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培养合格的嵌入式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实施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融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1-0030-02
近年来,嵌入式技术发展迅猛,嵌入式产品已渗入各行各业,小到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大到医疗仪器、航天航空设备等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已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然而,嵌入式技术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技术变化较快的专业,涉及软件、硬件及各行业应用等诸多内容。如何培养合格的嵌入式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各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拟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结合我校的实践经历对此加以探讨。
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我校作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单位,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实施了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从嵌入式技术岗位需求出发,行业、企业和学院三方合作,共同制定岗位职业标准,一起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等,并共同实施教学。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对岗位职业标准进行修正或补充,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体系。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学院在与行业企业合作时,要做到“三合作、八共同”,即全面合作办学、全程合作培养、全员合作就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养职业素质、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开展教学评价、共同负责学生就业,最后实现多方共赢。
在学生就业方面,实行更灵活、更人性化的“弹性订单式”方案。基于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学习人数都实行弹性管理。首先与各中小软件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通过调研,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类规划,然后按需求及规模大小整合“订单”,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企业的要求,在第五学期确定培养的时间、内容和人数在保障学生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实行弹性管理。完成培养后,学生原则上进入相应的“订单”企业顶岗实习。根据实际情况,学生也可以选择到“订单”以外的企业实习。当学生达不到“订单”企业的要求或原“订单”企业因不景气取消订单时,学校可根据课程置换方案,为学生的学习和再就业提供保障。
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融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所谓“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融于一体”就是破除传统本科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提出高职课程体系由“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领域课程、专业核心领域课程以及专业拓展领域课程”等四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基础领域专业化、专业核心领域工作过程系统化,以打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拓展领域前瞻化、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化,以打造学生未来岗位适应能力。这就是推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在具体制定专业教学设计时,必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其开发步骤是:通过企业、行业、协会等调研和分析,确定专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由此确定嵌入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专家研讨会、“头脑风暴”法,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知识、素质提出综合要求;通过企业行业专家与教育专家关于职业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的研讨会,开发出本专业课程体系学习领域的课程表,分析各学习领域的综合要求,最终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并确定课程标准。
按照以上方法,确定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理解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工程技术,掌握软硬件开发、调试和测试等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嵌入式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能力,能够从事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产品测试、技术支持、销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从职业范畴的行动领域,到学习范畴的学习领域的转换,构建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教育部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以及虚拟实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最大的亮点。针对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我校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建设方案。
“工学结合“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系统地设计本专业三年高职的实践教学;“校企结合”是指全方位与嵌入式软硬件企业合作,建立与之相接轨的院内实训基地,构建以“实训室+基地”为模式的实训平台;“虚实结合”是指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借助开发平台或模拟软件,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项目。在此,重点讨论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设计。
根据学校第1~5学期都有为期4周的实践教学的特色,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分阶段系统化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第6学期为整个学期的顶岗实习。
为实现各阶段目标,每个学期从实践教学目标出发,对实训模式、实训组织、实训内容、实训软硬件条件、实训师资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和演绎,最后与合作企业讨论通过后共同实施。
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核方法的设计。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指导教法、学法及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检验标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要努力寻求职业工作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多元最佳结合点,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质量评价应建立在学生已学到的技能并以工作为基础获得的职业能力上。因此,考核内容可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按照项目分工及指引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的情况(占50%)、学生的实训表现(占30%)、实训小组提交实训报告的质量(占20%),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总之,应以就业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融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于一体,根据嵌入式系统职业岗位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并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及健全的人格,保证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岗位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3-15.
[3]赵昕.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13-15.
[4]姜大源,等.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陈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7):144-145.
[6]李泉.高职嵌入式系统职业岗位分析[J].计算机教育,2007,(19):80-85.
作者简介:
但唐仁(1970—),男,江西九江人,博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等。
关键词:高职;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1-0030-02
近年来,嵌入式技术发展迅猛,嵌入式产品已渗入各行各业,小到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大到医疗仪器、航天航空设备等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已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然而,嵌入式技术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技术变化较快的专业,涉及软件、硬件及各行业应用等诸多内容。如何培养合格的嵌入式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各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拟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结合我校的实践经历对此加以探讨。
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我校作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单位,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实施了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从嵌入式技术岗位需求出发,行业、企业和学院三方合作,共同制定岗位职业标准,一起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等,并共同实施教学。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对岗位职业标准进行修正或补充,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体系。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学院在与行业企业合作时,要做到“三合作、八共同”,即全面合作办学、全程合作培养、全员合作就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养职业素质、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开展教学评价、共同负责学生就业,最后实现多方共赢。
在学生就业方面,实行更灵活、更人性化的“弹性订单式”方案。基于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学习人数都实行弹性管理。首先与各中小软件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通过调研,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类规划,然后按需求及规模大小整合“订单”,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企业的要求,在第五学期确定培养的时间、内容和人数在保障学生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实行弹性管理。完成培养后,学生原则上进入相应的“订单”企业顶岗实习。根据实际情况,学生也可以选择到“订单”以外的企业实习。当学生达不到“订单”企业的要求或原“订单”企业因不景气取消订单时,学校可根据课程置换方案,为学生的学习和再就业提供保障。
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融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所谓“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融于一体”就是破除传统本科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提出高职课程体系由“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领域课程、专业核心领域课程以及专业拓展领域课程”等四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基础领域专业化、专业核心领域工作过程系统化,以打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拓展领域前瞻化、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化,以打造学生未来岗位适应能力。这就是推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在具体制定专业教学设计时,必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其开发步骤是:通过企业、行业、协会等调研和分析,确定专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由此确定嵌入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专家研讨会、“头脑风暴”法,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知识、素质提出综合要求;通过企业行业专家与教育专家关于职业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的研讨会,开发出本专业课程体系学习领域的课程表,分析各学习领域的综合要求,最终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并确定课程标准。
按照以上方法,确定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理解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工程技术,掌握软硬件开发、调试和测试等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嵌入式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能力,能够从事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产品测试、技术支持、销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从职业范畴的行动领域,到学习范畴的学习领域的转换,构建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教育部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以及虚拟实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最大的亮点。针对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我校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建设方案。
“工学结合“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系统地设计本专业三年高职的实践教学;“校企结合”是指全方位与嵌入式软硬件企业合作,建立与之相接轨的院内实训基地,构建以“实训室+基地”为模式的实训平台;“虚实结合”是指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借助开发平台或模拟软件,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项目。在此,重点讨论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设计。
根据学校第1~5学期都有为期4周的实践教学的特色,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分阶段系统化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第6学期为整个学期的顶岗实习。
为实现各阶段目标,每个学期从实践教学目标出发,对实训模式、实训组织、实训内容、实训软硬件条件、实训师资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和演绎,最后与合作企业讨论通过后共同实施。
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核方法的设计。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指导教法、学法及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检验标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要努力寻求职业工作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多元最佳结合点,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质量评价应建立在学生已学到的技能并以工作为基础获得的职业能力上。因此,考核内容可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按照项目分工及指引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的情况(占50%)、学生的实训表现(占30%)、实训小组提交实训报告的质量(占20%),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总之,应以就业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融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于一体,根据嵌入式系统职业岗位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并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及健全的人格,保证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岗位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3-15.
[3]赵昕.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13-15.
[4]姜大源,等.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陈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7):144-145.
[6]李泉.高职嵌入式系统职业岗位分析[J].计算机教育,2007,(19):80-85.
作者简介:
但唐仁(1970—),男,江西九江人,博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