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hao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初中教学,应把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放在首位,应通过每节课、每个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课堂 培养 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YQJK010,资助课题)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70-02
  一、现状分析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和社会各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1]初中化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因此,初中化学的主要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中考”,而应该是启蒙、基础和发展。初中教学,应把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放在首位,应通过每节课、每个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实核心素养。笔者于2016年10月25日为跟岗学员上了一节《水的组成》(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3)示范课,由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和听课同行们的好评,以该课为例,谈谈本人的实践与思考。
  二、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1.通过化学史引入,体会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求知精神,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引入]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水的组成。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做实验,确认产物液滴是水。
  这两个实验本来已经揭示出水不是一种元素,可惜两位科学家受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误认为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一年后,拉瓦锡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分解水。得出了“水不是一种元素”的结论。今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一起来探索水的组成。首先,我们从氢气的燃烧开始探究。
  2.通过模拟氢气的燃烧生成水的实验,为后续实验做铺垫。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实,得出本质的能力。
  [演示]排水法制取氢气
  [讲述]这是一套制备氢气的装置,请同学们根据氢气的收集及放置方法,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1)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估计是什么物质?你的依据是什么?
  (2)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并回答]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该物质是水,因为烧杯内壁有水珠。发生了化学变化。
  [设问]你能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吗?
  [学生]根据该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板书]一、水的生成(氢气的燃烧)
  点燃
  氢气+氧气→水
  [讲述]该实验为揭秘水的组成奠定了基础。一年后拉瓦锡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分解水,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3.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学习对实验进行有序观察、规范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体会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提高实验表达和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科学素养。
  [探究实验]电解水实验
  [讲述]这是一套电解水的装置,两个玻璃管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玻璃管里装满水,由于电解水需要一定时间,我们先接通电源,再阅读课本P80的实验探究2min,明确本次实验目的以及需要记录的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P80的实验探究,明确实验目的和需要记录的现象。
  [提问]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研究水的组成
  [引导]请观察实验过程中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的现象(提示:根据实验现象的发生顺序,先关注气体的产生,再看玻璃管内液面的情况,最后判断气体聚集的体积多少),并在课本P80记录实验现象。
  [展示]PPT展示实验表格并提示观察时关注的角度。
  由于后面的学生看不清两电极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教师用摄像头录像,同步播放。
  [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并回答。
  [讨论](1)上述实验中生成了几种新物质(经检验,剩下的液体仍然是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请写出文字表达式。
  [板书]二、水的分解(电解水)
  通电
  水→氢气+氧气
  [讨论](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哪些现象能说明水不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小液滴、水通电生成两种不同的气体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水不止是一种元素组成。
  [讨论](3)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事实,你能得出水由什么元素组成吗?
  [学生](ppt展示分析。)
  [总结]拉瓦锡由此得出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通过水的组成的研究,我们要学会从元素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的组成,即物质的组成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2)研究物质的元素组成:现象→事实→分析→结论
  4.从微粒的角度解释水的电解反应,培养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解释宏观现象的本质,进一步体会“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观念。
  [讲述]根据V(O2)和V(H2)的体积比1:2,以及氧气和氢气的密度,计算得到,水可以表示为H2O,即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构成。
  [过渡]从宏观上看,水通电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那微观上,构成水的水分子,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展示]在黑板上用磁吸摆出水分子的模型。   [提问]水分子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学生]水分子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氧分子。
  [提问]最后得到的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多少?反映出哪种宏观现象?
  [学生]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电解水实验中,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
  5.通过课堂评价与反思,培养学生学会学習、实践创新的素养。
  [评价与反思]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研究物质的组成是从元素的角度去研究的,即物质的组成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③研究物质的元素组成:现象→事实→分析→结论
  [练习]①(课本P82)
  ②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_____和_____,二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这个实验证明了水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课后实践]《学习与评价》P51-53
  三、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1.充分利用化学史,渗透科学思想和学科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化学史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方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史的教育,不仅可以了解化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学会化学家在研究化学问题时所采取的科学思想和学科方法,体验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积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现象、规范表达、分析事实、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技术应用的实践创新能力。
  只有真实的教学场景,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本节教材并没有提到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笔者在课堂上现场演示制取和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且多次收集气体检验,直到纯净为止。点燃纯净氢气,请一位同学罩上干冷烧杯,并用手触摸感受其温度的变化。至此,学生对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已印象深刻,无需老师刻意强调。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无需刻意设计轰轰烈烈的讨论环节,也不必绞尽脑汁推陈出新,只要教师转变观念,把眼光从“关注知识点”转向“关注学生”,以生为本,充分利用史实,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究,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将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忠銮.提升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3):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郑泽如(1972年7月-),女,汉族,广东潮阳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电子白板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走进高中课堂,电子白板的使用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有魅力,更多的教学需求得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增强,对学生理解抽象、专业概念和克服实验条件的局限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子白板 预设 生成 交互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29-01  现如今电子白板
期刊
【摘要】现代信息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已经是高校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应该重视信息化的教学改革。分析讨论了如何转变传统教学的意识,如何理解信息化教学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如何把信息化教学与课堂教学合理结合,以有效提高授课效率,提高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技术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33-02  在现代的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越发快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为了其能够更好的面向社会,从已知的社会教学模式分析,微课堂形式的出现,给大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线性代数为着手点,对当今大学课堂的教学研究方案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 大学数学微课 线性代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微課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微课教学法满足当前新课改的需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微课教学的作用,并实现有效利用,从而为小学数学课堂增加新的活力。  【关键词】微课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探究物质结构与相互作用的科学,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知识,物理理论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蒸发理论;广德折射与干涉理论以及浮力理论在生活中的运用,解释了常见的“开水变凉”,“彩虹”,“轮船”等原理,希望通过加强对生活中物理知识的观察与应用,灵活掌握物理科学理论。  【关键词】生活应用 物理知识 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地图是地理课堂的骨架,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课堂上让学生掌握看图、画图、说图技巧,是地理教学最具学科性、代表性的教学方式。而看图、绘图是基础,说图是交流、提升。  【关键词】地图 教学 说图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地理“图式教学”研究》(编号:XJK016CZXX04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了解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在教学中总结了“公式映射,实验探究共性,计算倒推”的教学模板,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不断推敲达到熟练运用,注重自行扩散以达提升,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放松,效果出真功。  【关键词】模板 扩散 轻松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63-0
期刊
【摘要】教师是什么?古往今来,诸多解释。教师是“园丁”,能把“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是“蜡烛”,不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铸造美好的心灵”。这些比喻把教师推向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坛。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本人认为教师就是一个在成长路上的普通人,这个普通人在教学的成长路上,应当具备成长“五贵”:“教贵有品”,“教贵有专”,“教贵有方”,“教贵有心”,“教贵有思”。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校园定向运动概念进行概述,剖析中学开展校园定向运动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政策向导和领导支持、基础设施、教师团队、体育社团四个方面论证了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开展校园定向运动的可行性,以期为泉州市中小学开展校园定向运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中学 阳光体育运动 校园定向运动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走、跑、跳和投掷既是人们的生活基本技能,又是体育教学田径项目的基本内容。力争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在新形势下,如何对高校田径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成为了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对新形势下高校田径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形势下 高校 田径教学 创新思考  【中图
期刊