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影棚摄影...岑昕
毫无疑问“山寨”是几个月来相当火的一个名词。火到了什么地步?火到了全民大张旗鼓“山寨”;火到了某些根本不山寨的贺岁电影为噱头愣说自己“山寨”;火到了在看类似《丑女无敌》等大张旗鼓照搬的电视剧时都觉得自己对不起美国制片人的地步。
在我们通过网络看到的各种“山寨”视频中,不能不提到“英特奈特”和“DV”这两个玩意儿给聚集在民间种种渴求以多大的支撑。换句话说,如果没有DV,如果没有网络,施孟齐、韩江雪们还能“山寨”吗?
山寨文化是民众获得话语权之后的一种社会解构运动,旨在颠覆文化威权的中心地位。山寨版春晚是这方面的范例。它表达了民众对央视的轻蔑和挑战,并营造着一种更为多元的文化格局。在经历了漫长的威权主义时代之后,这种挑战正在成为转型中国的社会常态。
——著名文化批评家 朱大可
我觉得“山寨”透出来的一种野性的气质,一种从土里面长出来的味道。我们一直总是用“高尚”、“雅致”、“审美”这类词来衡量一切,其实我们就活在俗世里。高尚、雅致、审美,就是想把一切都拔高,飘在空中,老百姓要的不是飘,而是实实在在,娱乐自己的踏实感。山寨之所以能火热,就是那些真正活得像个人的人对生活的一种表达。从土地里长出来的那种踏实,不是挂在树尖,看得模糊,意淫的酸腐,失真的酸梅。
——《新知客》主编买天让
相比广播级和专业级的制作,DV一直很山寨。这个起源于“手机界”的名词代表着野性、创新和追求。DV的山寨是移动的城堡,是代表草根影像的一面奔跑着的旗帜。
——导演 张未
一提“山寨”,我总能联想到寨主和压寨夫人。仿佛这是一个体制外的体制,世外桃源。但是如果有体制那还是不自由。谁再来把“山寨”给山寨掉呢?谁愿意做乱臣贼子呢?这只是底层文化无数次颠覆主流文化的曲线进攻中的一次罢了。
——DV活雷锋 郝大鹏
“百家讲坛”:
从掌掴到相安
韩江雪说,山寨就是“老百姓非暴力反抗霸权”。
如果说施孟奇的“山寨春晚”到最后有些骑虎难下不“山寨”不成了,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草根明星韩江雪则是通过“网络+DV与电视台+专业摄像机”的抗衡中取得他期待的关注。
韩江雪刚出道时正赶上“阎崇年被掌掴”事件。一时针对“央视‘百家’不百家”的议论风起云涌,用着借来的房子,雇来的摄影师,一台小DV就完成了一次“山寨录播”,身着一件蓝衬衫,在博客上发布模仿“百家讲坛”风格视频《从靖康耻到风波亭》的韩江雪立刻被网民和各路专家们捧成对“百家讲坛”另类掌掴的“草根英雄”。年前他已经和某网站签订协议,由该网站为他免费录制节目,而他则为广大网民奉献最新操习的《欧洲战皇拿破仑》。
这次,韩江雪终于“转正”了,他对新节目的评价是活泼、从容、有趣、新颖。
“红楼”:
全家创意一起乐
春节时“央视新版红楼”一干演员出来拜年;网络上连续拍摄了两年的“家庭版红楼”也“播”了最新制作的《慰秦氏凤姐露真情》。“央视新版红楼”实在养眼,而披着窗帘、被面的“家庭版红楼”也引出了一批“影迷”。
还在西南大学学影视后期的“蜀山少侠”陈维实给自己的剧组起名“花非花”。“家庭版红楼”剧组人员基本上都是自家人,但毕竟《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太多,经常出现一人担任多项工作或者分饰多个角色的现象。陈维实的母亲李晓聆不但展现了改装被单、窗帘方面的才华,同时还兼任摄影师。甚至陈维实本人也在其中饰演了“门子”、“贾荣”等角色。拍戏本来就是为了好玩儿,并且在拍摄过程中,全家人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
虽然和“央视巨制”的华美造型不太有可比性,但“脸盆里放两根蜡烛就开始焚废作业本”的创意甚至引起“央视新版红楼”制片人李小婉的赞赏。在对“华美”产生视觉疲劳后的我们,却可能在“山寨”版中看到质朴的可爱。
“山寨前传”:
从模仿到找到真实的自己
酷6网的“2008年中国网络颁奖盛典”中,卢正雨获得“年度最受欢迎制作人”和“年度十大短片”两项。和胡戈一样,卢正雨成名于网络也是由于“山寨”。除了外形酷似周星驰,对周星驰电影的模仿也一度成为卢正雨短片的风格。时过境迁,当年的“山寨寨主们”在保持自己“草根性”的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专业品格。当问及卢正雨对于“山寨”的理解时,卢毫不犹豫地说,就是翻版。
现在卢正雨主要方向是广告、MV和电影制作。虽说早已经不“山寨”的卢正雨作品中偶尔还会看到一些“周星驰”式的小噱头。但从《莫小白的水怪日记》开始,卢正雨逐渐找到一条自己的电影之路。
此时卢正雨正在新剧本创作中,2009年他准备做一些网络以外的影视剧。卢正雨认为,其实除去一部分歪风邪气,“网络”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这是一个“上网的比看电视的”多得多的时代。谁都脱离不了网络。
总之,不局限于网络,也不脱离网络。
总之,没有DV,没有网络,根本不能想象“山寨视频”的发生,“山寨”背负着一把双刃的宝剑,毕竟让一部分人竖起了旗子。
影棚摄影...岑昕
毫无疑问“山寨”是几个月来相当火的一个名词。火到了什么地步?火到了全民大张旗鼓“山寨”;火到了某些根本不山寨的贺岁电影为噱头愣说自己“山寨”;火到了在看类似《丑女无敌》等大张旗鼓照搬的电视剧时都觉得自己对不起美国制片人的地步。
在我们通过网络看到的各种“山寨”视频中,不能不提到“英特奈特”和“DV”这两个玩意儿给聚集在民间种种渴求以多大的支撑。换句话说,如果没有DV,如果没有网络,施孟齐、韩江雪们还能“山寨”吗?
山寨文化是民众获得话语权之后的一种社会解构运动,旨在颠覆文化威权的中心地位。山寨版春晚是这方面的范例。它表达了民众对央视的轻蔑和挑战,并营造着一种更为多元的文化格局。在经历了漫长的威权主义时代之后,这种挑战正在成为转型中国的社会常态。
——著名文化批评家 朱大可
我觉得“山寨”透出来的一种野性的气质,一种从土里面长出来的味道。我们一直总是用“高尚”、“雅致”、“审美”这类词来衡量一切,其实我们就活在俗世里。高尚、雅致、审美,就是想把一切都拔高,飘在空中,老百姓要的不是飘,而是实实在在,娱乐自己的踏实感。山寨之所以能火热,就是那些真正活得像个人的人对生活的一种表达。从土地里长出来的那种踏实,不是挂在树尖,看得模糊,意淫的酸腐,失真的酸梅。
——《新知客》主编买天让
相比广播级和专业级的制作,DV一直很山寨。这个起源于“手机界”的名词代表着野性、创新和追求。DV的山寨是移动的城堡,是代表草根影像的一面奔跑着的旗帜。
——导演 张未
一提“山寨”,我总能联想到寨主和压寨夫人。仿佛这是一个体制外的体制,世外桃源。但是如果有体制那还是不自由。谁再来把“山寨”给山寨掉呢?谁愿意做乱臣贼子呢?这只是底层文化无数次颠覆主流文化的曲线进攻中的一次罢了。
——DV活雷锋 郝大鹏
“百家讲坛”:
从掌掴到相安
韩江雪说,山寨就是“老百姓非暴力反抗霸权”。
如果说施孟奇的“山寨春晚”到最后有些骑虎难下不“山寨”不成了,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草根明星韩江雪则是通过“网络+DV与电视台+专业摄像机”的抗衡中取得他期待的关注。
韩江雪刚出道时正赶上“阎崇年被掌掴”事件。一时针对“央视‘百家’不百家”的议论风起云涌,用着借来的房子,雇来的摄影师,一台小DV就完成了一次“山寨录播”,身着一件蓝衬衫,在博客上发布模仿“百家讲坛”风格视频《从靖康耻到风波亭》的韩江雪立刻被网民和各路专家们捧成对“百家讲坛”另类掌掴的“草根英雄”。年前他已经和某网站签订协议,由该网站为他免费录制节目,而他则为广大网民奉献最新操习的《欧洲战皇拿破仑》。
这次,韩江雪终于“转正”了,他对新节目的评价是活泼、从容、有趣、新颖。
“红楼”:
全家创意一起乐
春节时“央视新版红楼”一干演员出来拜年;网络上连续拍摄了两年的“家庭版红楼”也“播”了最新制作的《慰秦氏凤姐露真情》。“央视新版红楼”实在养眼,而披着窗帘、被面的“家庭版红楼”也引出了一批“影迷”。
还在西南大学学影视后期的“蜀山少侠”陈维实给自己的剧组起名“花非花”。“家庭版红楼”剧组人员基本上都是自家人,但毕竟《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太多,经常出现一人担任多项工作或者分饰多个角色的现象。陈维实的母亲李晓聆不但展现了改装被单、窗帘方面的才华,同时还兼任摄影师。甚至陈维实本人也在其中饰演了“门子”、“贾荣”等角色。拍戏本来就是为了好玩儿,并且在拍摄过程中,全家人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
虽然和“央视巨制”的华美造型不太有可比性,但“脸盆里放两根蜡烛就开始焚废作业本”的创意甚至引起“央视新版红楼”制片人李小婉的赞赏。在对“华美”产生视觉疲劳后的我们,却可能在“山寨”版中看到质朴的可爱。
“山寨前传”:
从模仿到找到真实的自己
酷6网的“2008年中国网络颁奖盛典”中,卢正雨获得“年度最受欢迎制作人”和“年度十大短片”两项。和胡戈一样,卢正雨成名于网络也是由于“山寨”。除了外形酷似周星驰,对周星驰电影的模仿也一度成为卢正雨短片的风格。时过境迁,当年的“山寨寨主们”在保持自己“草根性”的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专业品格。当问及卢正雨对于“山寨”的理解时,卢毫不犹豫地说,就是翻版。
现在卢正雨主要方向是广告、MV和电影制作。虽说早已经不“山寨”的卢正雨作品中偶尔还会看到一些“周星驰”式的小噱头。但从《莫小白的水怪日记》开始,卢正雨逐渐找到一条自己的电影之路。
此时卢正雨正在新剧本创作中,2009年他准备做一些网络以外的影视剧。卢正雨认为,其实除去一部分歪风邪气,“网络”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这是一个“上网的比看电视的”多得多的时代。谁都脱离不了网络。
总之,不局限于网络,也不脱离网络。
总之,没有DV,没有网络,根本不能想象“山寨视频”的发生,“山寨”背负着一把双刃的宝剑,毕竟让一部分人竖起了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