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考纲的能力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分析图解、图、表格等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并能运用这些不同形式正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在近年的高考中,识图(图表、曲线)、绘图(或表、曲线等)的试题往往占有一定的比重,且有增无减。它们在近年高考命题中的发展趋势是,试题中的图、表、曲线在表现形式上远离课本中(的插图或为其翻版)的知识,而又不脱离课本中的知识。生物图表和图解题具有新情景、重能力、比分大的特点,既有利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那么,怎样在高考中做这样的试题,以达到稳、快、准呢?
1 认真审题、明确条件
先通读题,找出题中关键的字、词、句,正确理清图表、曲线,找出其中呈现了哪些条件。二是思考题中还有 哪些条件,即由呈现条件可以推倒出哪些条件?在读懂题和明确条件后,要进一步明确那几个地方设置了有效信息,那几个地方设置了无效甚至是干扰的信息。例如2003年江苏高考试题:“分别在 A 、 B、C 三个研钵中加入2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褐色)、几乎无色。”
试回答:(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
这里隐含条件是什么、已知(读懂)条件是什么?如果在做题时挖不出条件,可想这种题做对的几率几乎为零。在表格下的注解也是做题的关键,如果丢了注解,表格中的信息就不能理解。这种“注解”在一些高考题中有的是在题中用括号括起来的,有的就像这一题一样,在图解的上或下,所以在紧张的考试中一定要冷静认真审题,审出里面的关键信息。
2 剖析图表、曲线,这是解题的关键
2.1 剖析图解要做到图文转换,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例如2004年江苏卷第36、37题等)。再如2008年江苏卷第32题的第二问,如果不能把表格1中信息和已知的G与C,A与T之间的氢键个数相对应,那这一空格就只有猜了。还有这一题的第五小题的两问,如果不能把表2和图一的信息联系起来的话可能猜都不好使了。当年这一题在考纲中的要求为A,即了解,但如果做题时不认真剖析,读一读的话,这一题得分可能性为零。所以当年很多人认为这一题是超纲了。如果是几个A点的结合,可能就会变成一个阅读量比较大且难度有点大的综合试题。就在人们的讨论声中,2009年江苏卷的34题再现了上题基因工程知识点的类似考法。
2.2 剖析表格:①数据表格。一是要看清数据的变化规律,如上升还是下降?二是要注意特殊数据,如最多、最少、平均、总和等。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格要注意比较,得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②过程表格。要弄清整个过程,理清开始和结果,要特别注意关键性的过程和步骤;③结果表格。关键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④材料表格。关键是要看清、看懂材料。(如2004年江苏卷第33题)
2.3 剖析图表综合题:一是要根据上述(1)、(2)项要求分别理清图、表的含义;二是要回忆相关知识的内容;三是要理清图解与表格之间的关系。如表格是表示图的哪一部分?图表示了表格的何种规律、剖析图表的关键是挖掘图表之间的统一性、相关性和差异性。
2.4 坐标曲线图:一是要根据上述(1)、(2)的要求理清坐标的含义。二是理清曲线在横、纵坐标之间的变化关系。(怎样才能抓住它们之间变化规律呢?在理清坐标之间关系的同时,更应各知识点的关系。所以复习时一定使得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 如2008年江苏卷19、25、30、31等题,2008年海南卷15等题)。
2.5 理清相关知识点:图表剖析后,要理清知识点,回忆有关知识点所涉及的概念、原理、过程、功能等。有的同学在做题时为什么得不到高分?源于答题不规范。为何不规范?源于知识点模糊不清,不能在答题时切中要害。所以在复习时要把书上的图形、概念、结论性语言牢牢记,才能在做题时少失分,甚至不失分,立于不败之地。
2.6 规范答题:一是要注意题问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如“依次”、“先后”、最多”、“最少”、“个”、“对”等;二是答题要规范、准确、严密、完整。如字母的大小写,有关单位要用课本中统一的单位等。近年来很多同学在考试结束后对答案总能考多少多少的,可结果呢,实际的分数总比估计的少上十来分。为什么呢?这就是答题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严密、不够完整所致。
总之,除上述几点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住生物现象的一般规律、原理和特征,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只有做到这些在高考中做题时才能做到稳、快、准。
1 认真审题、明确条件
先通读题,找出题中关键的字、词、句,正确理清图表、曲线,找出其中呈现了哪些条件。二是思考题中还有 哪些条件,即由呈现条件可以推倒出哪些条件?在读懂题和明确条件后,要进一步明确那几个地方设置了有效信息,那几个地方设置了无效甚至是干扰的信息。例如2003年江苏高考试题:“分别在 A 、 B、C 三个研钵中加入2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褐色)、几乎无色。”
试回答:(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
这里隐含条件是什么、已知(读懂)条件是什么?如果在做题时挖不出条件,可想这种题做对的几率几乎为零。在表格下的注解也是做题的关键,如果丢了注解,表格中的信息就不能理解。这种“注解”在一些高考题中有的是在题中用括号括起来的,有的就像这一题一样,在图解的上或下,所以在紧张的考试中一定要冷静认真审题,审出里面的关键信息。
2 剖析图表、曲线,这是解题的关键
2.1 剖析图解要做到图文转换,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例如2004年江苏卷第36、37题等)。再如2008年江苏卷第32题的第二问,如果不能把表格1中信息和已知的G与C,A与T之间的氢键个数相对应,那这一空格就只有猜了。还有这一题的第五小题的两问,如果不能把表2和图一的信息联系起来的话可能猜都不好使了。当年这一题在考纲中的要求为A,即了解,但如果做题时不认真剖析,读一读的话,这一题得分可能性为零。所以当年很多人认为这一题是超纲了。如果是几个A点的结合,可能就会变成一个阅读量比较大且难度有点大的综合试题。就在人们的讨论声中,2009年江苏卷的34题再现了上题基因工程知识点的类似考法。
2.2 剖析表格:①数据表格。一是要看清数据的变化规律,如上升还是下降?二是要注意特殊数据,如最多、最少、平均、总和等。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格要注意比较,得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②过程表格。要弄清整个过程,理清开始和结果,要特别注意关键性的过程和步骤;③结果表格。关键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④材料表格。关键是要看清、看懂材料。(如2004年江苏卷第33题)
2.3 剖析图表综合题:一是要根据上述(1)、(2)项要求分别理清图、表的含义;二是要回忆相关知识的内容;三是要理清图解与表格之间的关系。如表格是表示图的哪一部分?图表示了表格的何种规律、剖析图表的关键是挖掘图表之间的统一性、相关性和差异性。
2.4 坐标曲线图:一是要根据上述(1)、(2)的要求理清坐标的含义。二是理清曲线在横、纵坐标之间的变化关系。(怎样才能抓住它们之间变化规律呢?在理清坐标之间关系的同时,更应各知识点的关系。所以复习时一定使得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 如2008年江苏卷19、25、30、31等题,2008年海南卷15等题)。
2.5 理清相关知识点:图表剖析后,要理清知识点,回忆有关知识点所涉及的概念、原理、过程、功能等。有的同学在做题时为什么得不到高分?源于答题不规范。为何不规范?源于知识点模糊不清,不能在答题时切中要害。所以在复习时要把书上的图形、概念、结论性语言牢牢记,才能在做题时少失分,甚至不失分,立于不败之地。
2.6 规范答题:一是要注意题问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如“依次”、“先后”、最多”、“最少”、“个”、“对”等;二是答题要规范、准确、严密、完整。如字母的大小写,有关单位要用课本中统一的单位等。近年来很多同学在考试结束后对答案总能考多少多少的,可结果呢,实际的分数总比估计的少上十来分。为什么呢?这就是答题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严密、不够完整所致。
总之,除上述几点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住生物现象的一般规律、原理和特征,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只有做到这些在高考中做题时才能做到稳、快、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