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创造和创新。目前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132.6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05-01
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作业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演绎着语文作业的“变奏曲”。
一、“文本作业”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三、“整体统一”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标准答案”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一学生说“鸡蛋里孵出里根总统”,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试想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我国,也许很多人要大骂他是笨蛋,或一笑置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总之,我们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师下定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132.6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05-01
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作业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演绎着语文作业的“变奏曲”。
一、“文本作业”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三、“整体统一”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标准答案”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一学生说“鸡蛋里孵出里根总统”,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试想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我国,也许很多人要大骂他是笨蛋,或一笑置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总之,我们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师下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