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鲜食甜玉米营养丰富,产量高,种植效益好。介绍了鲜食甜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地块与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鲜食甜玉米的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鲜食甜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5-0045-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的食物结构要求有所改善。鲜食玉米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新罗区鲜食玉米销量不断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截至目前已种面积达200hm2以上。根据近几年的栽培情况,鲜食玉米春季鲜果穗平均产量达14.25t/hm2;秋季鲜果穗平均产量达13.05t/hm2;最高可达16.725t/hm2,产值可达4.401万元/hm2,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势头很好。现将鲜食甜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地块与品种选择
种植区应与其他类型玉米隔离300m,或开花授粉期相隔30d以上,以防串粉影响品质,确保本品种的优点。玉米是需肥量较高的作物,宜选用土壤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尽量避免连作。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如在双晚秧地上种植春季鲜食玉米,应选择早熟品种或甜糯玉米品种;如作为一般春秋季鲜食玉米可选择中晚熟品种种植[1]。
2适时播种
春季播种一般掌握在3月中旬左右,即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时进行,最好采用小拱棚育苗。秋季播种一般掌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立秋前),宜采用苗床育苗或营养钵育苗。播种深度以不超过3cm为宜,土壤水分要求均匀、充足,以确保培育壮苗,待玉米苗长到3~4叶时可选择适宜天气进行移栽。
3移栽
玉米是C4作物,一生需肥量大,因此前期施足基肥,培育壮苗,是夺高产的关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农家肥22.5t/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锌7.5~10.5kg/hm2(与农家肥一起沤熟同施)、三元复合肥300kg/hm2混合拌匀,穴施或沟施,并覆土6cm以上。选择均匀一致的幼苗进行移栽,以便于管理。幼苗移栽时尽量多带土,栽后浇足定根水[2]。新罗区降水较多,应采取起畦种植,畦宽包沟1.2m,双行种植。株距30cm,行距50cm,每穴种1株,一般种4.50~5.25万株/hm2;秋季种植可适当密植。
4田间管理
当玉米长到4~5叶时用尿素75kg/hm2对水15t淋施,以促根系的生长,打好高产基础。5~7叶时结合施肥、松土、除草进行第1次培土,用尿素75kg/hm2加硫酸钾复合肥225kg/hm2,点施于离玉米茎秆8~10cm的畦面上并覆土。在大喇叭口期(11片叶左右)增施复合肥150kg/hm2进行第2次培土。玉米抽穗后3~4d施复合肥375kg/hm2,同时用磷酸二氢钾、植宝素等进行根外追肥1~2次,以提高结实率[3]。尽早除去分蘖和分穗,每株保留1个穗。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在玉米生长阶段应及时浇水。苗期适当蹲苗,每次追肥后浇水。特别是抽雄灌浆期要保持充足的土壤水分,一般要求保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干旱时要灌“跑马水”,遇大雨时及时排除积水[4]。
5病虫害防治
甜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玉米螟、粘虫、蚜虫等。纹枯病发病初期用5万U井冈霉素500~8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1 5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时重点喷果穗以下的茎叶;大斑病、小斑病用73%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在心叶末期至抽丝期喷施,每隔7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播种前用50%辛硫磷7.5kg/hm2对水375~450kg浇施,或用米乐尔混细沙撒于种植行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螟用杀虫双5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用48%乐斯本500~800倍液喷雾,或5%锐劲特悬浮剂500~800倍液喷洒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10%大功臣(蚜虱净)800~1 000倍液进行防治[5,6]。甜玉米从抽雄至采收时间较短,抽雄以后,严禁施用高毒和残效期较长的农药,确保青苞质量和食用。
6适时采收
甜玉米采收期应根据当季的气温特点而定,一般以授粉后18~23d采收较好。春季采收期正值高温季节,适宜采收期一般只有2~3d;秋季采收期处于凉爽季节,适宜采收时间较长。采摘时间通常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此时温度较低,便于储运和销售。甜玉米采收后可溶性糖含量迅速降低,风味变差,尽量在24h内处理完毕。
7参考文献
[1] 牛永锋,郑丽敏,段改霞.甜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5):92.
[2] 阎书安.黄淮地区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6(5):20.
[3] 杨莉,韩乃勇,热西旦,等.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159.
[4] 刘文庆.“闽甜107”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8(12):14-15.
[5] 石益挺,何晓汀,袁亚明,等.超甜玉米华珍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8(6):734-735.
[6] 戴翠容.中南地区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机,2007(11):6,8.
关键词鲜食甜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5-0045-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的食物结构要求有所改善。鲜食玉米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新罗区鲜食玉米销量不断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截至目前已种面积达200hm2以上。根据近几年的栽培情况,鲜食玉米春季鲜果穗平均产量达14.25t/hm2;秋季鲜果穗平均产量达13.05t/hm2;最高可达16.725t/hm2,产值可达4.401万元/hm2,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势头很好。现将鲜食甜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地块与品种选择
种植区应与其他类型玉米隔离300m,或开花授粉期相隔30d以上,以防串粉影响品质,确保本品种的优点。玉米是需肥量较高的作物,宜选用土壤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尽量避免连作。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如在双晚秧地上种植春季鲜食玉米,应选择早熟品种或甜糯玉米品种;如作为一般春秋季鲜食玉米可选择中晚熟品种种植[1]。
2适时播种
春季播种一般掌握在3月中旬左右,即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时进行,最好采用小拱棚育苗。秋季播种一般掌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立秋前),宜采用苗床育苗或营养钵育苗。播种深度以不超过3cm为宜,土壤水分要求均匀、充足,以确保培育壮苗,待玉米苗长到3~4叶时可选择适宜天气进行移栽。
3移栽
玉米是C4作物,一生需肥量大,因此前期施足基肥,培育壮苗,是夺高产的关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农家肥22.5t/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锌7.5~10.5kg/hm2(与农家肥一起沤熟同施)、三元复合肥300kg/hm2混合拌匀,穴施或沟施,并覆土6cm以上。选择均匀一致的幼苗进行移栽,以便于管理。幼苗移栽时尽量多带土,栽后浇足定根水[2]。新罗区降水较多,应采取起畦种植,畦宽包沟1.2m,双行种植。株距30cm,行距50cm,每穴种1株,一般种4.50~5.25万株/hm2;秋季种植可适当密植。
4田间管理
当玉米长到4~5叶时用尿素75kg/hm2对水15t淋施,以促根系的生长,打好高产基础。5~7叶时结合施肥、松土、除草进行第1次培土,用尿素75kg/hm2加硫酸钾复合肥225kg/hm2,点施于离玉米茎秆8~10cm的畦面上并覆土。在大喇叭口期(11片叶左右)增施复合肥150kg/hm2进行第2次培土。玉米抽穗后3~4d施复合肥375kg/hm2,同时用磷酸二氢钾、植宝素等进行根外追肥1~2次,以提高结实率[3]。尽早除去分蘖和分穗,每株保留1个穗。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在玉米生长阶段应及时浇水。苗期适当蹲苗,每次追肥后浇水。特别是抽雄灌浆期要保持充足的土壤水分,一般要求保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干旱时要灌“跑马水”,遇大雨时及时排除积水[4]。
5病虫害防治
甜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玉米螟、粘虫、蚜虫等。纹枯病发病初期用5万U井冈霉素500~8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1 5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时重点喷果穗以下的茎叶;大斑病、小斑病用73%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在心叶末期至抽丝期喷施,每隔7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播种前用50%辛硫磷7.5kg/hm2对水375~450kg浇施,或用米乐尔混细沙撒于种植行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螟用杀虫双5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用48%乐斯本500~800倍液喷雾,或5%锐劲特悬浮剂500~800倍液喷洒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10%大功臣(蚜虱净)800~1 000倍液进行防治[5,6]。甜玉米从抽雄至采收时间较短,抽雄以后,严禁施用高毒和残效期较长的农药,确保青苞质量和食用。
6适时采收
甜玉米采收期应根据当季的气温特点而定,一般以授粉后18~23d采收较好。春季采收期正值高温季节,适宜采收期一般只有2~3d;秋季采收期处于凉爽季节,适宜采收时间较长。采摘时间通常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此时温度较低,便于储运和销售。甜玉米采收后可溶性糖含量迅速降低,风味变差,尽量在24h内处理完毕。
7参考文献
[1] 牛永锋,郑丽敏,段改霞.甜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5):92.
[2] 阎书安.黄淮地区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6(5):20.
[3] 杨莉,韩乃勇,热西旦,等.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159.
[4] 刘文庆.“闽甜107”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8(12):14-15.
[5] 石益挺,何晓汀,袁亚明,等.超甜玉米华珍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8(6):734-735.
[6] 戴翠容.中南地区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机,2007(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