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改变学校的教学现状,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很多学校进行了课改。我校也不例外,在全校开展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在我校高效课堂中,主要是利用“导学案”,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高效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检测、反馈总结、课后检测”等环节,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最终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学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 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现就我校近年来推行的“导学案” 编写及使用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要求与大家交流。
一、编写“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和要求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中要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来编写,划定预习范围的同时,还要设置2~4学习目标,它既是课前预习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编写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内容以知识与技能为主,兼顾三维目标,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注意使用关键的行为动词,例如,“找出 ……、记住……、说出 ……、比较……” 的异同等,必要时,将预习自学中涉及到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第二,细化自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为充分发挥“导学案”“导”的作用,在课本知识呈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编写若干个“预习思考题”、10分钟左右的“预习练习题”,必要时可以增加“相关知识再现”。在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导学案中要体现下列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将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检索出以往哪些知识可以为本节课学习打下铺垫; 二是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供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尝试, 这些问 题的解答将要延伸到课堂上甚至课后,预习时要求学生尽力而为,对存在的疑 问要做出标记;三是教师可以运用“查阅、观察并写出、复习、解答” 等显著 的引导字眼,培养学习良好的自学探究行为。这个环节是编写“导学案”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时的具体情况,细化课本知识点,从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浓厚的预习兴趣。
第三,完善知识小结。本环节重在整理并设计出知识的框架,供师生课堂小结时用。可以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力求与相关单元、章节的知识相联系。 也可以留出空白,在师生进行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填空。
第四,落实达标检测。达标检测是检查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情最有效和最直接方法。本环节可以编写一个5分钟题量的“当堂达标检测”和15分钟题量的“课后达标检测”。达标检测室围绕本课要点所设计的训练,检测题要紧扣要点,难度适中,关注差异,可设必做题和选做题,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二、使用“導学案”的方法及要求
第一,结合“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师必须提前一课时将“导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并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等方式,对照“导学案”进行思考与探究。教师上课前,务必检查学生本课时的预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有的放矢。课前预习,主要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需要师生持之以恒的坚持,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完成了“自学预习”部 分,对本课知识框架、知识重难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在课堂上,小组间 进行交流、探究,解决预习时没 有弄清楚的问题,各小组归纳总结出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评的问题,教师在下一环节中精讲。
第三,精讲点拨,解难释疑。在上一环节完成后,这个环节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高度把握需要精讲的问题,做到讲之必讲,不拖泥带水。
第四,课堂检测,查缺补漏。在解决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后,可以进入 课堂检测这个环节。课堂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采取教师面批、邻近学生互批、小组批阅等形式多样进行。教师抽查统计错误率较高的问题, 并进一步讲解点拨。
第五,课堂小结,收获反思。本环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由教师小结,也可以提问学生,由学生谈收获;也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讨论、解答问题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其过程,并进一步晚上归纳,然后将收获、疑问在“导学案”上写下来,相互交流,这样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六,课后检测,个别指导。“导学案”中,课后检测题是作为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它可以是教科书上的原题,也可以是重要知识的再现,以此达到进一步巩固课堂内容的目的。学生完成达标检测题后,教师要认真批阅,同时要有 详细的批改记录,对错误率仍较高的知识点在订正作业时,需要进一步讲解,同时对出错较多的学生要单独指导,加以完善。所有环节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保管用过的“导学案”,有利于随时查看,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交流、课后检测等环节的调控,逐步养成了自主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教师借助“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教学中的“ 教”与“学”, 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一、编写“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和要求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中要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来编写,划定预习范围的同时,还要设置2~4学习目标,它既是课前预习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编写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内容以知识与技能为主,兼顾三维目标,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注意使用关键的行为动词,例如,“找出 ……、记住……、说出 ……、比较……” 的异同等,必要时,将预习自学中涉及到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第二,细化自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为充分发挥“导学案”“导”的作用,在课本知识呈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编写若干个“预习思考题”、10分钟左右的“预习练习题”,必要时可以增加“相关知识再现”。在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导学案中要体现下列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将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检索出以往哪些知识可以为本节课学习打下铺垫; 二是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供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尝试, 这些问 题的解答将要延伸到课堂上甚至课后,预习时要求学生尽力而为,对存在的疑 问要做出标记;三是教师可以运用“查阅、观察并写出、复习、解答” 等显著 的引导字眼,培养学习良好的自学探究行为。这个环节是编写“导学案”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时的具体情况,细化课本知识点,从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浓厚的预习兴趣。
第三,完善知识小结。本环节重在整理并设计出知识的框架,供师生课堂小结时用。可以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力求与相关单元、章节的知识相联系。 也可以留出空白,在师生进行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填空。
第四,落实达标检测。达标检测是检查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情最有效和最直接方法。本环节可以编写一个5分钟题量的“当堂达标检测”和15分钟题量的“课后达标检测”。达标检测室围绕本课要点所设计的训练,检测题要紧扣要点,难度适中,关注差异,可设必做题和选做题,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二、使用“導学案”的方法及要求
第一,结合“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师必须提前一课时将“导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并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等方式,对照“导学案”进行思考与探究。教师上课前,务必检查学生本课时的预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有的放矢。课前预习,主要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需要师生持之以恒的坚持,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完成了“自学预习”部 分,对本课知识框架、知识重难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在课堂上,小组间 进行交流、探究,解决预习时没 有弄清楚的问题,各小组归纳总结出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评的问题,教师在下一环节中精讲。
第三,精讲点拨,解难释疑。在上一环节完成后,这个环节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高度把握需要精讲的问题,做到讲之必讲,不拖泥带水。
第四,课堂检测,查缺补漏。在解决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后,可以进入 课堂检测这个环节。课堂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采取教师面批、邻近学生互批、小组批阅等形式多样进行。教师抽查统计错误率较高的问题, 并进一步讲解点拨。
第五,课堂小结,收获反思。本环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由教师小结,也可以提问学生,由学生谈收获;也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讨论、解答问题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其过程,并进一步晚上归纳,然后将收获、疑问在“导学案”上写下来,相互交流,这样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六,课后检测,个别指导。“导学案”中,课后检测题是作为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它可以是教科书上的原题,也可以是重要知识的再现,以此达到进一步巩固课堂内容的目的。学生完成达标检测题后,教师要认真批阅,同时要有 详细的批改记录,对错误率仍较高的知识点在订正作业时,需要进一步讲解,同时对出错较多的学生要单独指导,加以完善。所有环节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保管用过的“导学案”,有利于随时查看,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交流、课后检测等环节的调控,逐步养成了自主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教师借助“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教学中的“ 教”与“学”, 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