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国企业的奢侈品之路,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起点就会渐行渐远,而目的地则会渐行渐近。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于任何一个雄心勃勃想在奢侈品市场一试身手的中国商家来说,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不知道它们愿意先听哪一个。
好消息是,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者目前已占总人口的13%,约为1.6亿人。中国有这么多消费者“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如果能摸出他们口袋里的钞票,对无利不起早的商人或企业家来说,无异于守着一座金山。
坏消息是,面对这1.6亿人砌垒成的奢侈品金山,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注定了要空手而归。换句话说,它们无法念个魔咒,就能使自己的产品、品牌“立地成佛”,摇身一变成为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奢侈品地图上,醒目地飘扬着五颜六色国外品牌的旗帜,而中国本土的奢侈品品牌却少之又少。
为什么中国市场成了国外奢侈品的乐园,而中国企业却退避三舍,将市场拱手相让?这显然值得探索。
差距
考察西方奢侈品的来龙去脉,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共性:讲究出身,讲究传承,有娓娓动听的故事或传说,当然,品质上的精工制造更是不在话下。
那么,仅就这些因素而言,中国的内连升鞋、瑞蚨祥绸缎一样都不缺,但为何它们一个个风流云散,衰运难挽?“中国造”离奢侈品的彼岸到底有多远?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强大的信仰和理念,创造和维持一个奢侈品品牌最难的不是卖高价,而是保持理念的高贵。”国际顶级烈酒品牌瑞典绝对伏特加上海分公司的胡进对此问题表明了他的看法。在他看来,瑞蚨祥“童叟无欺、言不二价”的经营理念仅仅是一种商业道德伦理的表述,“根本没有把自己逼到一种至尊、顶端的出发点”。
上海沐古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克曾参与武汉烟草集团顶尖产品1916的策划。也许有此成功操作的经历,他对中国产生奢侈品品牌抱有乐观态度。他打了一个很有诗意的比喻:“人民需要奢侈品,就像人民需要路灯一样——人民不指望靠路灯看书写字,但是路灯的光芒照耀在人民的心灵上。”
谈及中国奢侈品和国外奢侈品的差距,李克认为主要体现在时间上:“盖一栋别墅只需要1年,而生成别墅台阶上的青苔却需要10年,奢侈品品牌是需要时间来积淀的。”
曾在法国工作和居住了12年的吴雪筠小姐显然不赞同“时间”差距说。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吴雪筠就开始接触、使用奢侈品。“虽然口红涂在嘴上,并没有直接写着品牌名字,但是对于自己,却是一种很珍惜、呵护自我的感觉。”自1999年开始,吴雪筠负责全球顶级设计顾问公司Peclers Paris(贝可莱尔一巴黎)在中国的咨询业务。回国后,她成为大陆多家知名服装和时尚消费品牌的设计顾问,其中包括江南布衣、美特斯邦威、黛若(骊谷)等品牌。
吴雪筠着重分析了奢侈品本身所传递的“非动物性属性”。首先,西方人把奢侈品视为一种关于创造力的工业,它讲究血缘正统,代表着个性和身份,所以,它绝非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其次,西方奢侈品的最初消费者是贵族,这个阶层有着卓越的道德观和高尚的审美标准,贵族从稀有物品中寻求人类情感的寄托,譬如良种马等。最后,成为奢侈品的东西一定要能代表至尊、美妙的感觉。
基于此,吴雪筠认为中国奢侈品与西方的差距主要在于,中国缺乏一批具有卓越人格、清晰的是非标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其中既包括制造商,也包括消费者,所以中国人虽有打造奢侈晶的冲动和欲望,但是造出来的东西,即使价格上去了,也往往是贵而不尊,“暴发户虽然站在自家的宾利汽车旁睥睨左右,但他本人并不能让人对他有更多的尊敬和赞美”。
市场ABC
尽管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是作为一种可以期待的商机,奢侈品令人垂涎的利益和市场空间可都是实实在在的。
以中国企业强大的制造能力而论,制造出物理概念上的奢侈品并不太难,江浙一带承接阿曼尼等欧美知名奢侈品OEM业务的工厂因为无可挑剔的产品品质和极高的交货效率而得到了对方的高度评价。
东方仁德传播机构副总裁、品牌专家孙雷坚信,就产品制造环节而言,中国本土的优秀企业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中国企业如果想进一步谋求发展,只需要迈开脚步自创品牌即可。对于这些厂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具备国外奢侈品品牌的运营能力。
然而,这种要求极高的品牌运营能力也许要从基本的产品定位做起:在什么领域做什么产品相对容易突破?“中国造”且打“中国牌”的奢侈品,其市场到底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李克深信市场首先是在国内。他认为,在非理性消费品领域容易出奢侈品,比如烟和酒。这些产品属于嗜好产品,具有感情色彩,有奢侈品应有的道具意义,能满足中国人讲排场的心理需要。
胡进则认为,中国奢侈品更易从酒和服饰人手,而主打市场则是海外。他说:“中国人在奢侈品的认知上还有差距,炫耀性的奢侈品消费心态对奢侈品必须拥有的忠诚消费市场弊大于利。如果喝水井坊只是因为价格高,在宴请别人时有面子,那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价格更高、炒作更厉害的产品时,还有谁喝水井坊?”
作为国际流行趋势研究专家,吴雪筠以“上海滩”的成功为例,说明中国奢侈品首先应该偏重于海外市场。“中国元素+西方设计,西方人思考的是中国文化这么悠久肯定有神奇的密码,他们想要探索出来,这其中就蕴含着中国奢侈品的市场机会。”
相对于“本土市场”论和“海外市场”论,孙雷是“骑墙派”。他强调,奢侈本身并无国界,关键在于奢侈品是否能够给消费者一个充足的奢侈消费的理由。中国产品和品牌应该瞄准全球奢侈品消费者,在提高产品品质、打通销售通路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辨明在奢侈品消费者心目中“中国”的品牌资产。例如,在餐饮、香烟、丝绸、陶瓷、酒精饮料、工艺品等领域,“中国”至今仍然能够引发人们的正面品牌联想,它与高品质、顶级工艺、东方神秘色彩、中国独特的文化密不可分。而这些,“恰恰就是中国的奢侈品商人能够利用的品牌资源,能够借势,能够席卷全球的宝贵优势”。
策略
在制造能力上具有全球竞争力,也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再加上打造自有品牌的决心和为此做出艰苦付出的心理准备,中国奢侈品或准奢侈品制造商可以踏上新的征程了吧?
且慢,在专业人士看来,打造奢侈品的过程就是攀爬高山——你是独自登山,还是找有经验的向导带你登山;你选择陡坡攀援,还是从平缓的坡面启程,目标虽然一样,但是过程绝对不同。
作为一个咨询师,李克觉得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缺少价格创新的能力和勇气,要鼓励中国企业进行价格创新。“为什么我们的冰淇淋不能卖到100元一份?关键就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附加值和品质缺少信心。只要你定了高价,又给足消费者支付高价的理由,你就能成功。”
在与西方奢侈品品牌打过7年交道的杭州盛宏公司老板盛梅看来,“两条腿走路”更为可行。一方面,她继续开拓可以为之代工的奢侈品企业客源,另一方面,她在2年前推出了自己的品牌Sun Divina。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过不了几年,我的奢侈品品牌将出现在意大利的成衣商店里,外国人可以在上面看到‘Made in China’标签!”
胡进认为与西方奢侈品品牌联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酒类从业人员,他很关注中国的张裕葡萄酒与法国卡斯特的合作。卡斯特是欧洲最大的葡萄酒企业,仅在法国就有1万个专卖店。从2001年开始,张裕与卡斯特合作推出共同品牌的酒庄酒,在中国市场迅速掀起了热潮。
在孙雷看来,也可以通过资本手段并购国际性奢侈品品牌。他以香港潘迪生家族为例证明白己的观点。潘迪生家族拥有国际著名打火机品牌S.T.Dupont,这一品牌除了其起家的打火机产品外,如今已拓展到文具、配饰、服装、手表等多个领域。潘迪生家族持有S.T.Dupont集团55.52%的股份,是绝对控股股东。“中国企业目前在跨国并购上频频制造轰动性新闻,虽说目前主要集中在能源、IT和电子消费品行业,但谁敢说下一桩并购不会发生在奢侈品行业?”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国企业的奢侈品之路,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起点就会渐行渐远,而目的地则会渐行渐近。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于任何一个雄心勃勃想在奢侈品市场一试身手的中国商家来说,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不知道它们愿意先听哪一个。
好消息是,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者目前已占总人口的13%,约为1.6亿人。中国有这么多消费者“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如果能摸出他们口袋里的钞票,对无利不起早的商人或企业家来说,无异于守着一座金山。
坏消息是,面对这1.6亿人砌垒成的奢侈品金山,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注定了要空手而归。换句话说,它们无法念个魔咒,就能使自己的产品、品牌“立地成佛”,摇身一变成为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奢侈品地图上,醒目地飘扬着五颜六色国外品牌的旗帜,而中国本土的奢侈品品牌却少之又少。
为什么中国市场成了国外奢侈品的乐园,而中国企业却退避三舍,将市场拱手相让?这显然值得探索。
差距
考察西方奢侈品的来龙去脉,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共性:讲究出身,讲究传承,有娓娓动听的故事或传说,当然,品质上的精工制造更是不在话下。
那么,仅就这些因素而言,中国的内连升鞋、瑞蚨祥绸缎一样都不缺,但为何它们一个个风流云散,衰运难挽?“中国造”离奢侈品的彼岸到底有多远?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强大的信仰和理念,创造和维持一个奢侈品品牌最难的不是卖高价,而是保持理念的高贵。”国际顶级烈酒品牌瑞典绝对伏特加上海分公司的胡进对此问题表明了他的看法。在他看来,瑞蚨祥“童叟无欺、言不二价”的经营理念仅仅是一种商业道德伦理的表述,“根本没有把自己逼到一种至尊、顶端的出发点”。
上海沐古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克曾参与武汉烟草集团顶尖产品1916的策划。也许有此成功操作的经历,他对中国产生奢侈品品牌抱有乐观态度。他打了一个很有诗意的比喻:“人民需要奢侈品,就像人民需要路灯一样——人民不指望靠路灯看书写字,但是路灯的光芒照耀在人民的心灵上。”
谈及中国奢侈品和国外奢侈品的差距,李克认为主要体现在时间上:“盖一栋别墅只需要1年,而生成别墅台阶上的青苔却需要10年,奢侈品品牌是需要时间来积淀的。”
曾在法国工作和居住了12年的吴雪筠小姐显然不赞同“时间”差距说。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吴雪筠就开始接触、使用奢侈品。“虽然口红涂在嘴上,并没有直接写着品牌名字,但是对于自己,却是一种很珍惜、呵护自我的感觉。”自1999年开始,吴雪筠负责全球顶级设计顾问公司Peclers Paris(贝可莱尔一巴黎)在中国的咨询业务。回国后,她成为大陆多家知名服装和时尚消费品牌的设计顾问,其中包括江南布衣、美特斯邦威、黛若(骊谷)等品牌。
吴雪筠着重分析了奢侈品本身所传递的“非动物性属性”。首先,西方人把奢侈品视为一种关于创造力的工业,它讲究血缘正统,代表着个性和身份,所以,它绝非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其次,西方奢侈品的最初消费者是贵族,这个阶层有着卓越的道德观和高尚的审美标准,贵族从稀有物品中寻求人类情感的寄托,譬如良种马等。最后,成为奢侈品的东西一定要能代表至尊、美妙的感觉。
基于此,吴雪筠认为中国奢侈品与西方的差距主要在于,中国缺乏一批具有卓越人格、清晰的是非标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其中既包括制造商,也包括消费者,所以中国人虽有打造奢侈晶的冲动和欲望,但是造出来的东西,即使价格上去了,也往往是贵而不尊,“暴发户虽然站在自家的宾利汽车旁睥睨左右,但他本人并不能让人对他有更多的尊敬和赞美”。
市场ABC
尽管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是作为一种可以期待的商机,奢侈品令人垂涎的利益和市场空间可都是实实在在的。
以中国企业强大的制造能力而论,制造出物理概念上的奢侈品并不太难,江浙一带承接阿曼尼等欧美知名奢侈品OEM业务的工厂因为无可挑剔的产品品质和极高的交货效率而得到了对方的高度评价。
东方仁德传播机构副总裁、品牌专家孙雷坚信,就产品制造环节而言,中国本土的优秀企业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中国企业如果想进一步谋求发展,只需要迈开脚步自创品牌即可。对于这些厂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具备国外奢侈品品牌的运营能力。
然而,这种要求极高的品牌运营能力也许要从基本的产品定位做起:在什么领域做什么产品相对容易突破?“中国造”且打“中国牌”的奢侈品,其市场到底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李克深信市场首先是在国内。他认为,在非理性消费品领域容易出奢侈品,比如烟和酒。这些产品属于嗜好产品,具有感情色彩,有奢侈品应有的道具意义,能满足中国人讲排场的心理需要。
胡进则认为,中国奢侈品更易从酒和服饰人手,而主打市场则是海外。他说:“中国人在奢侈品的认知上还有差距,炫耀性的奢侈品消费心态对奢侈品必须拥有的忠诚消费市场弊大于利。如果喝水井坊只是因为价格高,在宴请别人时有面子,那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价格更高、炒作更厉害的产品时,还有谁喝水井坊?”
作为国际流行趋势研究专家,吴雪筠以“上海滩”的成功为例,说明中国奢侈品首先应该偏重于海外市场。“中国元素+西方设计,西方人思考的是中国文化这么悠久肯定有神奇的密码,他们想要探索出来,这其中就蕴含着中国奢侈品的市场机会。”
相对于“本土市场”论和“海外市场”论,孙雷是“骑墙派”。他强调,奢侈本身并无国界,关键在于奢侈品是否能够给消费者一个充足的奢侈消费的理由。中国产品和品牌应该瞄准全球奢侈品消费者,在提高产品品质、打通销售通路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辨明在奢侈品消费者心目中“中国”的品牌资产。例如,在餐饮、香烟、丝绸、陶瓷、酒精饮料、工艺品等领域,“中国”至今仍然能够引发人们的正面品牌联想,它与高品质、顶级工艺、东方神秘色彩、中国独特的文化密不可分。而这些,“恰恰就是中国的奢侈品商人能够利用的品牌资源,能够借势,能够席卷全球的宝贵优势”。
策略
在制造能力上具有全球竞争力,也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再加上打造自有品牌的决心和为此做出艰苦付出的心理准备,中国奢侈品或准奢侈品制造商可以踏上新的征程了吧?
且慢,在专业人士看来,打造奢侈品的过程就是攀爬高山——你是独自登山,还是找有经验的向导带你登山;你选择陡坡攀援,还是从平缓的坡面启程,目标虽然一样,但是过程绝对不同。
作为一个咨询师,李克觉得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缺少价格创新的能力和勇气,要鼓励中国企业进行价格创新。“为什么我们的冰淇淋不能卖到100元一份?关键就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附加值和品质缺少信心。只要你定了高价,又给足消费者支付高价的理由,你就能成功。”
在与西方奢侈品品牌打过7年交道的杭州盛宏公司老板盛梅看来,“两条腿走路”更为可行。一方面,她继续开拓可以为之代工的奢侈品企业客源,另一方面,她在2年前推出了自己的品牌Sun Divina。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过不了几年,我的奢侈品品牌将出现在意大利的成衣商店里,外国人可以在上面看到‘Made in China’标签!”
胡进认为与西方奢侈品品牌联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酒类从业人员,他很关注中国的张裕葡萄酒与法国卡斯特的合作。卡斯特是欧洲最大的葡萄酒企业,仅在法国就有1万个专卖店。从2001年开始,张裕与卡斯特合作推出共同品牌的酒庄酒,在中国市场迅速掀起了热潮。
在孙雷看来,也可以通过资本手段并购国际性奢侈品品牌。他以香港潘迪生家族为例证明白己的观点。潘迪生家族拥有国际著名打火机品牌S.T.Dupont,这一品牌除了其起家的打火机产品外,如今已拓展到文具、配饰、服装、手表等多个领域。潘迪生家族持有S.T.Dupont集团55.52%的股份,是绝对控股股东。“中国企业目前在跨国并购上频频制造轰动性新闻,虽说目前主要集中在能源、IT和电子消费品行业,但谁敢说下一桩并购不会发生在奢侈品行业?”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国企业的奢侈品之路,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起点就会渐行渐远,而目的地则会渐行渐近。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