化需要宽容
湖北省新课改语文教材中,梁实秋文章首次入选,而鲁迅作品则减少;7月25日《人民文学》的新锐专号全都由“80后”作者组成;历经17年,贾平凹的《废都》经修改后由作家出版社再版……这些事件表明,我们的文化正走进一个日益宽容的时代。
梁实秋因曾与鲁迅论战,使不少人对其存有偏见。这次他的文章入选,便是打破了这种偏见,冲破了以文学与政治性、文学与阶级性二元对立的标准看待文学、历史的桎梏,这不仅是一种观念的进步,也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社会包容的时代的文化特征。
《人民文学》刊登郭敬明的小说,读者容易得出这一严肃、传统的文学刊物,向商业化作家乃至向市场“低头”的结论,自然争议也非常激烈。在这个经典文化和畅销文化并存的时代,如果再以简单化、单一的文学思维而缺乏一种多元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包容的文学心态,已经难以解决文学与读者、文学与市场间复杂的文学问题。
《废都》曾因大量性描写而被禁。“解禁”是一种文学现象,但它更能说明一种文学宽容的时代的到来。
文化走进“宽容”时代,呈现出宽松、包容、多元的气象。
[点击] 文化的“宽容”,最基本的体现就是一个生命个体没有精神上的紧身衣,灵魂不被拘束;文化的“宽容”,就是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容许极大地奔放发挥出来。一个社会的“宽容”,将使文化思想不断地产生新生命。
7. 会偷东西的外公
“我的外公,从前会偷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菜园偷菜,被菜园主人看见了。可是那主人看见后,转身就走。”母亲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连忙追去。不料那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了想,上去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外公说:“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外公还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想知道我的菜为啥长得漂亮,尽管问。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信不?你先尝尝。”说着,真去天井边的悬蓝里抱出两颗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
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交口称誉的人。
[点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待犯错误者,用和风细雨的方式进行教育,能促使其日后成为品行高尚的人。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健康人生的主色调
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谈珣珣
人的一生曲曲折折,色彩斑斓。在人生这块调色板上,我想,宽容应该是主色调。一颗宽容的心,就像天空一样高远,就像大海一样辽阔,它超脱于凡尘俗世的琐碎计较,情系于朗朗乾坤的潇洒悠远。
宽容是一种至上的品德。学会宽容,我们的周围便会多一份阳光的照耀,少一种阴暗的色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都不能强求十全十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凡事都不可“春色占尽”。宽容地对待世事人生,是为人处世的一门艺术。唐太宗李世民如果不诚恳接纳原来的政敌魏征,何来“贞观之治”的盛世?周总理如果没有至高的大度,又怎能开辟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的新纪元?
宽容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大的海洋在使人类感到敬畏的同时,也在启迪着人类:凡事不过是大海一浪,过分地计较,只会苦了别人,害了自己。学会淡泊,闲看庭外花开花落;追求高远,坐观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洒脱,这才是面对生活的甜酸苦辣、世间的风风雨雨所应具有的境界。而这,又怎离得开一颗宽容之心呢?
宽容,是烘焙感情的暖炉。当你的朋友为弄坏你的一枝笔而感到不安时,你宽容的微笑便会融化他心中的冰河,因为朋友的情意远远高于一枝笔的价值。宽容,会让你立刻忘掉那枝笔,感觉到的只是友情的温暖。当你倾尽全力,可仍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因而满脸羞愧地面对老师时,老师的一句“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学生”,一定会消释你的愧意,因为这时你需要的正是安慰与鼓励,老师的宽容会让你顷刻间化解了失落,充溢胸中的惟有关怀和继续努力的决心。
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必然是心存博爱的人。他怀有佛一般的慈爱之心,如阳光一样不求回报地普照众生、温暖大地。“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事无所不容。”这是神的境界。神是人类假想出来的,它反映的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泰戈尔说:“爱是宽容的别名。”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我想说:“宽容造就了美德。”宽容,使我们的感情不再尖锐,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协调,世界因宽容而和平,而美好!当然,一个真正懂得宽容的人,他决不会放纵、姑息自己与别人,他完全有能力把握好宽容的尺度。
学会宽容,拥有宽容——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试着把宽容作为健康人生的主色调吧,你会发现,生命原本就是一道至美的风景!
[点评] 此文开篇扣题,指出“在人生这块调色板上”“宽容应该是主色调”,然后从“宽容是一种至上的品德”“宽容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宽容,是烘焙感情的暖炉”“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必然是心存博爱的人”等角度,既阐明“宽容”的意义,又揭示“宽容”的条件;同时,作者还强调了“一个真正懂得宽容的人,他决不会放纵、姑息自己与别人,他完全有能力把握好宽容的尺度”,体现出一定的辩证思维。此外,合理引用名言,也为全文增色不少。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前三个分论点的顺序似乎还可以斟酌。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