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不受重视,使得美术教学失去教育功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美术教学的作用日益突显,人们对美术教学也日益关注。那么,如何进行美术教学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四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美术教育 兴趣 主体性 审美能力 创新性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我国中小学阶段已普遍开设美术学科,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欣赏能力的提高。教师与家长过多地关注学生画得好不好,像不像。这样的教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压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只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只画模仿,而不会创造的“复制品”。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美术教学更加关注,更侧重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技能的提高,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要如何进行呢?本文笔者结合实践,认为美术教学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托尔斯泰也提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美术教学不感兴趣,就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我们的教学也就不会取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各学科教学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一切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对于美术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初期会对美术学习产生一种向往,但这是无意识的,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美术课上成了单纯的说教课与模仿课,这使得许多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了最初的动力,进而逐渐失去了兴趣,最后甚至视美术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摆脱单纯的说教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改革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美术的创作与制作活动中来,促进学生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由最初的向往发展成发自内心的喜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爱上美术学习。
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教学不是要将学生全部培养成美术家,而是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健康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以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勇于描绘自己心中的蓝图,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在讲解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时,教师要改变独占课堂,唱“独角戏”的局面,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来,从而自主地构建知识。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能自如地运用到美术的创作与欣赏中来。在学生创作作品时,如让学生描绘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校园,学生的想法可谓是千奇百怪,他们用画笔描绘着心中的校园,抒写着自己的心声,对于学生不合常规的线条与创作思路,我们不能以所谓的标准来限制他们,这样只会让学生丧失个性,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利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素质的提高。在美术的教学中,我们应将这一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末。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巨大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教材中的作品与其他作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可以收集同一作者的相关作品和同一类型不同作者不同类型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在获得美感、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鉴赏能力。要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审美素质的提高进行有机渗透,培养学生鉴赏美、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技能。
四、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社会竞争的核心在于创新,竞争是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将素质教育有机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当然也包括美术学科。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观念。教师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只有具备创新观念,才能为学生营造利于创新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创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创新教育,把握其核心,同时要全面了解学生,深入研究教材,这样才能将创新教育很好地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其次,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教学的全部。要渗透创新教育,就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只有源于生活,才能萌发灵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再次,允许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师要容许学生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因为这些独特的东西正是创新的开端。不管是在美术知识的讲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还是作品的欣赏中,教师都要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允许学生出现与教师不一致的声音,并抓住机会,以此为契机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
总之,新课改赋予美术教学以更丰富的内涵,对我们的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新课标相符的新理念、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全新的美术教学,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中华.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8).
[2]王芳.小议美术教学的创新教育.南北桥教学探索,2009(7).
[3]肖中锋.谈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成长之路,2009(29).
[4]宋鸿军.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科学,2008(5).
(责编 张宇)
关键词:美术教育 兴趣 主体性 审美能力 创新性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我国中小学阶段已普遍开设美术学科,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欣赏能力的提高。教师与家长过多地关注学生画得好不好,像不像。这样的教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压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只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只画模仿,而不会创造的“复制品”。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美术教学更加关注,更侧重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技能的提高,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要如何进行呢?本文笔者结合实践,认为美术教学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托尔斯泰也提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美术教学不感兴趣,就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我们的教学也就不会取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各学科教学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一切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对于美术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初期会对美术学习产生一种向往,但这是无意识的,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美术课上成了单纯的说教课与模仿课,这使得许多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了最初的动力,进而逐渐失去了兴趣,最后甚至视美术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摆脱单纯的说教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改革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美术的创作与制作活动中来,促进学生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由最初的向往发展成发自内心的喜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爱上美术学习。
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教学不是要将学生全部培养成美术家,而是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健康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以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勇于描绘自己心中的蓝图,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在讲解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时,教师要改变独占课堂,唱“独角戏”的局面,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来,从而自主地构建知识。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能自如地运用到美术的创作与欣赏中来。在学生创作作品时,如让学生描绘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校园,学生的想法可谓是千奇百怪,他们用画笔描绘着心中的校园,抒写着自己的心声,对于学生不合常规的线条与创作思路,我们不能以所谓的标准来限制他们,这样只会让学生丧失个性,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利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素质的提高。在美术的教学中,我们应将这一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末。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巨大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教材中的作品与其他作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可以收集同一作者的相关作品和同一类型不同作者不同类型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在获得美感、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鉴赏能力。要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审美素质的提高进行有机渗透,培养学生鉴赏美、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技能。
四、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社会竞争的核心在于创新,竞争是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将素质教育有机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当然也包括美术学科。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观念。教师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只有具备创新观念,才能为学生营造利于创新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创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创新教育,把握其核心,同时要全面了解学生,深入研究教材,这样才能将创新教育很好地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其次,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教学的全部。要渗透创新教育,就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只有源于生活,才能萌发灵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再次,允许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师要容许学生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因为这些独特的东西正是创新的开端。不管是在美术知识的讲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还是作品的欣赏中,教师都要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允许学生出现与教师不一致的声音,并抓住机会,以此为契机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
总之,新课改赋予美术教学以更丰富的内涵,对我们的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新课标相符的新理念、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全新的美术教学,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中华.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8).
[2]王芳.小议美术教学的创新教育.南北桥教学探索,2009(7).
[3]肖中锋.谈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成长之路,2009(29).
[4]宋鸿军.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科学,2008(5).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