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城乡造林绿化工作不断推进,一些园林病虫害的发生也随之加重,对林荫观赏树木和绿篱植物的生长造成了较大影响。本文将樟巢螟、黄杨白粉病等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樟巢螟
1. 为害情况 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樟科植物上的主要害虫,在香樟上比较常见。该虫主要取食香樟叶,常将新梢枝叶缀结成团,连同虫丝、虫粪结在一起,远观状若鸟巢。
樟巢螟在本地1年发生两代,老熟幼虫10月上中旬陆续下地,在被害香樟树根四周松土层内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始见成虫。成虫多夜间羽化,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2叶靠拢处较荫蔽的叶面,产卵期8~10天。1代幼虫为害期在5月底至7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10~15天,后羽化成虫并产卵形成第二代。2代幼虫在8~11月为害,而后落地入土结茧越冬。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群集为害啃食叶肉。2、3龄时边取食边吐丝卷叶结成大小不一的虫巢,同一巢内虫龄往往相差较大,有世代重叠现象。每巢用叶3~10片,巢内有幼虫2~20头,幼虫深居巢内啃食为害,行动敏捷。低龄幼虫有群集性,随虫龄增大而分巢。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到地表,或坠地入土至2~4厘米深处结茧化蛹,少数在巢中做圆形丝质蛹室化蛹。
2. 防治方法 综合运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一是及时修剪树木,去除病虫枝,一旦发现虫苞巢网应及时摘除销毁。二是结合病虫测报,于幼虫初孵期尚未形成虫苞之前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7000倍液;结网巢后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二、大叶黄杨白粉病
1. 为害情况 该病是大叶黄杨上的重要病害,发病会使绿叶和新梢布满白粉,叶片正反面都有发生,重者叶片皱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树木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粉孢霉属正木粉孢霉菌真菌。以菌丝体潜伏在芽内,或以分生孢子在温暖场所的病株上越冬,翌年早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常年4月中下旬病情发展迅速,5月中旬为全年第一个发病高峰,9月上中旬至10月中旬可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2. 防治方法 一是结合修剪,清除染病枝叶,集中烧毁;二是于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
三、花卉苗木蚧(俗称介壳虫)
1. 为害情况 主要为害桃、李和女贞、香樟、月季、桂花、蔷薇、枸骨、腊梅等林荫观赏植物。其发生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日本松干蚧、吹绵蚧、日本龟蜡蚧、草履蚧、桑白蚧等。有刺吸式口器,雌雄异体,雌虫无翅,触角、眼、足多数退化。雌成虫多为圆形、椭圆形,体裸露或被有蜡质层。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口器退化仅余痕迹。雄成虫体纤细,寿命短,尸体易随风飘落,平时很难找到,所以所见多为雌虫。若虫蜕下的皮和蜡质共同组成介壳。蚧类往往多代发生,多数以成虫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翌春植株新叶长出后开始活动。由于多数虫体被1层角质甲壳,蜡蚧常包有蜡层,一般药剂较难透过,因此不易防治。初孵若虫往往较为活跃,因此常将此时期作为最佳防治时期。
2. 防治方法 药剂可选用40%杀扑磷(速扑杀)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4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时间宜选在若虫孵化期。
四、桃流胶病
1. 为害情况 桃流胶病又称瘤皮病、疣皮病,在桃树、红叶李等树木上均可见到,在枝梢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病害,造成树势衰弱,重则引起死枝、死树。
该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侵染性流胶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翌年在桃树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再侵入。主要发生在枝干上,一年生枝条染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产生疣状小突起,后扩大成瘤状突起物,上散生针头状黑色小粒点,第二年5月份病斑扩大开裂,溢出半透明状黏性软胶,后变茶褐色,质地变硬,吸水膨胀成胨状胶体;多年生枝受害产生水泡状隆起,并有树胶流出,受害处变褐坏死,严重者枝干枯死,树势明显衰弱。非侵染性流胶病为生理性病害,发病症状与前者类似,冻害、病虫害、雹灾、冬剪过重、机械伤口多且大等都会引发该病。
2. 防治方法 除在修剪的基础上刮除病部外,应在生长季节及时用药剂防治,每10~15天喷洒1次。药剂可选用以下任意一种:5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超微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如加入有机硅助剂,防效会显著提高。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植保植检站 邮编:224200)
一、樟巢螟
1. 为害情况 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樟科植物上的主要害虫,在香樟上比较常见。该虫主要取食香樟叶,常将新梢枝叶缀结成团,连同虫丝、虫粪结在一起,远观状若鸟巢。
樟巢螟在本地1年发生两代,老熟幼虫10月上中旬陆续下地,在被害香樟树根四周松土层内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始见成虫。成虫多夜间羽化,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2叶靠拢处较荫蔽的叶面,产卵期8~10天。1代幼虫为害期在5月底至7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10~15天,后羽化成虫并产卵形成第二代。2代幼虫在8~11月为害,而后落地入土结茧越冬。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群集为害啃食叶肉。2、3龄时边取食边吐丝卷叶结成大小不一的虫巢,同一巢内虫龄往往相差较大,有世代重叠现象。每巢用叶3~10片,巢内有幼虫2~20头,幼虫深居巢内啃食为害,行动敏捷。低龄幼虫有群集性,随虫龄增大而分巢。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到地表,或坠地入土至2~4厘米深处结茧化蛹,少数在巢中做圆形丝质蛹室化蛹。
2. 防治方法 综合运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一是及时修剪树木,去除病虫枝,一旦发现虫苞巢网应及时摘除销毁。二是结合病虫测报,于幼虫初孵期尚未形成虫苞之前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7000倍液;结网巢后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二、大叶黄杨白粉病
1. 为害情况 该病是大叶黄杨上的重要病害,发病会使绿叶和新梢布满白粉,叶片正反面都有发生,重者叶片皱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树木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粉孢霉属正木粉孢霉菌真菌。以菌丝体潜伏在芽内,或以分生孢子在温暖场所的病株上越冬,翌年早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常年4月中下旬病情发展迅速,5月中旬为全年第一个发病高峰,9月上中旬至10月中旬可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2. 防治方法 一是结合修剪,清除染病枝叶,集中烧毁;二是于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
三、花卉苗木蚧(俗称介壳虫)
1. 为害情况 主要为害桃、李和女贞、香樟、月季、桂花、蔷薇、枸骨、腊梅等林荫观赏植物。其发生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日本松干蚧、吹绵蚧、日本龟蜡蚧、草履蚧、桑白蚧等。有刺吸式口器,雌雄异体,雌虫无翅,触角、眼、足多数退化。雌成虫多为圆形、椭圆形,体裸露或被有蜡质层。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口器退化仅余痕迹。雄成虫体纤细,寿命短,尸体易随风飘落,平时很难找到,所以所见多为雌虫。若虫蜕下的皮和蜡质共同组成介壳。蚧类往往多代发生,多数以成虫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翌春植株新叶长出后开始活动。由于多数虫体被1层角质甲壳,蜡蚧常包有蜡层,一般药剂较难透过,因此不易防治。初孵若虫往往较为活跃,因此常将此时期作为最佳防治时期。
2. 防治方法 药剂可选用40%杀扑磷(速扑杀)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4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时间宜选在若虫孵化期。
四、桃流胶病
1. 为害情况 桃流胶病又称瘤皮病、疣皮病,在桃树、红叶李等树木上均可见到,在枝梢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病害,造成树势衰弱,重则引起死枝、死树。
该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侵染性流胶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翌年在桃树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再侵入。主要发生在枝干上,一年生枝条染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产生疣状小突起,后扩大成瘤状突起物,上散生针头状黑色小粒点,第二年5月份病斑扩大开裂,溢出半透明状黏性软胶,后变茶褐色,质地变硬,吸水膨胀成胨状胶体;多年生枝受害产生水泡状隆起,并有树胶流出,受害处变褐坏死,严重者枝干枯死,树势明显衰弱。非侵染性流胶病为生理性病害,发病症状与前者类似,冻害、病虫害、雹灾、冬剪过重、机械伤口多且大等都会引发该病。
2. 防治方法 除在修剪的基础上刮除病部外,应在生长季节及时用药剂防治,每10~15天喷洒1次。药剂可选用以下任意一种:5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超微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如加入有机硅助剂,防效会显著提高。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植保植检站 邮编:2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