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已被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列为必修课程。并在部分省市试行。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①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它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教师、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奠定了基础。②它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开发,特别是个性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统一和谐发展。”③
一、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高中阶段是必须明确个性并选择将来出路的时候,这种客观上的需求使得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1、研究性学习促进自我意识独立意向的发展
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个具有很强独立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研究课题得出的结论的过程中体会独立的乐趣与自身的价值。
2、缓解自我意识分化的矛盾
高中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部分,形成了矛盾。这种分化形成了他们思维行为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想法去做的需求,而这恰好是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内趋力之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自己的项目,促进两部分“我”的统一。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
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根据自身基础自我评估,自设研究课题,依据自己兴趣,明确自身优势,凭借爱好展现自身特点,凭借自身个性,选择研究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性特长即可得到开发,又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确定
青年初期是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决定性时期。世界观的培养不能只归结为认识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生活意义的问题。进一步说是怎样用社会意义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开辟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当学生将自己的精力与热情倾注在自己研究的课题上时,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体会到了生活和自身的意义。没有人会给他们明确的答案,但他们会在研究的同时,在体会到成功喜悦的同时看到自身的价值和科学的力量,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效果要远胜于教师在课堂上生硬地说教。“青年男女不是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是生机勃勃的有创造性的人,他们积极地创立自己的生活,同时还创造我们共产主义的将来。教育越能充分地考虑到青年的特点,并依靠他的志向和积极性,那么教育就将有效。”④正如列宁所说:“青年如果没有充分的独立性,他们即不能将自己锻炼成杰出的社会主义者,也不能锻炼自己去引导社会主义前进。而研究性学习就提供了这样的独立性。”
三、研究性学习满足学生自治的需求
高中阶段是在各方面进行探索、尝试并面临独立走向生活道路的时候,高中生的智力和个性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因而产生了独立自主的需求,对自由的憧憬,急切地想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自由,而自己的能力又不充足。在这种欲望和能力不协调的时候,仍然要做一些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新工作。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这样的新工作。研究性学习,学生主体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学生在研究时要独立自主,处于主人地位,因为他们要自主设立课题、选择课题、实施课题、论证课题。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更多地亲近书籍、老师、社会,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满足自身独立自主的需求。
四、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处于一种微妙的阶段,对于师长大多数中学生都想办法避开,对于同龄人则非常渴望与之交
流,成为好友。“恐怕一生中在人格上受朋友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一时期。”⑤
研究性学习特有的研究性、指导性决定了学生要经常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课题,加强了与师长之间的沟通,加强了相互了解。研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大家要在一起讨论课题,共同为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思考解决办法,共同查找资料,各自得出结果,最后要汇总,一起分析、讨论。这必然加强了学生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下,极易交到新朋友。而在同密友交谈的过程中,青少年在心理上获得自我解放感,同时获得由思想共鸣而产生安全感。对社会生活的信心更加强烈,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研究性学习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⑥为我们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更多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解:
①徐桦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教师报》。
②、③ 熊梅:《当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教育研究》。
④A、B彼罗夫斯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④王世清、牛陇安:《中学生心理与调适》西北大学出版社。
⑥《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讨论修改稿)。
一、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高中阶段是必须明确个性并选择将来出路的时候,这种客观上的需求使得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1、研究性学习促进自我意识独立意向的发展
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个具有很强独立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研究课题得出的结论的过程中体会独立的乐趣与自身的价值。
2、缓解自我意识分化的矛盾
高中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部分,形成了矛盾。这种分化形成了他们思维行为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想法去做的需求,而这恰好是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内趋力之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自己的项目,促进两部分“我”的统一。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
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根据自身基础自我评估,自设研究课题,依据自己兴趣,明确自身优势,凭借爱好展现自身特点,凭借自身个性,选择研究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性特长即可得到开发,又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确定
青年初期是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决定性时期。世界观的培养不能只归结为认识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生活意义的问题。进一步说是怎样用社会意义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开辟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当学生将自己的精力与热情倾注在自己研究的课题上时,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体会到了生活和自身的意义。没有人会给他们明确的答案,但他们会在研究的同时,在体会到成功喜悦的同时看到自身的价值和科学的力量,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效果要远胜于教师在课堂上生硬地说教。“青年男女不是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是生机勃勃的有创造性的人,他们积极地创立自己的生活,同时还创造我们共产主义的将来。教育越能充分地考虑到青年的特点,并依靠他的志向和积极性,那么教育就将有效。”④正如列宁所说:“青年如果没有充分的独立性,他们即不能将自己锻炼成杰出的社会主义者,也不能锻炼自己去引导社会主义前进。而研究性学习就提供了这样的独立性。”
三、研究性学习满足学生自治的需求
高中阶段是在各方面进行探索、尝试并面临独立走向生活道路的时候,高中生的智力和个性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因而产生了独立自主的需求,对自由的憧憬,急切地想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自由,而自己的能力又不充足。在这种欲望和能力不协调的时候,仍然要做一些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新工作。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这样的新工作。研究性学习,学生主体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学生在研究时要独立自主,处于主人地位,因为他们要自主设立课题、选择课题、实施课题、论证课题。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更多地亲近书籍、老师、社会,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满足自身独立自主的需求。
四、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处于一种微妙的阶段,对于师长大多数中学生都想办法避开,对于同龄人则非常渴望与之交
流,成为好友。“恐怕一生中在人格上受朋友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一时期。”⑤
研究性学习特有的研究性、指导性决定了学生要经常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课题,加强了与师长之间的沟通,加强了相互了解。研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大家要在一起讨论课题,共同为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思考解决办法,共同查找资料,各自得出结果,最后要汇总,一起分析、讨论。这必然加强了学生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下,极易交到新朋友。而在同密友交谈的过程中,青少年在心理上获得自我解放感,同时获得由思想共鸣而产生安全感。对社会生活的信心更加强烈,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研究性学习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⑥为我们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更多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解:
①徐桦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教师报》。
②、③ 熊梅:《当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教育研究》。
④A、B彼罗夫斯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④王世清、牛陇安:《中学生心理与调适》西北大学出版社。
⑥《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讨论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