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喀秋莎”(火箭弹)来自何方,总会有一束灿烂的火炬“亲吻”上去,然后绽放出“死亡之花”。
时值中东动荡之际,为预防得到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和加沙哈马斯进行火箭袭击,2月20日,以色列国防军开始在经济首都特拉维夫附近部署神秘的反火箭系统。以军发言人强调,“铁穹”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能防御火箭弹的系统,属于以色列多层防御体系计划中的一部分,这被认为是以色列为未来可能攻击伊朗核反应堆而扫除后顾之忧。
灿烂的“死亡之吻”
“不管‘喀秋莎’(火箭弹)来自何方,总会有一束灿烂的火炬‘亲吻’上去,然后绽放出‘死亡之花’。”以色列国家电视台当初在播放“铁穹”系统实弹测试时,用如此“艺术性”的解说词描绘了世界上第一款反火箭导弹拦截系统的运作经过。俗话说:“需求是最大的动力。”以色列研制“铁穹”系统纯粹是被频繁“到访”的火箭弹逼出来的。据以色列国防部统计,2000-2008年,巴勒斯坦哈马斯武装从加沙向以色列南部地区发射7"4000多枚火箭弹(另外,哈马斯武装同期还向以色列南部发射了4000枚迫击炮弹)。而在2006年黎巴冲突期间,黎巴嫩真主党也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发射了近4000枚火箭弹。由于火箭弹袭击频繁,大约有100万以色列人整天生活在惊恐之中。更为严重的是,以色列发现伊朗在背后支持着哈马斯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目的是以这两者为“绊马索”,阻止以色列向伊朗核设施发起攻击。
眼见“喀秋莎”严重威胁着以色列平民的安全,对以色列国防战略造成了日益明显的干扰,于是以色列决定研制反火箭系统。2007年2月,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阿米尔·佩雷兹宣布选择拉斐尔公司作为研制和生产反火箭系统的主承包商,并将准备研制的反火箭系统命名为“铁穹”,意即在空中织起一道“铁网”,将敌方来袭的火箭弹拦在网外。据以色列《国土报》介绍,“铁穹”系统主要对付的目标除了射程在70公里以内的火箭弹之外,还包括155毫米榴弹和迫击炮弹。“铁穹”的研制费用大约2.1亿美元,但由于预算紧张,以色列拿不出足额的研制资金,于是只好向美国请求援助。为了让以色列在中东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美国对以色列的求援非常慷慨,二话没说就给了以色列“铁穹”系统所需研制资金的大部分。
从时间上看,“铁穹”系统的研制进度还是很快的。从2007年研制工作开始后仅一年时间,即在2008年7月,“铁穹”系统的关键——“塔米尔”拦截导弹就成功进行了性能测试;2009年3月,完成了系统整合;2009年7)1,“铁穹”在中期测试中成功拦截了3枚122毫米火箭弹;2009年8月,以色列空军防空部队组建了一个新的“铁穹”系统营,负责操作今后将要部署的“铁穹”系统;2010年1月,“铁穹”成功进行了拦截多枚“卡桑”和“喀秋莎”火箭弹的试验。有分析人士认为,“铁穹”的研制进度之所以很快,主要是因为研制者拉斐尔公司已经开发过类似的“斯拜德”(SPYDER)地空导弹系统,--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然而,“铁穹”的研制尽管没有波折,但资金问题g4"以色列军方头疼不已。在2009年,以色列国防部就提出警告,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资金,“铁穹”系统在研制成功后将无法投入生产和部署。无奈之下,以色列政府只好再次向美国求助。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格仑·C·奈伊(Glenn c.Nye)的积极奔走下,2010年5月20日,美国众议院以410票赞同、4票反对的压倒多数批准向以色列提供2.05亿美元,帮助其生产“铁穹”防御系统。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霍华德·柏曼(Howard Berman)对此表示:“由于以色列几乎每寸土地都面临着遭受火箭及导弹攻击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为美国在该地区最重要盟国的以色列提供帮助,使其具备用于自身防御的能力。……有核伊朗逐渐形成的威胁,以及伊朗盟友哈马斯及真主党造成的持久威胁,只会促使我们恪守保护以色列安全的长期承诺。”
在2010年全年,“铁穹”系统进行了多次拦截试验,其中包括精确测算火箭弹的弹道,迎击威胁较大目标,放过预计落入沙漠空地或人口稀少地带的火箭弹或炮弹。由于这些试验均获成功,于是在2010年3月,以色列现任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批准“铁穹”正式投入部署。当月,第一套“铁穹”系统装备给以色列空军第947“射手”防空营,并被部署到以色列南部城市比尔谢巴附近担负战备值班任务。4月初,第二套“铁穹”系统投入装备,被部署到阿什凯泽进行战备值班。第三套“铁穹”何时装备目前还不确定,以色列国防军希望能在6个月内接收,而不是此前计划的18个月。
尽管以色列没有公布“铁穹”系统的具体生产成本,但从2011年4月3日巴拉克宣布的“在美国的财政支援下,我们有希望再装备4套铁穹反火箭系统”,还是可以推算出一套铁穹反火箭系统价格约为5100万美元,比“斯拜德”地空导弹系统(2008年报价55007Y美元)略低。但如果将两种系统的拦截弹数目(每套“铁穹”系统共有60枚拦截弹,而“斯拜德”只有16枚)进行比较的话,那么“铁穹”反火箭系统的性价比显然要高得多,而这也是以色列采购“铁穹”、弃用“斯拜德”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洁而不简单
一套标准的“铁穹”反火箭系统包括三部分:一部由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下属的埃尔塔系统分公司研制生产的EL/M-2084多功能雷达、1个由以色列mPrest系统公司提供的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BMC)中心、3部由拉斐尔公司研制生产的拦截导弹发射平台(每部发射平台装20枚“塔米尔”拦截导弹,机动方式为卡车装载)。由于“铁穹”系统特别强调成本要低,特别是使用成本一定要低廉,能够让以军用得起,所以“铁穹”系统三部分所采用的要么是现成货,要么是在原有技术上开发的。
EL/M-2084是一种高精度、中远程、机动式、全固态有源相控阵反炮兵/防空多功能雷达,首次亮相时在2007年巴黎航展上。用于反炮兵作战时,EL/M-2084雷达可以在有地面杂波和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探测包括火箭弹和迫击炮弹在内的雷达散射截面积较小的多种飞行物,能同时对200枚(发)来袭火箭弹/迫击炮弹进行定位与跟踪,并且能对100千米内的敌方火箭炮和火炮进行定位,另外还能计算出每枚(发)火箭弹/迫击炮弹的预定弹着点位置,从而可对有可能遭受攻击的地点发出警报。EL/M-2084雷达对炮弹的测距精度可以达到50千米距离上误差125米左右;扫描范围为水平方向120度(固定模式)或360度(旋转模式),垂直方向正负40度。用于放空时,EL/M 2084能够探测并跟踪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等各种空中目标,最大探测距离可达350公里,可 同时探测1200个空中目标,扫描范围与反炮兵作战相同。
EL/M-2084雷达以高机动卡车为底盘,因此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快速部署能力(展开时间小于20分钟)。尽管EL/M-2084雷达在这方面的技术优势对“铁穹”系统用处不大(目前“铁穹”系统主要是进行固定部署),但快速机动和部署能力对正规战场上的防空和反炮兵作战非常有用,而且在出口时也是很好的卖点。
mPrest系统公司的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BMc)中心也非专为“铁穹”系统研制的,而是可以整合进任何一种防空//2火箭系统,并且能与以色列国防军的作战指挥中心相连接。该系统采用由以色列软件公司开发的火控软件,具有空情采集、图像绘制、目标识别、计算拦截程序、控制发射和拦截效果处理等能力,是整套“铁穹”系统的“大脑”。
拦截用的“塔米尔”导弹外形类似拉斐尔的“德比”空空导弹,很可能是应用了“斯拜德”地空导弹系统的成熟技术(“斯拜德”地空导弹系统采用的导弹之一是“德比”的地空改进型)。但“塔米尔”导弹的全动鸭翼和尾翼均为切尖三角形,而且尺寸也比“德比”的小得多。“塔米尔”导弹全弹长3米,弹重90千克,弹径0.16米,配装高爆预制破片战斗部、近炸引信和主动雷达导引头。该导弹采用由液压控制的20单元箱式发射装置,既可倾斜发射,也可垂直发射。装载“塔米尔”导弹的发射平台有独立的液压控制系统、电源系统、系统故障检测系统等,其与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BMc)中心通过无线数据链相连接,接受后者的控制发射指令。
“铁穹”系统的作战过程为:EL/M-2084雷达探测、识别和跟踪敌方发射的火箭弹,并将相关数据通过数据链发送到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中心,紧接着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中心迅速计算出火箭弹的落点。如果对比判断落点在民用或是军用目标附近,会对以色列人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则立刻发出指令给发射平台发射“塔米尔”拦截导弹。当“塔米尔”拦截弹发射后,会不断接收火控系统上传的目标弹道数据,据此对自身飞行弹道进行修正。在拦截末段,“塔米尔”导弹打开自身的雷达导引头获取目标信息,完成末段交会,最后近炸引信引爆战斗部,释放出高速预制破片战斗部来摧毁火箭弹。需要说明的是,“塔米尔”拦截导弹的战斗部威力并不大,而且在拦截时会控制在空旷地区上空引炸,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塔米尔”导弹本身给防护目标和人员带来附带杀伤。据拉斐尔公司介绍,一套“铁穹”系统可以防御150平方公里的面积。
无奈的“阿喀琉斯之踵”
从技术上来讲,“铁穹”反火箭系统无疑是非常先进的,而且从实战表现看也的确有一定效果。但是“铁穹”并非真正的钢铁穹庐,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弱点:
首先是反应时间与拦截期望有差距。美、英等国的军事分析家认为“铁穹”反火箭系统的反应时间还是有些长,只能为距离边境较远的城市提供防御,难以保护特别靠近边境的以色列城市免受来自加沙哈马斯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火箭袭击。因为“铁穹”反火箭系统需要15秒(极端情况下需要30秒)去判断火箭弹的弹道,而加沙北部城市的拜特汉诺镇到以色列边境城市斯德洛特(人口约两万)之间的距离只有1800米,以“卡桑”和“喀秋莎”火箭弹200hi/秒的速度计算,只需9秒就能从拜特汉诺打到斯德洛特。这样一来,“铁穹”就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拦截。“铁穹”在对抗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火箭时也存在与加沙地带相同的问题,即在发射拦截弹之前,真主党武装的火箭弹就已经落地了。
其次是拦截弹与火箭弹的交换比太过悬殊。拉斐尔公司在“铁穹”反火箭系统时尽管特别强调降低使用成本,但依然难以令人满意。在加沙地带,哈马斯武装制造的每枚“卡桑”火箭通常只需300~500美元,即使是“高级货”也不过800美元。而“铁穹”反火箭系统所采用的“塔米尔”拦截导弹每枚造价则在3.5~5万美元。虽然巴拉克一再强调使用拦截弹对付火箭弹的成本要比进行军事报复低得多,但很显然的事实是,在火箭弹与拦截弹的攻防大战中,以色列处于明显劣势。特别是在哈马斯和真主党武装所拥有的数万枚火箭弹(据西方估算,仅真主党武装就储备了至少4万枚各式火箭弹)以及数量更多的榴弹、迫击炮弹面前,“铁穹”系统远远无力应对。从某种意义上讲,“铁穹”系统对以色列是种聊胜于无的装备,更多的是在心理层面给以色列民众提供一点安慰。
时值中东动荡之际,为预防得到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和加沙哈马斯进行火箭袭击,2月20日,以色列国防军开始在经济首都特拉维夫附近部署神秘的反火箭系统。以军发言人强调,“铁穹”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能防御火箭弹的系统,属于以色列多层防御体系计划中的一部分,这被认为是以色列为未来可能攻击伊朗核反应堆而扫除后顾之忧。
灿烂的“死亡之吻”
“不管‘喀秋莎’(火箭弹)来自何方,总会有一束灿烂的火炬‘亲吻’上去,然后绽放出‘死亡之花’。”以色列国家电视台当初在播放“铁穹”系统实弹测试时,用如此“艺术性”的解说词描绘了世界上第一款反火箭导弹拦截系统的运作经过。俗话说:“需求是最大的动力。”以色列研制“铁穹”系统纯粹是被频繁“到访”的火箭弹逼出来的。据以色列国防部统计,2000-2008年,巴勒斯坦哈马斯武装从加沙向以色列南部地区发射7"4000多枚火箭弹(另外,哈马斯武装同期还向以色列南部发射了4000枚迫击炮弹)。而在2006年黎巴冲突期间,黎巴嫩真主党也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发射了近4000枚火箭弹。由于火箭弹袭击频繁,大约有100万以色列人整天生活在惊恐之中。更为严重的是,以色列发现伊朗在背后支持着哈马斯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目的是以这两者为“绊马索”,阻止以色列向伊朗核设施发起攻击。
眼见“喀秋莎”严重威胁着以色列平民的安全,对以色列国防战略造成了日益明显的干扰,于是以色列决定研制反火箭系统。2007年2月,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阿米尔·佩雷兹宣布选择拉斐尔公司作为研制和生产反火箭系统的主承包商,并将准备研制的反火箭系统命名为“铁穹”,意即在空中织起一道“铁网”,将敌方来袭的火箭弹拦在网外。据以色列《国土报》介绍,“铁穹”系统主要对付的目标除了射程在70公里以内的火箭弹之外,还包括155毫米榴弹和迫击炮弹。“铁穹”的研制费用大约2.1亿美元,但由于预算紧张,以色列拿不出足额的研制资金,于是只好向美国请求援助。为了让以色列在中东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美国对以色列的求援非常慷慨,二话没说就给了以色列“铁穹”系统所需研制资金的大部分。
从时间上看,“铁穹”系统的研制进度还是很快的。从2007年研制工作开始后仅一年时间,即在2008年7月,“铁穹”系统的关键——“塔米尔”拦截导弹就成功进行了性能测试;2009年3月,完成了系统整合;2009年7)1,“铁穹”在中期测试中成功拦截了3枚122毫米火箭弹;2009年8月,以色列空军防空部队组建了一个新的“铁穹”系统营,负责操作今后将要部署的“铁穹”系统;2010年1月,“铁穹”成功进行了拦截多枚“卡桑”和“喀秋莎”火箭弹的试验。有分析人士认为,“铁穹”的研制进度之所以很快,主要是因为研制者拉斐尔公司已经开发过类似的“斯拜德”(SPYDER)地空导弹系统,--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然而,“铁穹”的研制尽管没有波折,但资金问题g4"以色列军方头疼不已。在2009年,以色列国防部就提出警告,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资金,“铁穹”系统在研制成功后将无法投入生产和部署。无奈之下,以色列政府只好再次向美国求助。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格仑·C·奈伊(Glenn c.Nye)的积极奔走下,2010年5月20日,美国众议院以410票赞同、4票反对的压倒多数批准向以色列提供2.05亿美元,帮助其生产“铁穹”防御系统。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霍华德·柏曼(Howard Berman)对此表示:“由于以色列几乎每寸土地都面临着遭受火箭及导弹攻击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为美国在该地区最重要盟国的以色列提供帮助,使其具备用于自身防御的能力。……有核伊朗逐渐形成的威胁,以及伊朗盟友哈马斯及真主党造成的持久威胁,只会促使我们恪守保护以色列安全的长期承诺。”
在2010年全年,“铁穹”系统进行了多次拦截试验,其中包括精确测算火箭弹的弹道,迎击威胁较大目标,放过预计落入沙漠空地或人口稀少地带的火箭弹或炮弹。由于这些试验均获成功,于是在2010年3月,以色列现任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批准“铁穹”正式投入部署。当月,第一套“铁穹”系统装备给以色列空军第947“射手”防空营,并被部署到以色列南部城市比尔谢巴附近担负战备值班任务。4月初,第二套“铁穹”系统投入装备,被部署到阿什凯泽进行战备值班。第三套“铁穹”何时装备目前还不确定,以色列国防军希望能在6个月内接收,而不是此前计划的18个月。
尽管以色列没有公布“铁穹”系统的具体生产成本,但从2011年4月3日巴拉克宣布的“在美国的财政支援下,我们有希望再装备4套铁穹反火箭系统”,还是可以推算出一套铁穹反火箭系统价格约为5100万美元,比“斯拜德”地空导弹系统(2008年报价55007Y美元)略低。但如果将两种系统的拦截弹数目(每套“铁穹”系统共有60枚拦截弹,而“斯拜德”只有16枚)进行比较的话,那么“铁穹”反火箭系统的性价比显然要高得多,而这也是以色列采购“铁穹”、弃用“斯拜德”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洁而不简单
一套标准的“铁穹”反火箭系统包括三部分:一部由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下属的埃尔塔系统分公司研制生产的EL/M-2084多功能雷达、1个由以色列mPrest系统公司提供的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BMC)中心、3部由拉斐尔公司研制生产的拦截导弹发射平台(每部发射平台装20枚“塔米尔”拦截导弹,机动方式为卡车装载)。由于“铁穹”系统特别强调成本要低,特别是使用成本一定要低廉,能够让以军用得起,所以“铁穹”系统三部分所采用的要么是现成货,要么是在原有技术上开发的。
EL/M-2084是一种高精度、中远程、机动式、全固态有源相控阵反炮兵/防空多功能雷达,首次亮相时在2007年巴黎航展上。用于反炮兵作战时,EL/M-2084雷达可以在有地面杂波和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探测包括火箭弹和迫击炮弹在内的雷达散射截面积较小的多种飞行物,能同时对200枚(发)来袭火箭弹/迫击炮弹进行定位与跟踪,并且能对100千米内的敌方火箭炮和火炮进行定位,另外还能计算出每枚(发)火箭弹/迫击炮弹的预定弹着点位置,从而可对有可能遭受攻击的地点发出警报。EL/M-2084雷达对炮弹的测距精度可以达到50千米距离上误差125米左右;扫描范围为水平方向120度(固定模式)或360度(旋转模式),垂直方向正负40度。用于放空时,EL/M 2084能够探测并跟踪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等各种空中目标,最大探测距离可达350公里,可 同时探测1200个空中目标,扫描范围与反炮兵作战相同。
EL/M-2084雷达以高机动卡车为底盘,因此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快速部署能力(展开时间小于20分钟)。尽管EL/M-2084雷达在这方面的技术优势对“铁穹”系统用处不大(目前“铁穹”系统主要是进行固定部署),但快速机动和部署能力对正规战场上的防空和反炮兵作战非常有用,而且在出口时也是很好的卖点。
mPrest系统公司的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BMc)中心也非专为“铁穹”系统研制的,而是可以整合进任何一种防空//2火箭系统,并且能与以色列国防军的作战指挥中心相连接。该系统采用由以色列软件公司开发的火控软件,具有空情采集、图像绘制、目标识别、计算拦截程序、控制发射和拦截效果处理等能力,是整套“铁穹”系统的“大脑”。
拦截用的“塔米尔”导弹外形类似拉斐尔的“德比”空空导弹,很可能是应用了“斯拜德”地空导弹系统的成熟技术(“斯拜德”地空导弹系统采用的导弹之一是“德比”的地空改进型)。但“塔米尔”导弹的全动鸭翼和尾翼均为切尖三角形,而且尺寸也比“德比”的小得多。“塔米尔”导弹全弹长3米,弹重90千克,弹径0.16米,配装高爆预制破片战斗部、近炸引信和主动雷达导引头。该导弹采用由液压控制的20单元箱式发射装置,既可倾斜发射,也可垂直发射。装载“塔米尔”导弹的发射平台有独立的液压控制系统、电源系统、系统故障检测系统等,其与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BMc)中心通过无线数据链相连接,接受后者的控制发射指令。
“铁穹”系统的作战过程为:EL/M-2084雷达探测、识别和跟踪敌方发射的火箭弹,并将相关数据通过数据链发送到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中心,紧接着战场管理和武器控制中心迅速计算出火箭弹的落点。如果对比判断落点在民用或是军用目标附近,会对以色列人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则立刻发出指令给发射平台发射“塔米尔”拦截导弹。当“塔米尔”拦截弹发射后,会不断接收火控系统上传的目标弹道数据,据此对自身飞行弹道进行修正。在拦截末段,“塔米尔”导弹打开自身的雷达导引头获取目标信息,完成末段交会,最后近炸引信引爆战斗部,释放出高速预制破片战斗部来摧毁火箭弹。需要说明的是,“塔米尔”拦截导弹的战斗部威力并不大,而且在拦截时会控制在空旷地区上空引炸,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塔米尔”导弹本身给防护目标和人员带来附带杀伤。据拉斐尔公司介绍,一套“铁穹”系统可以防御150平方公里的面积。
无奈的“阿喀琉斯之踵”
从技术上来讲,“铁穹”反火箭系统无疑是非常先进的,而且从实战表现看也的确有一定效果。但是“铁穹”并非真正的钢铁穹庐,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弱点:
首先是反应时间与拦截期望有差距。美、英等国的军事分析家认为“铁穹”反火箭系统的反应时间还是有些长,只能为距离边境较远的城市提供防御,难以保护特别靠近边境的以色列城市免受来自加沙哈马斯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火箭袭击。因为“铁穹”反火箭系统需要15秒(极端情况下需要30秒)去判断火箭弹的弹道,而加沙北部城市的拜特汉诺镇到以色列边境城市斯德洛特(人口约两万)之间的距离只有1800米,以“卡桑”和“喀秋莎”火箭弹200hi/秒的速度计算,只需9秒就能从拜特汉诺打到斯德洛特。这样一来,“铁穹”就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拦截。“铁穹”在对抗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火箭时也存在与加沙地带相同的问题,即在发射拦截弹之前,真主党武装的火箭弹就已经落地了。
其次是拦截弹与火箭弹的交换比太过悬殊。拉斐尔公司在“铁穹”反火箭系统时尽管特别强调降低使用成本,但依然难以令人满意。在加沙地带,哈马斯武装制造的每枚“卡桑”火箭通常只需300~500美元,即使是“高级货”也不过800美元。而“铁穹”反火箭系统所采用的“塔米尔”拦截导弹每枚造价则在3.5~5万美元。虽然巴拉克一再强调使用拦截弹对付火箭弹的成本要比进行军事报复低得多,但很显然的事实是,在火箭弹与拦截弹的攻防大战中,以色列处于明显劣势。特别是在哈马斯和真主党武装所拥有的数万枚火箭弹(据西方估算,仅真主党武装就储备了至少4万枚各式火箭弹)以及数量更多的榴弹、迫击炮弹面前,“铁穹”系统远远无力应对。从某种意义上讲,“铁穹”系统对以色列是种聊胜于无的装备,更多的是在心理层面给以色列民众提供一点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