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9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义务教育均等化、信息化进程中,要注意有教育信息化引发新的城乡不均等和由此导致的不均衡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针对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面临的政策、师资、办学指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强化均衡价值理念,实施弱势补偿政策;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实行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科学评估体制,引导教育均衡发展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问题;对策
  义务教育作为具有较强特性的公共物品,在我国全面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是“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保证,是政府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和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必然要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已经成为促进城乡社会公平的基础和关键,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发展教育的重要问题,对此,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初步规划,“力争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目标。教育信息化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教育概念,义务教育信息化是指在义务教育领域充分整合应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理论组织与管理方式的一系列过程。在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信息化具有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的作用,为均等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会引发新的的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均衡问题,如不认真认识、警惕和采取对策,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会有增大的趋势。
  一、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
  1.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全新优质义务教育资源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信息化教学突破了传播和交互方面的时空限制,为具有信息化学习条件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便捷的学习方式,课堂已经从传统课堂走向网络课堂,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学习得到充分体现。充分拥有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条件的师生才能共享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减少义务教育的不平衡性。义务教育信息化是在义务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使教学过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可以大量采用U盘、光盘、EMALL、BBS、网上点播(VOD)、博客、卫星数据电视广播、云储存数据库等现代化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技术,完成远程教授、学习、讨论、答疑和考试等教学环节,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极大丰富了师生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兴趣学习。
  2.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引发新的不均衡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鸿沟”是对这种不平衡问题的生动描述[1]。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差异特征明显,城乡社会发展的二元体制导致城乡经济差距,二元体制还未彻底消除,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依然存在,国家教育经费投资长期集中高等教育和城市居民的局面难于彻底转变。以2007年为例,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为403.76元,虽然比上年的248.53元增长62.64%,但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城市生均公用经费。北京市普通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是2951.59元,上海是2844.93元;而位于西部的贵州省,生均公用经费仅有198.56元,不足200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省该项支出仅有283.34元。[2]这种地区差距的背后实质是城乡差距,所谓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的费用,在实际中,一般农村主要是用于购买学校所需的水电、纸笔等满足学校正常运行的费用。由此可见,相当一些地区农村与城市相比,必然存在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等问题。乡村义务教育受教育资源条件限制,只能停留在昨天的传统教育模式中,缺少“E”教师、“E”设备,师生与“E”少缘或无缘,处于信息化的“贫血”状态。而相对发达的城市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多,经济实力强,社会支持大,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完善快,城市校园在办学实力竞争形势下,争先恐后建信息化、智能化校园,很快拥有了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师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全国乃至世界的优质教育资源。长此以往,城市义务教育因信息化成为最大受益者而形成良性循环成为信息化“强势群体”,反之,农村成为“弱势群体”。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的潜力不但未得到彰显,反而引发了新的不均衡和加剧了其不均衡,不均衡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学生通过教育获得成功的机会。
  二、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遇到的问题
  1.教育政策的城乡不均衡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是以“城市为中心”,教育公共政策大多优先满足或只反映城市人利益,忽视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不平衡问题,近年来最新中小学的教材和课程改革也主要确定在城市,最终其定案以城市学生学力为依据,并不适合广大农村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城乡教师待遇标准和师资配备标准不同,导致农村年轻优秀教师流入城市,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难于得到保障和提高。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后,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负担,中央财政承担义务教育比重低,由于县乡政府经济极不平衡,支持经济落后县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未建立和完善。政策不均衡造成农村义务教育“弱势群体”在信息化进程中得不到城市“优势群体”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整体不均衡问题更为突出在所难免。
  2.教师信息化的城乡不均衡
  在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弱势群体”中,教师享受不到信息化带来的惠利,教师信息化程度低,而在义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必须“教师先行”。城市利用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改革,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广受锻炼,在游泳中学游泳,加之思想相对开放,接受新事物快,教师群体信息化教育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农村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规划和技术指导,受教育环境的局限,教师得不到真正教育信息化的体验,加之农村相对封闭,教师接受新事物相对较慢。教师大多要么在上级组织的教育培训中学习过网络等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教育信息技术,但在课堂中并不操作;要么与未曾接触和使用过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3.办学指标的城乡不均衡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评估的办学条件标准低于城市,为不少地方官员忽视或减少义务教育资源投入,换取经济方面的暂时发展提供了空间。学校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和不完善,管理部门缺乏学校办学效益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学校注重硬件投入,轻成本效益绩效核算,一方面城市学校信息化建设出现超过实际需要不切实际的超前消费,另一方面农村学校超过实际能力举债建设,增加了信息化设备的运行成本。目前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公用经费指标,除信息化以前的公用开支外,无法保障甚至无法提供更多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的正常运转。
  三、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对策
  1.强化均衡价值理念,实施弱势补偿政策
  义务教育的城乡均等实质就是人权平等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及其结果的均等和公正。我国已经形成的义务教育不均衡状况的是区域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特别是城乡间经济社会差异在教育资源上呈现显著的不均衡和不平等性。因而,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必然迫切需要强化均等平等公正的价值理念,对农村义务教育弱势群体实施补偿和倾斜政策。其理由:一是教育均等理念要求,补偿政策是对城乡现实义务教育不平等的反动和补救;二是教育近期效果的要求,弱势群体没有一定的“加速度”补偿政策,与强势群体实施“同速度”甚至“低速度”政策,永远赶不上强势群体状况;三是教育长远效益要求,根据“木桶理论”和系统理论,城乡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取决于“木桶短板”,重点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四是教育政策的合法性要求,农村学生众多,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满足和符合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才具有较强的合法性。
  2.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实行资源共享机制
  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最终是要在农村学生层面得以实现,实现城乡学生一样的发展上。师资不均衡是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不均衡的突出表现,进而在城乡教育质量上体现出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应学习其他国家的有效经验,如日本和韩国政府就制定和实行校长和教师定期轮换政策,对不发达地区任教的教师提供高薪和补助,同时规定,一些将要提拔的教育官员和教师也必须到边远、贫困地区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提拔和晋升[3]。各级政府可以建立和实行优质教师交流政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帮助农村学校尽快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坚持和使这项政策机制常态化,可以解决不同学校师资出现的闲置和紧缺的矛盾,平衡教学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发挥优质师资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带来的资源共享平台,更好更快促进城乡共享义务教育优质资源。
  3.构建科学评估体制,引导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督导评估对各类学校办学起到了“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但教育评估将重点放在对学校鉴定分等上,必然导致地方政府为“政绩漂亮”,把有限资源集中投入所谓城市的“重点”、“窗口”、“示范”等学校,误导社会和家长,加剧城乡学校间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学校两极分化,产生优者愈优劣者愈劣的“马太效应”。因此,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首先必须改变已有教育评估体制,树立科学均衡发展观,并以此为导向,制定统一的、非歧视化的学校评估标准,敦促各级政府改善薄弱学校,遏制少数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之间无限攀比的现象,淡化对学校等级评估,为学校和学生营造一个公平竞争、个性发展的环境[4]。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弱势群体发展,提高其质量,根本改善其状况面貌,实现其跨越式发展应该成为各种办学指标体系、评估体系、经费投入指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导向。
  参考文献:
  [1]陈联,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教育信息化鸿沟探析 教学与管理 2012(2).
  [2]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3]程方平,学校均衡发展与人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2(2).
  [4]肖远军,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构想【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研究配电网负荷预测、规划重要意义和基本任务,分析了配电网负荷预测常用方法,并对配电网规划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配电网;负荷预测;规划信息  一、配电网负荷预测的方法分析与研究。  1)单耗法。单耗法分为产品单耗法和产值单耗法,可用于计算工业用户的负荷预测,通过对过去的单位产值耗电量进行详细地统计分析,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寻找相关规律,预测规划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单耗,根据国民经
【摘 要】钻井工程具有特殊性,由于施工技术、施工条件、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钻井工程中的井喷、井漏、卡钻等事故时有发生。本文立足于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阐述了钻井工程常见事故的成因及处理方法,旨在提高钻井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为钻井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资料参考。  【关键词】钻井工程;事故原因;处理方法  0.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石油勘探等工程逐渐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
【摘 要】谐波电流给电力系统带来诸多危害。本文结合谐波电流的产生和危害,分析了谐波电流与无功补偿电容器的相互影响,就电容器无功补偿对谐波电流放大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电网的可靠、经济运行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谐波电流;危害;电容器;放大;对策  生产和生活中为提高电气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大量使用变频器等非线性设备,导致电网电压电流都含有程度不等的谐波分量。并联电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与生活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能计量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为节能减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在防止电能损耗、维护电力系统稳定方面越来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 电能计量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现有的节能方式与电量计能在节能减耗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如何实现电能计量节能减耗运用的措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能计量;节能降耗  一、电能计量及计量方式 
【摘 要】当前,校车安全问题成为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个完整的校车安全系统包括生产、运营、管理与监督等环节,没有严格而规范的校车管理制度必然导致保障的乏力、管理的混乱。如何避免校车事故频频发生?如何保障校车的安全运行?值得深思。  【关键词】校车安全;监管  盘锦市共有学校、幼儿园574所,在校学生总数19万3千2百余人。县(区)农村中小学现有学生数83898人,每天乘座校车学生数28470人。校
【摘 要】通几种消除铁磁谐振的方法的对比,结合35kV系统的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事件进行分析,选择适合消除谐振的办法。  【关键词】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铁磁谐振  0.引言  电厂35kV系统接于型号为0OSFPSZ-360000/500联络变压器低压侧, 联变的绕组接线形式为YN,a0,d11。35kV系统为不接地系统。2011年5月发生35kV母线电压互感器B、C保险熔断。微机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输电线路大规模发展建设。但是,我国输电线路运行方面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线路跳闸事故频发,安全可靠性不足;输电损耗过大,经济性不够等。所以如何确保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是电网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线路运行中的安全可靠性问题与经济性问题。并从加大线路巡视力度、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开展状态检修、提高设计能力等四个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与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人文管理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趋势。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的内涵、重要意义和具体实现途径予以剖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创新发展的取向是,既继承传统经验,又借鉴吸收具
【摘 要】无功补偿是指采用另加无功补偿装置的办法,让无功负荷与无功补偿装置之间进行无功功率交换而不再与电源进行无功功率交换,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能耗,从而大大减少供电线路,改善电网电压质量。本文介绍了配电网无功功率补偿的定义和原理,同时对无功功率补偿的补偿装置与补偿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无功功率;补偿;配电网  1.无功功率补偿的定义和原理  无功补偿是指在电网感性负荷中安装并联电容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这就决定着“教师”这个社会角色的重要性,教师是发展教育的决定因素。在新的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