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雕塑作品是人的个性情感观念和材料制作的结合体,雕塑创作和材料的关系密不可分,材料的运用也是雕塑作品展现其艺术效果的重要途径。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质感,肌理,触感,因此,雕塑用材具有广泛性,也使我们在选材时有了越来越大的自由。古往至今,雕塑的发展过程也是对固有的雕塑材料不断拓展的过程,本篇论文主要论述雕塑材料的发展,分类及作用,并结合自己实践,浅析不同材质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关键词】 雕塑 创作 材料 重要性
一、雕塑材料的历史发展
在中国,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从原始人开始,他们以石头为工具打造粗糙的石器为捕猎武器,而后是母系氏族体系打制镰刀,磨制石器,雕刻骨头,贝壳象牙装饰品,跨越到殷商时期,雕琢品制作,金属等已经相当熟练,到了周,战国,秦汉,唐代时期,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走向精致和成熟,包括石雕,铜雕,竹雕,泥雕,根雕,陶瓷更加盛行,再过渡到宋元明清时期,在雕塑材料里不断添加新成员,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雕塑材料综合运用的时代了。
在世界范围内启蒙期的雕塑,尽管制作时间有所差异,但材料具有统一性,在旧石器时代,欧洲境内就已留下了古人类的雕塑遗迹,在今天西班牙和法国西南部的石窟洞壁上,存在着动物造型的岩刻,再到古希腊雕塑大理石雕塑最为著名,中世纪雕塑包括木石雕刻,金属加工等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公共空间雕塑重新树立,材料更为多元,艺术家门提出任何材料均可单一或合成运用于雕塑造型之中,并与科学结合,以此打破了雕塑自身坚固不动,无声无光的传统认定。
当然通过了解雕塑材料的发展,再通过艺术家们经典作品的对照,得知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艺术家在结合不同材料,不同的手法,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定义。古往至今,雕塑的发展过程也是对固有的雕塑材料,进行拓展,实践,创新的过程。这也是我们走向当代雕塑的必由之路。
二、大众流行运用的材料
2.1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作为我们在雕塑创作中的常见材料被广泛运用,它独特的质感也能直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作者情感。说到金属,代表材料为青铜,青铜作为一种普遍的传统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特点是比较牢固,艺术家们喜欢在表面处理一些肌理和颜色寄托不同的情感。其他的用于雕塑创作的金属材料还有铁,铝,不锈钢等,在近现代被广泛利用,这些材料相比青铜,质感更细腻,也能处理出各种表面效果,尤其不锈钢,处理方式更为多元。
木质材料
木质作为一种天然材料,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易于塑造,理所应当的成为雕塑运用中最普遍的材料之一,相对于金属来讲,更易于加工,纹理也多元,质轻,强度高,有任性,相对于其他材料,更方便悬挂和安置。有的木材還具有自身的香味,色泽柔顺,天然的纹理,色斑等等,更是给人添加了不少创作灵感,也能将灵感与材料本身奇妙的结合。
我最喜欢传统材料,石膏,喜欢它的质朴与真实,质感细腻,更易造型,可以随性的将想法通过其直接表达出来,触摸起来也比较温暖踏实。所以经常借它进行创作。
2.2 新型材料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艺术家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材料,新型材料是对传统材料的突破,更加丰富多元,有泡沫,布料,动物皮毛等等,甚至有捡来的现成材料直接进行创作,并结合空间,结合物理定律,声光电等进行创作,不仅让艺术形式更为丰富,也拓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我也比较喜欢。很多创作者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用最敏感的材料进行创作与表达,不少学者也对新型现代化的材料进行研究和提倡。
新型材料和相应加工技术的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工艺保障,使雕塑自身旋转,震荡,摆动以及悬空等成为可能,为声光电磁,水火,等现象提供了前提条件。在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活跃于都灵,罗马的艺术家们,他们以他们鲜明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发展出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如日本的“物派”,大地艺术,概念艺术等。
我喜欢新型材料,喜欢自由随性,喜欢将自己日常所见,或者一些感触随时记录几个关键词,或者画简图,最后通过喜欢的材料将想法直接表达出来,不喜欢强加于作品定义,因为我觉得材料本身就有它的独特属性,作品本身也有它的语言,它能跟不同的观者形成不同的沟通,我们何必非要先自我赋予其意义,再让作品传达给别人固定的概念呢?一直对科技多媒体和物理感兴趣,现在我正在尝试将喜欢的材料与多媒体结合,无论是视频,还是声音,或者直接将作品加入行为与观者进行互动,我觉得每一次的实践都有收获,很享受整个过程。
三、对雕塑材料发展趋向预测
艺术总是寻求在我们已经建立的艺术规划和艺术概念的缝隙中,找到并确立新的领地。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的精神思想迅速进步的时代,肯定有更加多元新颖的材料等着我们发掘并利用,创造出更加独特且有吸引力的作品,丰富我们的生活与精神。
结论
通过对雕塑材料发展的温习,以及对新型材料的认识,领悟到:我们在作品创作时,要尊重并了解传统雕塑材料的同时,不断拓宽思维,结合实践,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发掘新的雕塑材料,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及欣赏水平。从本源上提高自己,脚踏实地前行。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在自己专业领域创作之外,可以多接触其他领域知识,才能更快的进步,开拓眼界和思维。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真正学会审美,才会发现美,生活才会更加多彩!
【参考文献】
[1] 焦兴涛 《新具象雕塑》重庆出版社 罗小卫出版 2010年5月参考起止页码78-94.
[2] 徐正龙 《雕塑构造》清华大学出版社 孟凡玉出版2007年1月参考起止页码21-24.
[3] 李庆本 李婷《西方后现代雕塑经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刘晓津出版 2005年5月 参考起止页码25-29 73-78.
[4] 孙江宁 《如何欣赏雕塑》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年9月.参考起止页码3-54 96-105.
[5] 王家斌 王鹤《中国雕塑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2月.参考起止页码1-244.
[6] 张路光 《雕塑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年8月.
【关键词】 雕塑 创作 材料 重要性
一、雕塑材料的历史发展
在中国,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从原始人开始,他们以石头为工具打造粗糙的石器为捕猎武器,而后是母系氏族体系打制镰刀,磨制石器,雕刻骨头,贝壳象牙装饰品,跨越到殷商时期,雕琢品制作,金属等已经相当熟练,到了周,战国,秦汉,唐代时期,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走向精致和成熟,包括石雕,铜雕,竹雕,泥雕,根雕,陶瓷更加盛行,再过渡到宋元明清时期,在雕塑材料里不断添加新成员,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雕塑材料综合运用的时代了。
在世界范围内启蒙期的雕塑,尽管制作时间有所差异,但材料具有统一性,在旧石器时代,欧洲境内就已留下了古人类的雕塑遗迹,在今天西班牙和法国西南部的石窟洞壁上,存在着动物造型的岩刻,再到古希腊雕塑大理石雕塑最为著名,中世纪雕塑包括木石雕刻,金属加工等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公共空间雕塑重新树立,材料更为多元,艺术家门提出任何材料均可单一或合成运用于雕塑造型之中,并与科学结合,以此打破了雕塑自身坚固不动,无声无光的传统认定。
当然通过了解雕塑材料的发展,再通过艺术家们经典作品的对照,得知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艺术家在结合不同材料,不同的手法,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定义。古往至今,雕塑的发展过程也是对固有的雕塑材料,进行拓展,实践,创新的过程。这也是我们走向当代雕塑的必由之路。
二、大众流行运用的材料
2.1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作为我们在雕塑创作中的常见材料被广泛运用,它独特的质感也能直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作者情感。说到金属,代表材料为青铜,青铜作为一种普遍的传统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特点是比较牢固,艺术家们喜欢在表面处理一些肌理和颜色寄托不同的情感。其他的用于雕塑创作的金属材料还有铁,铝,不锈钢等,在近现代被广泛利用,这些材料相比青铜,质感更细腻,也能处理出各种表面效果,尤其不锈钢,处理方式更为多元。
木质材料
木质作为一种天然材料,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易于塑造,理所应当的成为雕塑运用中最普遍的材料之一,相对于金属来讲,更易于加工,纹理也多元,质轻,强度高,有任性,相对于其他材料,更方便悬挂和安置。有的木材還具有自身的香味,色泽柔顺,天然的纹理,色斑等等,更是给人添加了不少创作灵感,也能将灵感与材料本身奇妙的结合。
我最喜欢传统材料,石膏,喜欢它的质朴与真实,质感细腻,更易造型,可以随性的将想法通过其直接表达出来,触摸起来也比较温暖踏实。所以经常借它进行创作。
2.2 新型材料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艺术家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材料,新型材料是对传统材料的突破,更加丰富多元,有泡沫,布料,动物皮毛等等,甚至有捡来的现成材料直接进行创作,并结合空间,结合物理定律,声光电等进行创作,不仅让艺术形式更为丰富,也拓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我也比较喜欢。很多创作者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用最敏感的材料进行创作与表达,不少学者也对新型现代化的材料进行研究和提倡。
新型材料和相应加工技术的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工艺保障,使雕塑自身旋转,震荡,摆动以及悬空等成为可能,为声光电磁,水火,等现象提供了前提条件。在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活跃于都灵,罗马的艺术家们,他们以他们鲜明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发展出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如日本的“物派”,大地艺术,概念艺术等。
我喜欢新型材料,喜欢自由随性,喜欢将自己日常所见,或者一些感触随时记录几个关键词,或者画简图,最后通过喜欢的材料将想法直接表达出来,不喜欢强加于作品定义,因为我觉得材料本身就有它的独特属性,作品本身也有它的语言,它能跟不同的观者形成不同的沟通,我们何必非要先自我赋予其意义,再让作品传达给别人固定的概念呢?一直对科技多媒体和物理感兴趣,现在我正在尝试将喜欢的材料与多媒体结合,无论是视频,还是声音,或者直接将作品加入行为与观者进行互动,我觉得每一次的实践都有收获,很享受整个过程。
三、对雕塑材料发展趋向预测
艺术总是寻求在我们已经建立的艺术规划和艺术概念的缝隙中,找到并确立新的领地。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的精神思想迅速进步的时代,肯定有更加多元新颖的材料等着我们发掘并利用,创造出更加独特且有吸引力的作品,丰富我们的生活与精神。
结论
通过对雕塑材料发展的温习,以及对新型材料的认识,领悟到:我们在作品创作时,要尊重并了解传统雕塑材料的同时,不断拓宽思维,结合实践,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发掘新的雕塑材料,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及欣赏水平。从本源上提高自己,脚踏实地前行。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在自己专业领域创作之外,可以多接触其他领域知识,才能更快的进步,开拓眼界和思维。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真正学会审美,才会发现美,生活才会更加多彩!
【参考文献】
[1] 焦兴涛 《新具象雕塑》重庆出版社 罗小卫出版 2010年5月参考起止页码78-94.
[2] 徐正龙 《雕塑构造》清华大学出版社 孟凡玉出版2007年1月参考起止页码21-24.
[3] 李庆本 李婷《西方后现代雕塑经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刘晓津出版 2005年5月 参考起止页码25-29 73-78.
[4] 孙江宁 《如何欣赏雕塑》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年9月.参考起止页码3-54 96-105.
[5] 王家斌 王鹤《中国雕塑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2月.参考起止页码1-244.
[6] 张路光 《雕塑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