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文章,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不能得到高分。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反弹琵琶,进行逆向思维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之类的参考书,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文章。
如指导学生写《伴我成长》一文,我就启发学生选取抒发父母﹑老师对自己关爱时“唠叨”这个令人厌烦的角度去表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这种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
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相传“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二、合理想象,进行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让思维由此及彼,从侧面进行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的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一次,学生写《和你在一起》,有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和你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以及得到的帮助……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反映“网络游戏危害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长”的问题,由于运用了侧向思维,创意新奇,别开生面,而获得了满堂喝彩。
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因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三、打开思路,进行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打开思路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进行多向思维,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这就为立意的独到奠定了基础。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材料: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有南郭处士﹑齐宣王﹑闵王﹑其他乐师,但由于学生对这个故事太熟悉,立意时往往只局限于南郭的角度,形成了思维上的定势:不要不懂装懂。这种思维不能说错,但缺乏独到性。如果我们打开思路,进行多向思维的话,就会看到别样的风景,如:从齐宣王的角度,我们可提炼出反对官僚主义的观点;从齐闵王的角度,我们可提炼出引出竞争机制,杜绝滥竽充数的观点;从其他乐师的角度,我们可提炼出反对明哲保身,自私自利的观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作文的奇、新、美。
当然创新还包括作文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等方面的创新。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创新也必定成为教育的永恒追求!
责任编辑 王波
一.反弹琵琶,进行逆向思维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之类的参考书,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文章。
如指导学生写《伴我成长》一文,我就启发学生选取抒发父母﹑老师对自己关爱时“唠叨”这个令人厌烦的角度去表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这种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
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相传“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二、合理想象,进行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让思维由此及彼,从侧面进行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的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一次,学生写《和你在一起》,有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和你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以及得到的帮助……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反映“网络游戏危害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长”的问题,由于运用了侧向思维,创意新奇,别开生面,而获得了满堂喝彩。
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因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三、打开思路,进行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打开思路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进行多向思维,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这就为立意的独到奠定了基础。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材料: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有南郭处士﹑齐宣王﹑闵王﹑其他乐师,但由于学生对这个故事太熟悉,立意时往往只局限于南郭的角度,形成了思维上的定势:不要不懂装懂。这种思维不能说错,但缺乏独到性。如果我们打开思路,进行多向思维的话,就会看到别样的风景,如:从齐宣王的角度,我们可提炼出反对官僚主义的观点;从齐闵王的角度,我们可提炼出引出竞争机制,杜绝滥竽充数的观点;从其他乐师的角度,我们可提炼出反对明哲保身,自私自利的观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作文的奇、新、美。
当然创新还包括作文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等方面的创新。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创新也必定成为教育的永恒追求!
责任编辑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