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地方党报想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立足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本文以《东莞日报》十一年七次改版为例,通过大量的事实案例,介绍了《东莞日报》如何以新理念、新内容、新手段塑造政经主流大报的探索实践,为地方党报的媒体定位和路径探索提供相关参考。
过去的十年里,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东莞这座城市经历了转型升级、艰难蜕变,而新闻传媒行业亦踏上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新征程。面对新媒体日益兴起、传统媒体不断受到冲击的形势,《东莞日报》历经七次改版优化,从内容和形式上力求有新的突破,成功塑造成为政经主流大报。
创新理念:十一年七次改版,确立“政经主流大报”办报方向
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性,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2006年至2012年,东莞日报社与时俱进,进入了改革创新、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东莞日报社创办了《东莞时报》、东莞时间网等子媒,并成立了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日报》先后进行了五次改版。
2006年6月1日进行第一次改版,鲜明地提出了“党报的心,都市报的身”的办报理念。仅仅半年后,2006年12月26日,《东莞日报》第二次改版,目的在于展现成熟的区域整合型政经大报形态,强化自身在报业市场的主体地位。距离第二次改版不到一年,2007年11月28日,《东莞日报》第三次改版,强调“贴近就是力量”,大幅增加本土新闻、本土资讯、深度调查、专业报道,更贴近民生、贴近社会。三度改版令 《东莞日报》声名鹊起。2008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东莞日报》一举拿下“全国最具品牌价值地市党报十强”大奖。
2009年3月12日,《东莞日报》第四次改版,确立了“政经主流大报”的办报方向。力求成为一份立足东莞本土的政经主流大报,成为一份服务城市的现代党报,成为一份宜政宜商的知性读物。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将眼光投向经济生活,以信心鼓舞业界、以资讯服务企业,正是《东莞日报》理应为这座城市承担的使命。
2010年5月,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前一天,《东莞日报》进行第五次改版,进一步强化报纸的政经形态,经济报道设置为政经、产经、财经三大类,更注重经济报道的权威性、本地性与服务性,使内容结构更符合政经主流大报特征。2011年12月19日,《东莞日报》对新闻产品进行了调整升级,使之更符合政经主流大报的风格。
2013年至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东莞经历转型升级之后,也逐步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在这一时期,媒体格局、传播形态继续深度裂变,传统报业面临严峻形势,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带给行业颠覆性冲击,东莞日报社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大势,踏上了改革创新的新征程。
2014年第六次改版提出,将《东莞日报》打造成为一个更有影响力的思想阵地、更有互动性的交流阵地、更有社会责任感的建设阵地、更有实用性的参考阵地、更有穿透力的融合阵地,使其视野更广阔,“宜政宜商”的功能更明显。面对媒体传播形态的革命性变迁,2017年第七次改版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将《东莞日报》打造成东莞地区一张具有鲜明互联网特征的党报融合媒体名片。
改革创新让《东莞日报》在东莞报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迸发了巨大的生命力。十一年七次改版,《东莞日报》基本确立了“政经主流大报”的办报方向,通过一系列大手笔的策划报道,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担当和作为。
创新内容:坚持四个原则,创新优化新闻报道
改版只是形式,重点是改版后新闻报道的改革创新。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最根本的。内容生产是媒体的看家本领,无论媒体形态怎么变革、传播形式怎么变化,媒体都要不断巩固和提升内容生产这一核心竞争力。为此,《东莞日报》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创新改进报道方式方法,唱响主旋律,传递好声音。
一是坚持党报姓党,不断改革创新,让时政报道安全出彩。例如,2011年东莞两会之后,推出“幸福东莞大家谈”系列报道,就公平正义、收入增长、爱心城市等话题,推出8篇整版报道,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2012年东莞两会,精心组织推出预热及5场现场问政活动,市领导纷纷批示肯定,随后又促成有关部门对网友问题进行逐一回应,《东莞日报》还配合推出“东莞为什么”系列长文,到6月初的“时间问政”网友见面会达到高潮。
二是突出以人为本、焦点集中、拓展延伸性等理念。深化本土内容、深度内容和实用性内容,充分发挥媒体耳目和喉舌的功能,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2011年,持续千旱天气令东江咸潮期延长,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很大麻烦。《水乡旱情重农民盼“解渴”》报道既有记者走访,又有旱情影响和呼吁声音,由通讯稿件上升到水乡片调查,层层深入,做出了较高水准的新闻报道。
三是更加注重观点提炼、立题思考,涌现出了一批精品深度报道,充分体现了政经大报的理性思考水平。2019年,围绕南沙大桥通车,《东莞日报》提前策划,强势跟进收费标准出炉、亮灯、通车、通行指引等报道,新闻报道做到了反应快、抓点准、内容狠;开设“热点问答”“现场体验”“建设者故事”等栏目,回应大桥更名、设计日均车流量、是否支持移动支付等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四是注重用户思维,将日常报道做细做活。全面提升精细化操作水平和可读性,长期提倡并践行“短、新、实”“见人见事”、精致悦读的三重目标。新闻报道用百姓话、说百姓事、解百姓忧,让新闻真正接了地气。2018年,《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系列报道》《抵制养犬不文明行为》《植物园探秘》等一批民生报道,可读性强,社会效果好。
创新方法手段:聚焦重大策划,政经、产经、财经全面开花
当前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就是要善于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内容,形成主流舆论矩阵。东莞是制造业名城,经济发展生机蓬勃。《东莞日报》始终将经济建设宣传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2009年确立“政经主流大报”办报方向以来,不断加大经济报道的力度。
一是始终聚焦重大事件,重大策划不缺席。2009年5月,推出大型社慶特刊《曙光2009东莞发展路线图》,记录了东莞抗击全球金融风暴的历史,梳理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脉络,展示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曙光初现的雄浑图景。 2015年11月,推出“破局——为东莞’十三五’建言”大型策划报道,对话权威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参考;2018年8月推出“学杭州提品质”重磅策划报道;2019年7月,推出“学杭甬媒体行”系列报道。
二是强化报纸的政经形态,使内容结构更符合政经主流大报特征。2013年 5月,《东莞日报》进行了第五次改版,对内容和版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每日的经济报道置于最显著的版块,并更新设置为政经、产经、财经三大类,更注重经济报道的权威性、本地性与服务性,新设了融各类商务新闻于一炉的“商务.风向”版,便于读者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把握经济风向。
三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经济版块深度报道。2016年,《东莞日报》明确将产经新闻作为经济新闻的基本形态地位,明显加强了公司新闻、行业新闻及深度报道的采写力度。通过强化产经新闻报道,完善了经济新闻形态,丰富了经济新闻产品,提升了产经新闻的区域影响力。2017年以来,《东莞日报》洞察经济领域重大变化,推出了一批有亮点的产经策划。比如,针对近年来深圳房价高企,企业不断搬迁东莞的现象,报纸以“封面报道”的形式、杂志化的操作手段,策划了两个整版的深度报道,提出了“深企入莞潮第三波”的概念,稿件采写历时近一个月,反复打磨推敲。
梳理《东莞日报》历次改版的过程及每年重大策划报道,党报思维贯穿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贯穿始终,主流媒体的定位贯彻始终,创新方式方法贯穿始终。一份政经主流大报日益成熟,不断巩固了党的舆论阵地,不断提升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作者单位:东莞日报)
过去的十年里,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东莞这座城市经历了转型升级、艰难蜕变,而新闻传媒行业亦踏上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新征程。面对新媒体日益兴起、传统媒体不断受到冲击的形势,《东莞日报》历经七次改版优化,从内容和形式上力求有新的突破,成功塑造成为政经主流大报。
创新理念:十一年七次改版,确立“政经主流大报”办报方向
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性,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2006年至2012年,东莞日报社与时俱进,进入了改革创新、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东莞日报社创办了《东莞时报》、东莞时间网等子媒,并成立了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日报》先后进行了五次改版。
2006年6月1日进行第一次改版,鲜明地提出了“党报的心,都市报的身”的办报理念。仅仅半年后,2006年12月26日,《东莞日报》第二次改版,目的在于展现成熟的区域整合型政经大报形态,强化自身在报业市场的主体地位。距离第二次改版不到一年,2007年11月28日,《东莞日报》第三次改版,强调“贴近就是力量”,大幅增加本土新闻、本土资讯、深度调查、专业报道,更贴近民生、贴近社会。三度改版令 《东莞日报》声名鹊起。2008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东莞日报》一举拿下“全国最具品牌价值地市党报十强”大奖。
2009年3月12日,《东莞日报》第四次改版,确立了“政经主流大报”的办报方向。力求成为一份立足东莞本土的政经主流大报,成为一份服务城市的现代党报,成为一份宜政宜商的知性读物。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将眼光投向经济生活,以信心鼓舞业界、以资讯服务企业,正是《东莞日报》理应为这座城市承担的使命。
2010年5月,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前一天,《东莞日报》进行第五次改版,进一步强化报纸的政经形态,经济报道设置为政经、产经、财经三大类,更注重经济报道的权威性、本地性与服务性,使内容结构更符合政经主流大报特征。2011年12月19日,《东莞日报》对新闻产品进行了调整升级,使之更符合政经主流大报的风格。
2013年至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东莞经历转型升级之后,也逐步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在这一时期,媒体格局、传播形态继续深度裂变,传统报业面临严峻形势,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带给行业颠覆性冲击,东莞日报社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大势,踏上了改革创新的新征程。
2014年第六次改版提出,将《东莞日报》打造成为一个更有影响力的思想阵地、更有互动性的交流阵地、更有社会责任感的建设阵地、更有实用性的参考阵地、更有穿透力的融合阵地,使其视野更广阔,“宜政宜商”的功能更明显。面对媒体传播形态的革命性变迁,2017年第七次改版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将《东莞日报》打造成东莞地区一张具有鲜明互联网特征的党报融合媒体名片。
改革创新让《东莞日报》在东莞报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迸发了巨大的生命力。十一年七次改版,《东莞日报》基本确立了“政经主流大报”的办报方向,通过一系列大手笔的策划报道,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担当和作为。
创新内容:坚持四个原则,创新优化新闻报道
改版只是形式,重点是改版后新闻报道的改革创新。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最根本的。内容生产是媒体的看家本领,无论媒体形态怎么变革、传播形式怎么变化,媒体都要不断巩固和提升内容生产这一核心竞争力。为此,《东莞日报》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创新改进报道方式方法,唱响主旋律,传递好声音。
一是坚持党报姓党,不断改革创新,让时政报道安全出彩。例如,2011年东莞两会之后,推出“幸福东莞大家谈”系列报道,就公平正义、收入增长、爱心城市等话题,推出8篇整版报道,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2012年东莞两会,精心组织推出预热及5场现场问政活动,市领导纷纷批示肯定,随后又促成有关部门对网友问题进行逐一回应,《东莞日报》还配合推出“东莞为什么”系列长文,到6月初的“时间问政”网友见面会达到高潮。
二是突出以人为本、焦点集中、拓展延伸性等理念。深化本土内容、深度内容和实用性内容,充分发挥媒体耳目和喉舌的功能,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2011年,持续千旱天气令东江咸潮期延长,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很大麻烦。《水乡旱情重农民盼“解渴”》报道既有记者走访,又有旱情影响和呼吁声音,由通讯稿件上升到水乡片调查,层层深入,做出了较高水准的新闻报道。
三是更加注重观点提炼、立题思考,涌现出了一批精品深度报道,充分体现了政经大报的理性思考水平。2019年,围绕南沙大桥通车,《东莞日报》提前策划,强势跟进收费标准出炉、亮灯、通车、通行指引等报道,新闻报道做到了反应快、抓点准、内容狠;开设“热点问答”“现场体验”“建设者故事”等栏目,回应大桥更名、设计日均车流量、是否支持移动支付等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四是注重用户思维,将日常报道做细做活。全面提升精细化操作水平和可读性,长期提倡并践行“短、新、实”“见人见事”、精致悦读的三重目标。新闻报道用百姓话、说百姓事、解百姓忧,让新闻真正接了地气。2018年,《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系列报道》《抵制养犬不文明行为》《植物园探秘》等一批民生报道,可读性强,社会效果好。
创新方法手段:聚焦重大策划,政经、产经、财经全面开花
当前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就是要善于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内容,形成主流舆论矩阵。东莞是制造业名城,经济发展生机蓬勃。《东莞日报》始终将经济建设宣传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2009年确立“政经主流大报”办报方向以来,不断加大经济报道的力度。
一是始终聚焦重大事件,重大策划不缺席。2009年5月,推出大型社慶特刊《曙光2009东莞发展路线图》,记录了东莞抗击全球金融风暴的历史,梳理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脉络,展示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曙光初现的雄浑图景。 2015年11月,推出“破局——为东莞’十三五’建言”大型策划报道,对话权威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参考;2018年8月推出“学杭州提品质”重磅策划报道;2019年7月,推出“学杭甬媒体行”系列报道。
二是强化报纸的政经形态,使内容结构更符合政经主流大报特征。2013年 5月,《东莞日报》进行了第五次改版,对内容和版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每日的经济报道置于最显著的版块,并更新设置为政经、产经、财经三大类,更注重经济报道的权威性、本地性与服务性,新设了融各类商务新闻于一炉的“商务.风向”版,便于读者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把握经济风向。
三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经济版块深度报道。2016年,《东莞日报》明确将产经新闻作为经济新闻的基本形态地位,明显加强了公司新闻、行业新闻及深度报道的采写力度。通过强化产经新闻报道,完善了经济新闻形态,丰富了经济新闻产品,提升了产经新闻的区域影响力。2017年以来,《东莞日报》洞察经济领域重大变化,推出了一批有亮点的产经策划。比如,针对近年来深圳房价高企,企业不断搬迁东莞的现象,报纸以“封面报道”的形式、杂志化的操作手段,策划了两个整版的深度报道,提出了“深企入莞潮第三波”的概念,稿件采写历时近一个月,反复打磨推敲。
梳理《东莞日报》历次改版的过程及每年重大策划报道,党报思维贯穿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贯穿始终,主流媒体的定位贯彻始终,创新方式方法贯穿始终。一份政经主流大报日益成熟,不断巩固了党的舆论阵地,不断提升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作者单位:东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