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构筑精神的桃花源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zhong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晋末年的乱世中,有一朵隐逸的菊花,弃绝浮华,返璞归真,品质高洁,在寂寞中安放疲惫的灵魂,对民间的疾苦愈益同情,他用他的诗歌,构筑了一个美与和谐的精神世界,为尘世奔波的我们树起人生观价值观的坐标,警醒我们迷途知返,诗意地栖居。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的寂寞
  ◎文继炬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閑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当人们在尘世之海中翻滚打拼的时候,他们日渐发现其灵魂在岁月之风的磨蚀下已变得粗糙不堪,曾经那样容易感动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任何的风吹都不能泛起丝毫涟漪;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的是严肃的符号,或者刻着世故的微笑,叫你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闹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且让我们想象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从繁华的官场抽身而退,谁能理解他的寂寞?作为晋大司马陶侃之后,步入仕途、承续家风乃是社会的通常要求;而对一个少有高趣,心存不灭理想的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来说,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也须得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即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生活,也得去做官。实际上,自陶渊明四十一岁归田到他六十三岁辞世,这漫长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未尝一日忘却澄清天下的理想:“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杂诗》其五、其四);“少时壮且厉,抚剑独游行。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其八);“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八)……鲁迅曾经提醒人们注意冲淡平和的陶渊明,背后还有刚猛雄放的一面,就是要我们理解陶渊明不曾一日淡忘他少年时的抱负。而且,他并非没有再度出仕的可能。统治者曾在他四十九岁和五十四岁时两次征召他为著作郎,他都毫不动心。江州刺史檀道济上任后亲自带着米肉去看望他,也算礼贤下士了。但陶夫子不买账,将其米肉挥而去之。是什么使得陶渊明意志如此坚决,再也不愿置身官场?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表白,以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倾诉,可以感受到他的孤洁高傲的人格理想与污浊昏朽的社会现实的背道而驰。正是经历了丑恶官场的历练,感到深深厌倦之后,才有毅然背弃的举动。从寂静的树木草丛中,从袒露的石头泥土中,从悠悠的空气和风中,陶渊明真正领受到了生命回复本性的快乐和幸福。弃绝浮华,返璞归真,在寂寞之中安放疲累的灵魂,陶渊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说陶夫子是以虚张的诗意消解田园的艰辛,以朦胧的醉眼忽略生活的重荷,或曰他在狭小的天地中与世无争,放弃自身的责任,泯灭生命的意志。我却要说,乱世中,当我们见多了沽名钓誉、贪饵吞钩、奴颜屈膝、背信弃义等等卑劣无耻的行径之后,他这样安守寂寞,独善其身,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并非对稼穑之艰、耕作之苦视而不见,从他归隐到去世,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打击,甚至以乞讨度日,他却仍然无怨无悔,“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萧统语),执著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将种豆、采菊、饮酒、读书、睡眠、行路、乞食等日常生活和草木、飞鸟、片云、鸡鸣、狗吠等日常景物诗化,甚至于将死亡也诗化,“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有什么能够和这诗化人生相比的呢?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选自《师道》)
  赏析
  品陶渊明的诗文,我们会读到一份真:真挚、真情。在中国文人的心中,他的名字代表着人格的完美与高洁,他的朴素自然、真实平淡、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诗歌的一朵耀眼的奇葩。他的精神境界,为心灵受挫的人们,找到了一个可以栖息的家园。他寂寞吗?是的,他寂寞。用世俗的眼光看他,他一生非常寂寞。但是以超俗的眼光看,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起了一个洁净的精神家园。陶渊明不仅在寂寞中安放好了自己的灵魂,还为在尘世中奔波的人们,竖起了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坐标。
其他文献
“我是太平洋鱼群中的亿万分之一,是大千世界中最寻常的个体。”谭熠用力地画下最后一个句号,深呼出一口气。抬头望向窗外湛蓝的天空,电线纷乱成一团,好像要缠住什么。(“湛蓝的天空”与所表达的意境不协调。)   “昨天晚上那个漫画又更新了……”女生们热烈地讨论着,她们讲的那幅漫画发表在学校的贴吧上,名字叫《深海的星》。其画风清新,故事奇幻,故而很受欢迎。漫画作者的网名叫Star安。“谁是作者呢?”谭熠想着
期刊
当今社会,从网上大热的“锦鲤杨超越”到“支付宝锦鲤信小呆”,无不体现着人们对“好运”的向往。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是幸运儿,但吾辈青年都应当拥有“拼搏”这一人生“锦鲤”。   有多少人来自五湖四海,却囿于厨房与蔬菜;有多少人拥有年少轻狂的梦想,却碎于懦弱的等待。汪国真曾言:“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故,拥有拼搏的精神,是获取“锦鲤”的前提。   拼搏精神能助我们摘星揽月:中国女
期刊
盛夏,炎热席卷大地,可坐落在中国西部的西宁市依然清风徐徐,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个小小的世界成为了天然的避暑山庄。这里牛羊成群,牧草青青,天空像倒流的大海,蓝得耀眼,触手可及。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很慢,像是与现代社会隔绝。   在享受了十几天的宁静后,我们收拾好行李,动身回家。清晨七点钟,西宁的公交车上乘客不是很多,老年人戴着老花镜读早报,小学生靠在座椅上读昨天刚学的文章,迟到的上班族神色匆匆地吃着早
期刊
回归文本,赏文品人悟情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深刻简明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类回忆性散文,作者撷取印象最深刻的演讲片段记叙,兼具情趣谐趣而又不失理趣。   整个演讲分三次讲完,梁任公共引用了一百多则韵文,但作者只选记了其中三则。   1.《箜篌引》   《箜篌引》叙述了一名白发狂夫不顾劝阻堕河而亡的故事。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梁任公在讲这则韵文时,能活
期刊
翠翠盘坐在高高的山崖上,望着渡河的尽头。想着傩送此时正在干什么的翠翠,看着脚下崖壁的虎耳草,心里好似蜂蜜一般的甜美。爷爷在摆渡,他的身体一日弱于一日,那竹篙越来越沉重,好似那多日未用的石碾子,推起来总会咯吱咯吱地响着。   “爷爷,爷爷,我在这儿。”翠翠朝着渡河喊去。夕阳在水面铺开一片金红,爷爷在一片金紅里朝着翠翠挥了挥手。晚霞在爷爷身后拉出了长长的影子,那影子,像是个游子,越走越长,越走越远。 
期刊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叫王承书,年近半百还面临多次改行,甚至为了核事业隐姓埋名30多年。在一次次从零开始的艰难抉择面前,王承书用三个“我愿意”肩负起了国家的重托。  王承书一生的三次“我愿意”,氤氲着浓厚的爱国情,砥砺着坚毅的强国志,激荡着铿锵的报国行。  也许有人不理解,王承书在专业已经定型的情况下还多次转行,选择在新的领域从零开始;也许有人表示惊讶,王承书能够隐姓埋名30多年,这需要很大
期刊
凌霄花开本无声,游客途经却有意。凌霄花的点缀,给民宿增添了几分清新的气息,游客的思考和对话引起了我的看法。我覺得借助外物获得成功的方式,是值得敬重的。   小草青青生长大地,享受阳光和雨露,它借助着自然条件茁壮生长;人们希望探索地球之外的事物,于是靠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一次次地将进步和成功载入史册……人类的各种成就从本质上讲都需要借助外物。牛顿的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
期刊
阳光是温暖的,妈妈的手也是温暖的,于是我一直认为,妈妈的手掌上,是有阳光的。  小时候,我的小手握不住妈妈的大手,只好拽着妈妈的手指。上街的时候,只有拽着妈妈的手指,我才会觉得安全,因为我能感觉到妈妈手指上的阳光的温度。  寒冷的冬夜,我蜷在被子里不肯伸开腿,妈妈就把我的脚放在她的胸口上,双脚一点点变暖,我安然入梦。  发烧的时候,我就把身体裹在厚厚的棉被中,却依然发抖。可只要妈妈的手在我的额头上
期刊
父亲是一名体育老师,多年来,他带领的实小篮球队以强悍闻名于县。父亲的那双大长腿在大大小小的篮球场上纵横驰骋了许多年,虽然上面落下了许多“印记”,但战果辉煌。   这一次,神话竟然被打破了!体力不支?戰术落后?总之,惨败……一向百发百中的父亲在最关键的时刻竟发球失误,球队最终以30:32败给了实小南队这支新生力量!就是这次发球,险些使父亲丧失了对自己篮球能力的信心……看着实小南队朝气蓬勃的小将们,父
期刊
乡村的清晨是被露水浸湿的麦苗。  乡村的傍晚是随着霞光飞舞的红蜻蜓。  乡村的深夜是野旷天低时无边的寂静。  年少时常牵着祖母的手在田间的小路上行走,看着广阔而平旷的土地、质朴而辛勤的农人,仿佛一幅画卷。闲暇时,与伙伴在水塘边嬉戏,满心欢喜。  有一年,我走在四月天里的油菜花丛中,那时阳光正艳,满眼是灿烂的金黄,轻风袭来,浓郁的香气扑面,细碎的花瓣飘到头发上、衣襟上。我闭上眼,感受灿烂的阳光在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