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情境
基于小学课堂的“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探索、意义建构、自我评价几个基本环节。该模式是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把学习内容和资源放在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手段的学习环境中运行。(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供学生观察、思考、操作。(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关系、规律,并要求学生利用QQ或BBS作为意见表达工具进行思想交流、表达意见。(3)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学生对呈现的情境进行操作实践,验证与原来思考的意见是否一致。(4)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制作工具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结果进行归纳总结。(5)指导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自测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信息环境下的“情境,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变“学”为“做”的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手段的实施过程中,计算机既作为基础学科,又作为认知工具。在教学实施中,假如信息技术课程脱离了其他学科,单从技术应用层面来阐述和理解地话,那么信息技术课将显得苍白无力。同样,其他学科缺乏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那么课堂创新也只是一句空话。老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学科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而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独有优势,按照现代教育观念,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载体与小学学科进行整合,构建新型的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就会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一、化难为易,充分利用资源
信息技术为小学教学开创了一个“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Excel等其它工具软件,为学生做题提供必要工具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从听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做。过去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而现在可以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小学数学 “圆的面积”,学生最终只会认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学生对“面积的形成”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面”一步步动态地有形地组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旁边还能显示分的份数越多也接近长方形,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的“比喻”。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操作,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再如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但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又如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学生在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准确选题,恰当使用课件
在信息技术课中WORD的教学中,一定有语文学科的内容,让学生输入本学期学的古诗文、精彩的课文片断、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在电脑上写短文等。在画图软件和PowerPoint的教学中一定有美术的相关知识,把美术课中画纸上的画交给计算机来处理,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激趣和挑战的意味了。由此可见,在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有效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相关教学内容涉及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创设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点,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意识与信息素养。努力做到“学中用”、“用中学”,避免在教学中以单纯传授技术为中心的狭隘教学模式。
三、科学设计,灵活运用课件
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听觉、视觉都参与感知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从而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我们可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总之,未来的社会是个学习的社会,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就得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时代发展、教育发展的必然。
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大胆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基于小学课堂的“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探索、意义建构、自我评价几个基本环节。该模式是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把学习内容和资源放在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手段的学习环境中运行。(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供学生观察、思考、操作。(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关系、规律,并要求学生利用QQ或BBS作为意见表达工具进行思想交流、表达意见。(3)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学生对呈现的情境进行操作实践,验证与原来思考的意见是否一致。(4)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制作工具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结果进行归纳总结。(5)指导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自测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信息环境下的“情境,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变“学”为“做”的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手段的实施过程中,计算机既作为基础学科,又作为认知工具。在教学实施中,假如信息技术课程脱离了其他学科,单从技术应用层面来阐述和理解地话,那么信息技术课将显得苍白无力。同样,其他学科缺乏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那么课堂创新也只是一句空话。老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学科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而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独有优势,按照现代教育观念,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载体与小学学科进行整合,构建新型的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就会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一、化难为易,充分利用资源
信息技术为小学教学开创了一个“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Excel等其它工具软件,为学生做题提供必要工具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从听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做。过去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而现在可以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小学数学 “圆的面积”,学生最终只会认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学生对“面积的形成”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面”一步步动态地有形地组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旁边还能显示分的份数越多也接近长方形,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的“比喻”。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操作,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再如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但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又如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学生在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准确选题,恰当使用课件
在信息技术课中WORD的教学中,一定有语文学科的内容,让学生输入本学期学的古诗文、精彩的课文片断、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在电脑上写短文等。在画图软件和PowerPoint的教学中一定有美术的相关知识,把美术课中画纸上的画交给计算机来处理,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激趣和挑战的意味了。由此可见,在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有效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相关教学内容涉及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创设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点,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意识与信息素养。努力做到“学中用”、“用中学”,避免在教学中以单纯传授技术为中心的狭隘教学模式。
三、科学设计,灵活运用课件
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听觉、视觉都参与感知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从而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我们可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总之,未来的社会是个学习的社会,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就得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时代发展、教育发展的必然。
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大胆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